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8.01.11
在京东北人:老家节奏慢顾享受 北漂打拼更单纯
本期作者:JoeChan
近日,因为“亚布力之怼”和“雪乡宰客”两则舆论热点事件,使东北问题再度发酵。而那些生活在北京的东北人,对老家以及北漂生活又是如何看的呢?(图/文 Jo...
近日,因为毛振华的“亚布力之怼”和“雪乡宰客”两则舆论热点事件,使“东北问题”再度发酵,东北人又登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我们随机采访了一些生活在北京的东北人,让他们聊聊对老家的看法,以及北漂的生活。
王兴武,35岁,科技公司创始人,来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08年底来到北京。2005年,王兴武上大学的时候经过北京,就被这里所吸引。他说,假如留在老家发展的话,可能过慢的生活节奏会导致自己不珍惜每分每秒,反而把更多时间用于简单交际和人情世故,现在在北京打拼更加单纯些。他觉得东北经济还处在复苏阶段,相对其他一些城市发展缓慢,相信以后会有发展和转变。
马丁(音),27岁,医疗美容咨询师,来自黑龙江省伊春市。2015年机缘巧合来到北京。她从小就向往大城市,从高中开始就离开老家,先后辗转长春、深圳、大连、北京等城市学习和工作。老家人的生活节奏则比较慢,注重享受当下,如果在当地工作幸福指数会升高。她觉得东北经济发展受限的一个原因是交通不够便利,从大城市回家行程比较漫长,虽然有飞机,但是每天只有一趟航班。现在在北京每天比较忙碌,但很充实。
曹鸽(音),24岁,平面设计师,来自辽宁省阜新市。 2016年来到北京。她说,毕业之后觉得自己年纪还小,不想留在老家,换个新环境出来多学习,多积累些工作经验。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北京经济发展快,更开放,而老家相对会有些局限性。北京吸引自己的地方是快节奏,这样的生活方式能让自己很快融入到这个大环境当中。
赵昱播,23岁,互联网公司从业者,来自吉林省吉林市。2017年中秋来到北京。他觉得老家经济发展的还不错,来北京主要是想体验一下大城市的生活,因为所学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在老家没有这边发展迅速。如果不来北京,在老家或许会找家公司做网管。
孙哲伟(音),19岁,美发师,来自辽宁省丹东市。之前只身一人在大连,因为姐姐说从事美发行业在北京更有发展,脚步会更快一些,孙哲伟在2013年来到这里。他说,美发这个行业和在老家相比个人收入差不多。虽然北京的压力很大,但是主要是能学到东西,更早地接触新的时尚类型。
藏强(音),30岁,轮胎店店长,来自辽宁省营口市。在天津工作10年,刚刚来北京一个月。他说,东北的经济发展没有北京好,在北京工作更有发展前途。出来打拼十几年,觉得生活不辛苦,而是一种习惯。
徐卫军,53岁,大厦内勤,来自吉林省松原市。2013年来到北京。他说,自己是1990年的下岗职工,在老家卖过货,工地打过零工。老家的经济较前几年有些发展,但是和沿海一些城市相比还有些差距。自己在大连也待过一段时间,在北京做保安的时间最长。
陈永海(音),41岁,炸鸡摊小贩,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市。 前些年,他先后在哈尔滨、大连、河北打工。2017年刚刚来到北京,没在老家工作是因为东北相对其他城市厂子少,活儿也少。受天气寒冷的影响,工地到10月份就停工了。东北经济不是很景气,没有合适的工作,如果在家只能打打临时工,种种地。
张长斌(音),40岁,搬运工,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7年3月来北京打工,目前在北苑路附近的一家水果店工作,这也是他来北京的第一份工作。他说,初来北京主要是想长长见识,40岁再闯一闯,看一看。这里的发展速度与老家相比太快,自己在农村老家主要的经济来源靠种地养牛养羊,要靠天吃饭。
小区保安,35岁,来自吉林省白城市。2011年冬天,因为在老家天气寒冷没什么活儿干,想出来打打工,就来到了北京。和哥哥最远去过甘肃包工,做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还是保安工作相对清闲些,每年夏天出摊卖些西瓜和蔬菜,到10月底再来到北京做保安。他并没觉得在北京工作辛苦,自己挺喜欢这里,身边有很多朋友,相处的也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