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是靠玩命谋生的。”
看似顺风顺水的成功,都偷偷藏匿着不如人意的酸辛。
70年代的香港,正值武侠电影的黄金年代,武侠片当属古龙最为卖座。

△古龙,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古龙生前,是邵氏片场里的常客,成龙为求好剧本,经常去陪他喝酒。但古龙当时并不喜欢成龙大鼻子,小眼睛的模样。
一次酒后醉意上涌的古龙忍不住说:
“我怎么会给他写这个剧本,我要写,也得找个好看点的啊!我小说的男主角是给狄龙、尔东升拍的。”
不是滋味的成龙不知该说什么,借故躲进了洗手间,一把抱住姜大卫哭成了泪人,过后又是满面笑容。



自此之后,成龙每一次的拍戏,都奋力拿命去拍,每历挫折,都会把这个时期的落魄翻出来与自己做一番对照,方知“我是谁”。
80年代初,成龙两次闯荡好莱坞,均以失败告终。主演的《杀手壕》和《炮弹飞车》都没有在市场上激起很大的涟漪。

△成龙好莱坞处女作《杀手壕》
而此时的香港正值周星驰喜剧电影盛行,不得已的成龙只得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搏命。
1983年,成龙亲自指导改编自智取威虎山的电影《A计划》,打破功夫电影常规,横空出世。
《A计划》也开启了他的成龙式电影。

△《A计划(1983)》,钟楼顶坠下成龙一开始并不敢跳,被洪金宝一声吼给吼下去了。谁能想象这个镜头至少拍了两次



△《A计划(1983)》经典自行车“巷战”
可成龙知道香港并不是他的终点,打入好莱坞,走向国际,他一直生深埋于心。
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的拍出了《快餐车》《飞鹰计划》《龙兄虎弟》《警察故事》等一些列具有好莱坞水准性质的电影。
尤其是1985年的《警察故事》与1988年的《警察故事续集》,让成龙在香港本土立足了脚根,成功塑造的具有东西方文化结合的陈家驹形象,为再次踏足好莱坞电影市场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警察故事1》(1985),成龙商场经典动作镜头

▽20年经典——警察故事系列

拍摄《龙兄虎弟》时,成龙几乎命丧现场。

△成龙在拍摄一个跳过一棵树的镜头时一不小心跌了下来后,立即血流如注,昏迷不醒,处在生死边缘。随即马上将成龙送到南斯拉夫的医院。院方当即请了名医做了手术,才脱离危险。
这件事之后,成龙成立了“成龙慈善基金协会”,开始做起慈善。
1995年,电影《红番区》上映,一个玩命,敢拼的东方演员形象从此烙在了西方观众的心里,该片成为成龙影片开始正式转向国际化的一个象征,也是成龙成功打入美国好莱坞影片市场的里程碑之作。
此时的成龙已经年过四十。

△成龙带着腿伤,高楼超远距离直接纵身飞跳,没有一点防护措施,当场震惊了老外
95年初,《红番区》被引入国内地市场,一举打破了内地影片市场的低迷状况,成就一代贺岁片的经典开端。
内地影人开始了解一个新词:“贺岁片。”



△《红番区》(1995)
如果说李小龙用功夫打开了国门,那成龙就是用玩命把功夫升华到了极致。
李小龙用功夫打开了国门,那成龙就是用玩命把功夫升华到了极致,做到了彻底。
后来的《警察故事4:简单任务》(1996)、《一个好人》(1997)、《我是谁》(1998)、《尖峰时刻》(1998)、我是谁(1998)《特务迷城》(2001)、《尖峰时刻2》(2001)、《神奇燕尾服》(2002)都是其一脉相承的“玩命之作”。



△21层玻璃大楼下滑,被认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动作场景之一

△《神奇燕尾服》海报(2002)
98年的动作大片《尖峰时刻》,一度令成龙上升到好莱坞一线巨星的位置,经过十多年的打拼,终于在好莱坞站稳了脚跟,得到了国际影迷的肯定。
从98年到2010年,成龙在好莱坞掀起了一股功夫热潮,成龙的好莱坞梦,也由成龙变成Jackie Chan而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答复。



△《尖峰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