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忧心忡忡的事
除了研究货币政策之外,易纲也非常关心一些公共话题,并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展现出一名学者的社会责任感。
在《中国金融改革思考录》一书中,他提到自己在思考两个问题,“可以用忧心忡忡来形容。”
一是环境问题,他例举了大城市堵车、电子垃圾、办公居住用房浪费、国土荒漠化等等;二是如何提高国民素质,指出国民缺乏公共意识,做事不认真,缺乏风险意识等。
在他的第一本论文集《中国货币化进程》中他也写道:“我对居民楼一年到头总有人在搞装修深恶痛绝,对市政建设规划不精细、拉链路的频频出现无可奈何,对长官意志造成的马路人行道地砖的反复更换,路旁树木不断更新感到啼笑皆非。我对水资源的担心尤甚,曾经研究过节水马桶的设计和推广,曾因试验两次小便后冲水一次而受到家人批评。”
在前述的那次读书会上,他还提到,目前政府的职能已经发生了转变,现在的政府要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地方政府职能要从直接抓经济项目,抓招标引资,转移到执法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也已发生变化。
“这就是政府职能转变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寻求效率与公平兼得。”他说。
此外,作为一名学者,易纲非常讲究逻辑和方法论。他在北大教书的时候,与国学大师季羡林住的地方隔得很近,于是他经常去和季老聊一些哲学历史和宗教文化问题。据他回忆,他曾向季羡林请教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比较系统的形式逻辑的论述。
简历
易纲, 男, 1958年出生,经济学博士
1978年至1980年,在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
1980年至1986年,分别在美国哈姆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6年至1994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先后担任助教、副教授,1992年获终身教职
1994年回国,与林毅夫等发起组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1997年至2002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
2002年至2003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正司局级)兼货币政策司副司长
2003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2004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期间:2006年9月-2007年10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主任)
2007年1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2009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2015年1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2016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