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8.04.02
设计师卸甲归田“种肉” 垃圾堆里盖大棚创业
朱俊韬放弃了原本室内设计师的工作,种起了多肉植物。4年过去,多肉事业越做越大,女儿降生,刚过而立之年的他觉得自己活得很幸福自在。
浙江桐乡城郊,冬日夜幕下,昏黄的灯光照暖了朱俊韬的多肉大棚。中国美院环艺设计毕业的他原本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室内设计师,性格内敛、不善言辞。如果不是因为妻子施圣艳买的几盆多肉植物,或许就跟大多数人一样从事着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而如今,他已经和妻子守着这个小小的大棚4年了。(摄影/成杰)
几年前,多肉植物并没有像如今这般普及。2014年4月,当时还在幼儿园工作的妻子施圣艳往家里带回几盆多肉植物,多彩的颜色和可爱的造型让夫妻俩爱不释手。把玩了一阵子后,妻子的热情慢慢淡了,但朱俊韬自小就喜欢花花草草,默默地对这些多肉植物精心照料起来,还上网专研种植技巧,时不时还额外采购一些回家。半年后,他家的阳台已经被一百多盆多肉占领,施圣艳说连晒衣服的地方都没有了。
于是,朱俊韬打起了城郊外婆家那块堆满了垃圾的荒闲地的注意。他与家人商量花钱搭一个棚,好让他的多肉植物有一个更宽敞的家。一开始家人都是反对的,阳台上偶尔养养也就罢了,清理场地、搭建大棚要近万元,妻子形容他“不务正业”。但大家都拗不过他,朱俊韬也答应家人不会耽误工作。就这样,他网购了一个最小尺寸的大棚,开始张罗起大棚的事情。
在父亲的帮助下,朱俊韬利用将近一个月的晚上时间,把大棚搭了起来。
父亲朱越鸣是企业工人,下了班总会来大棚帮忙。因为懂水电,还给大棚按了大灯。
有了新的“根据地”,虽然更自由,但是忙的次数比以前更多了。朱俊韬常常一个人待在大棚里干活,与自己心爱的多肉为伴,他“种肉”的热情更足了。添置花盆、丰富品种,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这里。
同事和朋友知道后,纷纷前来欣赏和讨教,不少人拍了照片发在朋友圈里分享,一个男人“种肉”的故事在朋友圈中传播。而接下去的一系列进展更是出乎他的意料,压根没有做广告的打算,仅靠朋友圈的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辗转找到这个远在偏僻郊区的多肉大棚,前来参观和购买。
因为成本低,他的多肉价廉物美,来买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越来越多的人都是结伴而来,还有光顾多年的老顾客。尽管只有周末或者晚上的时间他才有空来大棚,但逐渐地,大棚每个月的销售额远高于他本来的工资。
2015年,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他面前,牵扯了他太多精力的多肉种植还是影响了他正常的工作,他需要做出选择。于是,他正式结束了室内设计的工作,“卸甲归田”当起农民。全身心投入“种肉”事业的朱俊韬在大棚的旁边还搭建了小的培育室,移植小的多肉植物。
温度和湿度是大棚的重要指标,相关的监控设备必不可少,朱俊韬都用心留意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