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8.01.29
摔跤吧,农村娃儿!为生活多条出路
本期作者:崔力 彭光瑞
重庆红狮中学地处农村,留守儿童、贫困生超过七成。因条件所限,很多孩子文化成绩不太理想,通过文化考试改变命运太难。但农村娃儿能吃苦,搞体育容易上手,一旦...
冬日凌晨5点半,重庆市云阳县红狮中学操场上,一场看上去有些古怪的训练课正在进行。三十来个孩子,两人一组,这回你抱我,下回我抱你,蹒跚往返。山里的凌晨寒风凛冽,孩子们衣衫尽湿,身上裹着白色雾气。这是该校摔跤队晨间训练力量的项目,叫作“玩抱抱”,因为没有专业设备,队友的体重成了最合适的“天然器材”。
3年前,这里的孩子还不知道打架和摔跤的区别。3年后,这里出了8个国家一级运动员,15个国家二级运动员和33个市级比赛冠军。孩子们身上发生的转变,来自于校长王平仲。王平仲其实不会摔跤,2015年年初,上级考虑到他年过半百,将其从更加偏远的云阳沙陀中学调到距县城1小时车程的红狮中学,同时期望王平仲能把这所当时全县排名倒数的中学办出特色。
红狮中学地处农村,留守儿童、贫困生超过七成。因条件所限,很多孩子文化成绩不太理想,想要通过文化考试改变命运,太难。但农村娃儿能吃苦,搞体育容易上手,一旦出了成绩,升学、就业更占优势。按照高校招生政策,只要学生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证书,就可以通过高校对“国家高水平运动员”的特招考试,进入大学甚至是重点大学。
王平仲(左一)在指导学生进行摔跤训练。王平仲原先在沙陀中学有办举重特色学校的经验,这一次,他想到了摔跤。然而当时的红狮中学,没钱、没教练、没队员。王平仲想尽办法,才从县里“化缘”要来20万专项资金,迈出了实施“摔跤计划”的第一步。
摔跤队没有理疗师,孩子们互相踩踏,放松肌肉。没教练,王平仲通过“老关系”介绍,找到前市运动队队员向乙烜。此时向乙烜已退役,在一家押运公司做保安队长。王平仲“神奇”地说服了他到学校任教,谈好的“身价”仅相当于向乙烜当时收入的一半。半年后,他又如法炮制,将前国家队运动员,当时已在另一个区县担任教练的李学奎挖了过来。有人疑惑,这是如何办到的?王平仲的解释很简单,有些东西,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专业队淘汰不要的这些垫子,被王校长带回来当成了宝。没队员,王平仲陪着教练们对全校1500多名孩子进行逐一挑选,相中了16名身体素质不错的队员。人数不够,他又带着教练走街串巷,发现有潜力的苗子就主动上门做工作。包吃住,免学费、训练费。面对王平仲开出的优厚条件,家长们将信将疑地同意了他的请求,几十名孩子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成了摔跤队员。
每天早上5:30,几名教练就会带着孩子们开始热身。训练室太小,不够所有队员在里面折腾。所以,天气好时,大家就在操场上拉开架势;遇上刮风下雨,只能分期分批在室内训练。
红狮中学的摔跤训练室,队员们挤在场地上训练。这个练习场由学校会议室改建而成,对摔跤班越来越多的学生来说来说,已经显得十分狭窄。去年夏天,学校组织孩子们去电影院看了《摔跤吧!爸爸》。电影里阿米尔汗饰演的“爸爸”用茅草和沙土给女儿搭训练场那幕,让大家印象深刻。“我们至少还有摔跤垫,比吉塔条件好。”尽管条件非常艰苦,这些孩子也顽强坚持下来,赢得了33个市级冠军。
刚入队的小队员正在进行力量训练,没有专门的器材,杠铃片在孩子们手中飞舞,几个月后它们就会变得轻如纸片。
没有专业保护耳朵的摔跤耳罩,一些队员已出现明显的“摔跤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