腾讯网 2018.05.07
男子独自守着羌王府 汶川地震受损最严重村庄已成景区
汶川地震后,萝卜寨成了“生命孤岛”。2010年,寨子里的人们搬进了重建的新家,发展起了羌家乐。村民王国成却仍住在老寨子里,甘心在羌王府当讲解员,守护着羌寨文化。
海拔1900多米的萝卜寨距离汶川县城20公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处处充满原始风情。5.12大地震中,这里是全县受损最严重的村子,226户人家的房屋全部倒塌,与世隔绝,成了“生命孤岛”。2010年,寨子里的人们搬进了重建的新家,终于迎来了新的生活。而村民王国成却仍住在老寨子里,甘心在羌王府当讲解员,守护着羌寨文化。(摄影/王翮 视频/胡洁)
巍峨的岷山山脉天造地设地掩映着险峻、沧桑、雄伟的岷江大峡谷,蓝天碧洗、白云飘飘,一座幅员面积达100公顷的巨大古城堡犹如从天上抛下的缀子,散落在崇山峻岭间。这就是萝卜寨,古羌王的遗都,被称为“云朵中的街市”。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打破了寨子的宁静。萝卜寨距离震中仅5公里,226户人家的房屋无一幸免地倒塌。1080人的村庄,被地震夺去了四十多人的生命,近千人受伤,。由于交通中断、通讯不畅,萝卜寨与世隔绝了好几天,成了“生命的孤岛”。
地震使得这个高山上的村寨陷入了困境:寨子正中的公用水龙头再也放不出一滴水;曾经的天然泉眼几乎干涸。枯水期吃水难成为村民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 2009年1月28日,这是地震以后的第一个大年初一。村民们不得不提着水桶上山化冰取水。王国成挥起铁锤砸向冰面,冰盖很厚,连砸两下,冰面上的积雪四溅开来,沾了王国成满脸的冰花,他用袖子拂去,抡圆了胳膊,第三下,终于将冰盖砸出个裂痕,扔掉铁锤,捧起冰块,王国成用手擦掉冰块下面的泥土:“这很干净的!”他撇开一小块,含进了嘴里。
没一会,竹篓便装满了冰块。王国成从路旁的小树上拽下几根藤子, 纠成一个圈, 套在鞋子上,“下山会滑,何况背着七八十斤的重物。”王国成一再提醒自己。王国成说:“即使花几个小时找到了水源,但是水还是很小,接满一桶需要4个小时。”
不屈的羌民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重建家园。地震后的恢复建设,政府主导旅游开发。2010年,地震发生两年后,萝卜寨的重建房建设完毕,大伙搬入新家。寨民原先居住的土色的木结构的屋子变成了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房子,可抗八级以上裂度的强震。
原本偏僻的山寨,家家都盖起了羌家乐,成都市民可以自驾三小时从都汶高速开车到寨门口。自然而然,山里货成了香饽饽。一小株兰草,在旅游旺季可以卖到50元。王国成则当起了羌王府的讲解员。祖屋在地震中坍塌后,他在支起的窝棚里居住多时。如今成为了羌族文化的守护者,王国成搬入“羌王府”居住。
地震前羌王府的原址是一所小学,在地震中完好保留。地震后政府将其改造成一座羌族传统建筑,内设小型博物馆。这里是纪念明朝时抵抗外来侵略的老羌王的场所,也是为游客了解羌族历史的场所。每当有游客来参观时,王国成就会换上母亲为他缝制的羌族传统服饰,这些衣服是全麻料制成的。王国成觉得要保住民族的根,传统服饰很重要。
王国成为游客讲解萝卜寨的历史。“巍峨的岷山山脉,雄伟的岷江大峡,幅员面积达100公顷的古城堡犹如从天上抛下的缀子,散落在崇山峻岭间。”
为了加强羌王府的游客视觉体验,王国成正在搭建一个羌族传统的铁匠铺。王国成祖辈都是木匠出身,盖传统建筑,信手拈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