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6|回复: 0

[哲史艺丛] 西闪:“青”到底是绿色还是蓝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7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闪:“青”到底是绿色还是蓝色? 

 2018-01-07 西闪 大家


谈到视觉秩序 ,怎能不谈一谈日本的红绿灯?


不少游客觉得日本的交通信号灯有些特别,尤其是示意放行的绿灯,绿得很古怪,古怪到泛着蓝光。据说有人为此较真投诉到了交通管理部门,得到的答复是,所有日本交通信号灯显示的颜色均在规定的光谱范围内,包括绿色。这个答复不能让人满意,因为他们在警察厅与全日本交通安全协会颁布的《行人及自行车交通安全指南》里发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当《指南》提到信号灯的含义时,中文版、英文版都印的是“绿灯(Green light):放行”,而日文版写的却是“青色の灯火”。


青色,又称绿蓝色,顾名思义,它是一种介乎于绿色与蓝色之间的颜色,物理波长大概在500到485纳米的范围。可是在不同文化的日常用语中,青色的含义并不统一。现代汉语里,“青”多指绿色,例如草木青青、青菜等等,偶尔也沿用传统,譬如青天的青,指的是蓝色。然而在现代日语中,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青色就是蓝色,与绿色泾渭分明。难道,在日本人的脑海里,红绿灯根本就是红蓝灯?


这是绿还是蓝?


这个故事讲起来还真是曲折。


1868年,英国人发明了以煤气为能源的交通信号灯,当时仅有红灯和绿灯。1912年,以电力为能源的红绿灯在美国出现,两年后正式投入使用。1920年,添加了黄色信号灯,但人们还是习惯称之为红绿灯。


日本的第一个交通信号灯架设于1930年,安放在东京日比谷的一个十字路口,比中国晚了两年。很快,首批信号灯闪烁在日本都市的各大路口。那时候,绿色信号灯跟全世界其他国家的绿灯颜色完全一样,因为它们都是从美国进口的。起初,官方给出的正式名称就是绿灯,但随着交通灯的普及,民间用语占了上风,绿色信号灯变成了“青色の灯火”。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开始变得有趣了。政府没有通过教育的方式去规范习惯用语,而是把自产的交通信号灯“调整”成青色。于是,日本街头的红绿灯纷纷变身为红蓝灯。实际上大家如果对日本的老影片有印象,会发现那时候的“青色の灯火”,比现在还要更蓝一些。


事情慢慢起了变化。红绿灯发明百年后的1968年,联合国在维也纳通过了《路标和信号公约》,对交通信号灯的含义和颜色的统一做出了明确规定。不知道什么原因,或许想跟绿灯的颜色较劲,日本没有签署该公约。


为了应对国际法的压力,一个日本式的操作办法出台了。1973年日本政府裁定,交通信号灯的放行信号必须是绿色的——至少应该是绿蓝色。政府还表示,人们依旧可用“青色の灯火”指称绿灯,但它们必须足够绿,绿到外国游客可以辨识的程度。当一个事物名实不符,日本人既不想改变名称去对应事实,也不完全是更改事实去符合名称,结果就具有拓扑学一般的奇异感。更让人惊奇的是,他们还具备把这种奇异感制度化的能力。于是我们看到,日本尽量让绿灯偏向蓝色,无限接近俄罗斯国旗上的蓝色——在官方场合,他们仍然称其为绿色,与此同时,当日本人考驾照的时候,他们要求未来的司机们必须通过红黄蓝的视力检测,对辨识绿色的能力不做要求。


澳大利亚语言学家弗朗西斯·康兰(Francis Conlan)有一篇论文专门谈到了日本文化中青色的含义与演变。另一位语言学家,以色列人盖伊·多伊彻(Guy Deutscher)在《话/镜》一书中也举到了日本红绿灯的例子。但是他们都没有谈到,日本交通信号灯的故事里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关于视觉秩序的。



就像我们在这个故事里看到的,视觉秩序交织着三重维度:视觉——身体维度,语言——文化维度,制度——社会和政治维度,从任一维度观看,都能得出精彩的结论,前提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们三者间无时无刻地相互影响着。


我们要意识到视觉本身的主观性。有人说,日本在绿色信号灯里添加蓝色是为了更加醒目,而事实是我们的日间视觉对波长555纳米的光,即黄绿色的敏感度最高。而我们之所以觉得黄色比蓝色更亮更醒目,是由人类视觉的生理机制决定的,与不同颜色的光的内在属性无关。


当一个人一直认为某一事物应该具有某种颜色,他的大脑就会竭尽全力让他确切看见,那个事物的确呈现着那种颜色。文化对视觉秩序的塑造,基础就在这里。德国吉森大学的科学家2006年做过验证,一旦人们牢固地记住香蕉是黄色的,即使呈现在眼前的香蕉图片客观上颜色偏灰,他们仍然认为它是黄色的。正因如此,日本人坚持用“青”代替“绿”的文化,改变了国际通行的视觉秩序。


至于政治与社会的维度,今后我还会详细讨论。但无论如何,这三重维度如同相机的“白平衡”功能,调整着人类世界的视觉秩序,只不过它们比白平衡复杂太多。因为这项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大脑对世界的整体把握,包括记忆和习惯,也有赖于世界对大脑的潜移默化,包括文化和制度。


日本交通灯只是视觉故事的一个细节,我们目力所及的世界不是单用颜色构成的。实体、图像、符号,还有影子,以及一切可资观看的技术,都是视觉故事的众多元素。但是正如我之前强调的,交通灯的背后是注意力的管理问题,是观看的优先顺序问题,它通向视觉秩序的深处。


(本文原标题:《视觉秩序中的红黄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18 03:13 PM , Processed in 0.0793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