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4|回复: 2

[电脑数码] 壳与魂:从“佛系”傀儡到人工智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5 03: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壳与魂:从“佛系”傀儡到人工智能 

 2017-12-21 世界遗产地理 世界遗产地理

新媒体编辑 | 喜多   撰文|叄叄(实习生)、喜多


还记得横扫国际围棋界,虐哭各路高手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吗?

 

最近,开发阿尔法狗的谷歌人工智能(AI)团队又取得了新的突破,帮助NASA在浩瀚宇宙中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开普勒-90。

 

△开普勒-90和太阳系对比图。图自:NASA


虽然来自谷歌和NASA双方的研究人员都表示“训练人工智能通过之前记录的光线变化数据来搜寻行星”的想法起初是受到人脑中神经元互相连接的启发,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再一次战胜了人脑,并达到了人类无法企及的宇宙深处。

 

谷歌公司对人工智能的探索不止于此,它旗下的波士顿动力公司还曾为美国军方研制出一款叫做Petman的仿生机器人。它动作灵活,可以和真人一样不借外力保持平衡,四处行走。


套着厚厚的防护服,甚至看不出它不是人。

 

PETMAN | Boston Dynamics


围观群众纷纷表示,如果将阿尔法狗背后的人工智能搭载在Petman上面,机器人同时拥有了钢筋身体又有了超强智慧,人类岂不是要完蛋?


不只有Petman,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有意塑造成人类自己的样子。

 

△软银Pepper


△Atlas|Boston Dynamics


△被模仿的还有人类的好伙伴——狗子

SpotMini |Boston Dynamics


 人类对自身的模仿:永恒且无止境的艺术 

 

如果说机械结构是机器人的外壳,那么人工智能就是其的灵魂。

 

无论“外壳”还是“灵魂”,二者诞生的最初都源于人类对自身的不断“山寨”与拓展,来源于“模仿自己”的本能。

 

古希腊哲学家克塞诺芬尼还曾就“模仿”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

 

“人根据自己的样子来造神,假如牛、马和狮子有手,并且能够像人一样用手作画和雕像的话,它们就会按照自己的模样,马会画出和塑造马形的神像,狮子会画出狮子形的神像了。”

 

Vodoo 巫毒娃娃


从文明初始的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尝试着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来模仿和塑造自己的形象,并给它们赋予更深层次的含义。

 

而就在不断被模仿,甚至被超越的过程中,人类也在探讨着自身存在的本质、意义和价值所在。

 

 从墓穴到戏台 

 

泰顺提线木偶戏


2006年,中国木偶戏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台上蹦跳唱演的木制人偶们,有着人类外壳的同时被赋予了人格化的性格和命运,替代真人,成为艺术表现的媒介。

 

而替代和象征,也正是人偶自诞生伊始的重要意义。在站上舞台之前,人偶最初是作为替代品参加祭祀和宗教活动的。

 

在中国,人偶的前身“俑”和“偶”,是传统殉葬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由草木束札、竹编纸糊,或用土、石、陶塑造而成的人偶作为陪葬品,代替真人殉葬。据记载,中国最早的“俑”、偶”陪葬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秦兵马俑


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就是当时秦人根据秦始皇的旨意,依据真实的士兵和马匹的模样,活灵活现雕刻出的一支人偶大军,代替真实的军队作为陪葬,在地下继续追随他。

 

 “佛系”傀儡 

 

至于用人偶演戏,是汉代才有的事情。如今被列为国家遗产的木偶戏在古代也称作傀儡戏,演戏的木质人偶称为“傀儡”。


△基于木偶故事编写的歌曲《牵丝戏》,至今已拥有了超100万次播放。

《牵丝戏》| 银临


此时的傀儡比起先前的“俑、偶”要灵活精巧得多。面貌如人,五官俱全,身体关节部位都有卯榫结合,可以借助人的操纵自如活动。在其发展演化的过程中,也因地域不同、艺术风格流派不同,衍生出不同的种类和造型特色。


△提线木偶戏


龙海布袋木偶戏


△杖头木偶戏

 

而傀儡制作和傀儡戏演艺发展繁荣的唐朝,也正是佛教在中国盛行的时期。

 

佛教的慈悲向善、众生平等、好生恶杀等理念得到了当时社会各个阶级民众的认同和推崇,其影响力深刻渗入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傀儡戏也因此被增添上了一丝“佛系”的韵味。

 

△《傀儡婴戏图》南宋 刘松年


众多学者都指出,《偃师》的原型是佛典中大船国王子制木偶的故事

偃师 《列子·汤问》


佛家说“人生如梦、一切皆空”,人虽然是独立的肉体,但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外力牵制,根本没有自由可言。

 

而本身没有生命、完全依赖于人操控的傀儡,更是直观地体现了这种观念,成为包裹这层隐喻最完美的外壳。

 

于是傀儡戏在娱乐人之余,更多地带上了一种“空、假、虚、幻”的“佛系”人生哲学,当时的诗人和学者多为其写诗撰述。


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须臾舞罢浑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傀儡吟》李隆基

 

人偶在日本的发展也同样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日本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狭小岛国,其民族意识中早就潜含一种生死无常的观念,恰好与佛教中的无常观相契合——万物时刻都在变换,且最终将毁灭,人的生命更甚。非人又似人的人偶自然就成为了承载这种共鸣的实体。


文乐木偶净琉璃义经千本樱


日本国宝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偶净琉璃”(一种融合了人偶表演、太夫说白、三弦伴奏为一体的民间传统曲艺)也受其影响,所讲述的故事结局大多是惨烈的毁灭与死亡,以体现人生之无常。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03: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被“张冠李戴”的Android 

 

与被寄予了诗一般生死离别寓意的东方傀儡相比,远在大陆另一端的欧洲人却对人偶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圣经》说,人类本是由泥巴捏成的土偶,智慧之神将自己灵魂塞进这坨泥巴里,于是人类既有了肉体,又有了“灵魂”——也就是智慧。

 

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不满足于绘画的神人达芬奇就曾脑洞大开地记录下了各种各样机械发明的构思,其中就有著名的日耳曼装甲骑士。

 

△DaVinci 日耳曼装甲骑士


达芬奇认为:人类的身体在结构上也是一个机器,而人类的复杂动作完全可以通过使用工程机械零件如杠杆和滑轮加以模仿。在他的设计草图上,日耳曼装甲骑士完全可以由安装在外部的机械曲柄驱动,并且通过缆绳和滑轮实现坐起、站立、转头、开合嘴巴以及举起胳膊等动作。

 

达芬奇的这一超前构思,直到几百年后才被实现。十六、十七世纪,人们终于设计出使用弹簧齿轮驱动的机器人,勒奈·笛卡尔等思想家也受其启发,产生了人类是复杂机器的论断。

 

Pierre Jaquet-Droz 机械人偶

 

由希腊语词根andr-(人)与-oid(类似~的),组成的单词“安卓(Android)”(意为:类人的)也在此之后走进了人们的字典中。

 

有趣的是,现代人所熟知的小绿人,实际上是对Android一词误用。Android起初被定义为一种与人类极其相仿(特别是外表)的个体,现在日本等国开发的高度类人的机器人也会被称为android。而作为手机操作系统的小绿人,相较而言更接近于“robot(自动机器)”的定义。

 

Google Dissected


 新时代机器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的进步使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得以飞速发展它们也随之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中。

 

前段时间,麻省理工大学的Hugh Herr博士在TED演讲大会上展示的义肢技术震撼了世界。

 


这不仅仅是作为人体一部分的普通义肢,而是一种完全独立、并且拥有“思想”的机械义肢。通过监测残缺位置的肌电信号,它可以提前预测到肢体的行动,并做出迅速、协调的反应,使用起来“仿佛真的肢体一样”,使很多身体有残缺的人受益。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03: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失去腿部的舞蹈家借义肢再次起舞


Hugh Herr博士的这场展示被誉为“世上最震撼”的TED演讲,不仅给身体残缺的人们带去了希望,更为全体人类揭示了一种可能的未来——

 

一个人类将不会局限于自我躯体的未来。

 

1989年,日本漫画家士郎正宗的《攻壳机动队》就描写了这样的一个未来世界。


△《功壳机动队》士郎正宗

 

在故事中,西方的安卓与东方的傀儡被完美结合一体。人类抛弃了肉身,与机械结合。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生物与机械的边界已经模糊。“傀儡”一词不再指代毫无生机的人偶,而是被被直白象征未来的人类。

 

怀揣碎片记忆的机械驱壳和拥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谁才能被定义为真正的人?

 

△《功壳机动队》士郎正宗


正如那句:“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

 

当肢体变成机器之时,是人还是用有永恒生命的机器傀儡,没人能说的清楚。

 

这样的未来固然带来了恐惧,但恐惧并不能作为人类停止前行的理由。人工智能虽然理论上存在威胁,却也是点亮新希望的火种。

 

毕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万物皆有破绽,人类这么聪明,总会有办法的嘛。


SpotMini |Boston Dynamics


现在要做的,就是赶快抱紧身边程序员小哥哥的大腿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09:18 PM , Processed in 0.0707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