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生日,朋友送我一本安妮宝贝的《莲花》。里面小情小调的小情小爱都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本书后面详细附录了去西藏徒步所必须携带的东西。包括螺丝刀、雨衣、换洗内衣、手杖、登山鞋。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红景天之类的那些个药名。
当时想,西藏是多凶险的地方,还用提前一个月吃这药那药?高反有那么要命吗,还不是那些人身体不行?
好的,28岁这年,我去西藏的经历,把我的脸打得啪啪响。
去年中秋节,我和当年送我《莲花》的朋友一起进藏了。提前也乖乖吃了半个月高原安。上了火车,每个铺位上都有氧气供应口,卫生间里蹲位前还有一个扶手。心想,上厕所都需要扶扶手站起来的人,还来什么西藏?
晚上12:30,海拔4700米。在火车上铺醒来的一瞬间,我蜷成一团,手脚冰凉,躯干和脑袋火热。眨几下眼睛,空气中有绿色电光闪过,好像悬挂着一个咬开的青红丝月饼。去厕所,一边拉肚子一边吐,别说站起来,就是蹲着都觉得不稳。这时候一抬脸,看见下午还很嫌弃的扶手,也顾不上嫌脏了,泪流满面地扶住了人家。心想,多么良心的设计!
上完厕所出来,把自己像炮弹一样怼回上铺之后,就再没下来过。一路上,蓝天,白云,小牛,小羊,旁边带着单反的人咔咔咔个没完,我俩连抬起眼皮的力气都没有。鼻子对着氧气出口一刻不离的时候,我千万次地问自己,到底为什么要来拉萨?好好地回家吃蛋黄月饼大闸蟹、看月亮陪家人不好吗?
就这样头痛欲裂地到了西藏。走不动,吃点好的安慰一下自己吧!搜了一家评价好的餐厅,900米。这要是搁北京,分分钟就奔过去了。可是气儿都喘不匀了,我俩哼哧哼哧走了20分钟,眼见着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地超过我们,朋友问,到哪了?我说,还有200米……
终于到了餐厅,刚走进门口1米左右,我俩就被牦牛肉的味道击溃了,朋友捂着嘴冲了出去,差点吐在门口。后来,凡是遇到卖牦牛肉的店,无论生熟,朋友都远远避开。
我们决定,凡是要发生500米以上的位移,都选择打车。在布达拉宫旁边的邮局门口叫了一个快车,图上显示是一辆紫色的奥迪A7,我俩都啧啧期盼。20分钟后,紫色的奥迪A7终于出现了,现实中的它是一辆白色的比亚迪。
到了景区,无形消费取代高反成了最需要警惕的东西。景区里,如果身穿藏袍的热情姑娘跑过来主动抱住你的胳膊,对着你前面的镜头微笑。最好目不斜视连连摆手,一旦不慎露出笑容,和她们合了影,那么20块钱是一定要交出来的。我们就遇到一个小哥,开始阳光灿烂地合了影,后面委屈地说,我删了还不行吗?姑娘回答,不行。已经拍了,就要给钱。
姑娘如此,总归还是付出了劳动。到了纳木错,一块石头,一只牦牛都不能随意靠近。如果你的摄程内包含了刻着字或者被绳子牵着的东西,无论有没有生命,都可能被索要拍摄费用。
梦想着的蓝天,白云,水清,石凉,倒是都近在眼前,可是我们却无论如何都不觉得高兴。西藏在心目中的神圣感,因为这些而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