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90年代,有记者问黄霑最满意自己的哪首作品。黄霑提了两首:《沧海一声笑》和《旧梦不须记》,前者豪迈高远,后者柔情万般,堪称侠骨柔情的双璧。
没多久另一位大师笑道:“一首《两忘烟水里》就已经侠骨柔情,两样都有了,笨蛋黄霑居然要讲两首。”
 

当这番评论传到黄霑耳中后,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立即登报表示收回之前所讲的双璧言论。
黄霑作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无数乐迷心中神灵般的人物,被称为“笨蛋”后居然不怒反敬,究竟是什么人能让他如此服膺?
这个人还真了不得:狮子山下当年情,铁血丹心上海滩,小李飞刀楚留香,万水千山醉红尘。这28个字可不是一首诗,而是由他创作的八首叱咤风云的金曲。

他就是顾嘉辉,香港乐坛的终极神话。
在他创作歌曲之前,香港流行的是国语歌和英语歌;在他创作歌曲之后,粤语歌的地位直线上升,随后风靡亚洲。可以说,是他开启了粤语歌的流行时代。
 

01 与龙共舞
世界上最惬意的事,莫过于在最风华正茂的岁月结识了知己。如果知己是义薄云天的好汉,那更是三生有幸的运气。
不管岁月流逝、沧海变幻,彼此的曾经都是最美好的追忆。
1970年,顾嘉辉在嘉禾电影老板邹文怀的引荐下认识了一个叫李小龙的男人。
这位哲学武术家刚从美国返回香港,而顾嘉辉也有在美国深造的经历,二人对电影和音乐的理念一拍即合,从此惺惺相惜。

在邹文怀的支持下,李小龙接连主演了《唐山大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
这三部电影一部比一部精彩,使李小龙在短短两年之内红到好莱坞,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功夫巨星。
而顾嘉辉也凭借这三部电影的配乐扶摇直上,成为了香港炙手可热的作曲家。
 
在《猛龙过江》的片尾,李小龙缓缓走入罗马竞技场。
只见一个西洋白人竖起大拇指,然后旋转180度狠狠向下,二人随后展开了一场犹如芭蕾舞蹈般华丽优雅的决斗,让全世界的观众见识了中国功夫。
顾嘉辉为本片创作的配乐《The Way Of The Dragon》激扬雄健、刚毅直爽,气势磅礴而不失灵动,真如同过江的猛龙般活力生猛。
听得人脾胃翻滚热血沸腾,成为了最能代表李小龙的BGM。

更为难得的是,顾嘉辉将李小龙标志性的“我打”融入了配乐中,怪吼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音乐元素,使无数青少年观摩、效仿。
后来的李小龙前往美国发展,这位功夫巨星用他的拳、脚和怪吼震荡五洲,改变了无数外国人对于华人的看法。
而顾嘉辉则继续留在香港,开启了属于他的音乐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