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第139期:做雾霾生意的人
凤凰图片 2018-01-18
2017年11月,为了与某奢侈品合作出一款口罩,赵浩淇(中)参加了一场时尚界的酒会。一年半前,29岁的赵浩淇从原单位辞职,做起了靠雾霾发财的生意——卖防霾口罩。“反正天气也不好,既然这样,我还能赚点钱改善下生活。”赵浩淇说。野瞳/摄
每天早上起床后,赵浩淇会习惯性地去阳台看看屋外的天气状况。“有人说我借着污染发国难财,其实作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我)都希望天天蓝天,但作为创业者又希望能有雾霾,本身这就是矛盾的悖论。”
赵浩淇出生于198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媒体行业工作。2014年,赵浩淇成了一名“北漂”。2015年起,“雾霾”开始成为媒体上和朋友圈里经常出现的高频词汇,赵浩淇敏感地意识到这种气候灾害将带来一个新的行业风口。亲眼目睹了朋友的母亲罹患肺癌后的种种经历,他判断,如果雾霾频发,带有防护过滤功能的口罩将成为人们出行的刚需。2016年7月,他与三名合伙人投入100万元启动了“口罩创业”项目。
一切从零开始,所有人都缺乏经验。分析了几乎所有竞品口罩的特点后,赵浩淇和他的团队耗费了几个月的时间,确定产品方向、设计方案以及材料选择。尤其是第一次制版的时候,赵浩淇在广东的口罩工厂一呆就是三个月,“四五天里逼着工厂赶制了上百款样本”。每完成一个版本,赵浩淇就戴上用手机自拍一张传给合伙人商讨。“如今这些自拍的样本都存在手机里了,倒是一笔财富。”赵浩淇说。
创业后,加班加点对赵浩淇和他的团队来说是家常便饭。“团队连续工作了三个月,一天假期也没有。”图为赵浩淇与同事(左二)以及两名合伙人加班后在会议室点了简餐外卖。
2016年冬季,全国大范围爆发的长时间雾霾天气给这家年轻公司带来了红利,赵浩淇团队研发的防霾口罩2017年总销售额达到1400万元,仅双十一当天销售额就达到了200万元。
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目前,赵浩淇的公司估值5000万,已经进入了preA轮融资。公司有4间办公室,25名员工,几乎都是平均年纪不到28岁的年轻人。年底赶上楼下装修,办公室里常常会有浮尘,大家只能戴着口罩办公。
2017年初,赵浩淇在北京购买了一套65平米的房子,通过出让公司股权他获得了部分购房资金,又贷款200多万才买下这套价值467万的房子。“创业和家庭得兼顾,创业本来风险就比较大,这样(买房子)也能让家人更安心一些。”赵浩淇说。图为赵浩淇下班后在家里和妻子一起加班。
赵浩淇2016年4月和妻子结婚。“她非常支持我的选择,创业前期她也参与了一些事务性工作,为我们节约了很多人力成本。她像一个女侠,喜欢的事儿就干,不拘泥那么多物质考量。”
赵浩淇通常早上7点就会醒来,妻子则比他醒得更早。创业后,赵浩淇虽然解决了房子的问题,但相较于之前的工作,他的月收入却更少了。“一来自己是创始人,能给自己少开点工资就少开点,给公司节约点成本,重要是把事儿做下去;二来刚来北京那会儿为了赚钱什么活都接,策划、编剧、编导、摄影、宣传一肩挑。曾有投资人也说过,很少看到创始人给自己开那么点工资的。今年我准备给自己多发点钱,改善下生活,当然,要先跟投资人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