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们分享的第19本书:《智血》

《智血》来自1天1本书00:0008:58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大同朗读音频
作为美国南方文学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在中国读者中的知名度似乎远逊于同派系的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这或许与她作品中弥漫的“南方哥特式”风格有关——奥康纳小说中的情节往往荒诞离奇,塑造的人物也是举止乖张。
对于这些“夸张”的表现手法,奥康纳解释说:“对于耳背的人,你得大声喊叫他才能听见;对于接近失明的人,你得把人物画得大而惊人他才能看清。”

Robie Macauley with Arthur Koestler and Flannery O'Connor
at Amana Colonies in Iowa, 9 Oct 1947
弗兰纳里·奥康纳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萨瓦纳,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南方的农庄里度过。他们一家都是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徒,而宗教也始终贯穿于奥康纳的作品中。
《智血》是奥康纳出版于1952年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曾被《卫报》列入100部最伟大的英文小说之一。这部创作于二战后的小说,除了融合奥康纳最擅长的宗教与美国南方元素,还不可避免地探讨了战争对人性的影响。
主人公黑兹尔·莫茨在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中长大,他从小就希望自己长大后继承爷爷的衣钵,成为一名牧师。然而,在军队中的经历,让莫茨的信仰发生了动摇,他开始质疑自己此前深信不疑的宗教。复员后,莫茨离开家乡,来到了托金汉姆市。

初到托金汉姆市,迎接莫茨的是“上下乱晃或疯狂闪烁的灯光广告”,涂满污言秽语的厕所,墙壁上还画着各式各样不堪入目的男女形象。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封闭、冷漠,而又彼此疏离。
在这座荒漠般的城市,莫茨公然宣称不信耶稣,试图建立一个“没有耶稣的新教”。但这并没有引起大众的关注。
而莫茨在托金汉姆市遇到的年轻人,萨巴思和伊诺克,都是没有信仰、没有目标、茫然过活的人。
萨巴思是一个行骗的伪信徒的私生女,自小饱受歧视。因为相信自己因出身的缘故不能进入天国,她干脆过上了放浪的生活。
伊诺克在动物园工作,他认为自己身上流着不同于一般人的“智血”——可以通过直觉获得真理。除了上班,伊诺克每天都要去公园里打发时光,不过对他来说,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或许就是膜拜一具装在玻璃盒里的干尸。他曾经对莫茨感叹道:“要在这儿交个朋友也真难。我来了两个月了,还是一个人也认不得。这里的人想做的事似乎只是想方设法把你打倒。”

一次,影院门口来了一只“巨星”——猩猩刚尕,孩子们都排着队等候和它握手。伊诺克也位列其中,他心中暗暗嫉妒着这个颇受欢迎的“大角色”,但当这只猩猩对他伸出手时,伊诺克心中却涌起了莫名的感动:这是他到这座城市以来第一只向他伸出的手。
握着那只手,伊诺克竟然语无伦次地向猩猩诉说起了自己的苦闷。而听到伊诺克的倾诉,“那只兽中明星身体微向前倾,眼中神色突然发生变化:一双眯着的丑陋人眼紧贴着赛璐璐镜片在向他瞧。‘你这该死的家伙!’猴皮服装里传来虽然低沉但清晰可辨的酸溜溜的声音,爪子也猛地抽了回去。”伊诺克从野兽身上竟获得了比在人类那里更多的慰藉。
伊诺克最终设法从卡车上偷走了猩猩刚尕的毛皮穿在自己身上,他埋葬了自己的旧衣,伸出手爪虚抓东西和热情握手,翻来覆去练了四五回。
从人变“兽”的伊诺克并没有如期获得自己渴望的温情——人们被猩猩的的外表吓跑,“它”只能独自一人,傻站在那里,越过峡谷望向天边那不规则的城市剪影。
来到托金汉姆市的莫茨还在身体力行地宣扬自己的信教,他嫖娼、诅咒耶稣,用尽全力想要摆脱自小便被动接受的宗教道德的约束。莫茨心中的宗教信仰一直在摇摆不定,信任和怀疑一直在轮番上阵。

莫茨的大声疾呼一直被托金汉姆市的众人忽视,而他构想的“没有耶稣的新教”却被一个骗子利用,成为敛财的手段,反倒获得了大众的簇拥。他愤怒地杀死了那个“假先知”,驱车冲上高速公路,被巡警拦了下来。
无证驾驶的莫茨向巡警挑衅,他的车被巡警推下了堤坝,各种零件撒得遍地都是。这辆曾经令莫茨引以为傲的汽车的殒灭,没有让他崩溃,莫茨陷入了沉寂。巡警接连询问,“你想到哪里去?。莫茨只是缄默相对,摇了摇头,脸上神色没变,连头也没回,心思似乎全都投向了那无垠的宇宙空间。
莫茨曾说“有了这辆车,我爱去哪儿就去哪儿”,但其实,他可能一直都未曾知晓自己想要前进的方向。
奥康纳曾写到,“人们意识不到的是为宗教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他们以为信仰不过是一个电毛毯,而其实它是十字架。信比不信更加艰难。”

Flannery O'Connor and peacock©flickr
莫茨最终为自己的“信”付出了肉体残缺的代价。这是他所选择的救赎的方式。本书的结尾读来或许多少令人感到阴冷,甚至恐怖。但同时,在被荒诞的故事情节包围的同时,我们又不禁质疑,奥康纳描绘的世界与真实之间到底有多大出入呢?
奥康纳用一把尖利的剑刺进人们麻木的胸膛。她毫无遮拦地,不假修饰地将血淋淋的世界摆在你面前。你无法信手拿起这本书,更无法随随便便将它扔下。此书是以激情写就的,如果可以,也应怀着激情阅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