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55|回复: 3

[好摄之徒] 【在线影展】第158期:置身幻觉与现实之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4 08: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8-1-28 11:36 PM 编辑

腾讯网  2018-01-04
2017年 第158期 | 总158期
本期编辑:赵占斌

在线影展:置身幻觉与现实之间

《致幻》是一组通过自我视觉经验观察下的黑白摄影作品,它产生于对现实的复制,但反映却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而是自己对现实产生的幻觉,通过各种视觉符号的事物组成一个新的平行世界。


1.jpg
这组照片拍摄于2012-2016年间,在曾戈所生活的世界里观察到一个并不为他人所挖掘到的、属于曾戈自己的世界,充满了粗糙的、也是即兴的观感。



2.jpg
当触碰到表象下隐藏的丰富内涵时,曾戈并未选择抽离,而是走入幻觉与现实的深处进行拍摄,探索表象背后隐藏的神秘之物。



3.jpg
这种介于虚幻与现实之间的交错,是大脑能够接收到的自由意志,是切换于固态与流动之间的美感。



4.jpg
曾戈发现即使普通的生活也有它梦幻的一面,这是曾戈想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希望每个观者可以带着自己的经验去理解它。



5.jpg
对于拍照来说,曾戈不希望它只是简单地对现实世界进行记录和复制,更多寄托的是自己对幻觉和想象的集合。



6.jpg
这是一件应激式的行为,照片里包裹着曾戈的情绪,吸引曾戈按下快门也许只是那一瞬间的感觉,就像电路被接通那般。



7.jpg
拍照时伴随着思考,思考时依附着焦虑,眼睛-大脑-手的组合缺一不可,这一切的程序随着最后快门的清脆声而完成动作。



8.jpg
而曾戈要做的,就是把感受到的通过媒介表达出来。



9.jpg
在曾戈所生活的世界里观察到一个并不为他人所挖掘到的、属于自己的世界,充满了粗糙的、也是即兴的观感。



10.jpg
无论是站在城市的最高处,还是躲在晃动的车厢里,借着相机快门的记录性,曾戈找到充满想象力的另一面。
 楼主| 发表于 2018-1-4 08: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我们自以为对所处的世界熟悉,但现实并不如你所见那般真实可信,表象之下往往隐藏着丰富的内涵。



12.jpg
当自己面对“真实”世界时它们却变得异常陌生,置身在幻觉和现实的深处,令曾戈兴奋。



13.jpg
然而不得不承认我们一直活在这虚幻的边缘中。



14.jpg
唯有影像,它融合了彼时此刻的时间空间,就像电路两端被接通一样,交错缠绕为曾戈的眼睛去记录。



15.jpg
影像的魅力如此之大,让曾戈拥有了一片另外的世界,久而久之曾戈变得十分贪婪,最终迷失在自己营造的假象里。



16.jpg
这是一个悬吊发光着的灯管。当时走廊里特别黑,也很安静,只有这个掉出来的灯管被电线拽着在空气中摇曳,圆型灯管远看就像天使的光环,令人难忘。胶卷冲洗出来后笼罩着一层迷人的味道,让曾戈特别兴奋。



17.jpg
本组作品在10月24日结束的“TOP20·2017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中成功入选,曾戈也成为2017年TOP20新锐摄影师之一。



18.jpg
《致幻》系列作品 曾戈 摄



19.jpg
《致幻》系列作品 曾戈 摄



20.jpg
《致幻》系列作品 曾戈 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4 08: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致幻》系列作品 曾戈 摄



22.jpg
《致幻》系列作品 曾戈 摄



23.jpg
《致幻》系列作品 曾戈 摄



24.jpg
《致幻》系列作品 曾戈 摄



25.jpg
《致幻》系列作品 曾戈 摄



26.jpg
《致幻》系列作品 曾戈 摄



27.jpg
《致幻》系列作品 曾戈 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4 08: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a.jpg    
曾戈1990年生于广东汕头,2015年获得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广州。作品入围三影堂摄影奖、Fotofestiwal GrandPrix摄影奖,获2017年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奖、日本Hariban Award国际珂罗版摄影奖Honorable Mentions。同时参与国内外展览,如Reclaim Photography Festival、台州摄影双年展、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等。个人摄影书《致幻》收藏于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参加2017东京艺术书展、“Art book in China”abC艺术书展。



对话曾戈 | 致幻:置身在幻觉与现实的深处
文/图虫网

Q:可以介绍一下将这组照片做成书的灵感来源是什么吗?

曾戈:如同我在书中所说的“我们自以为对所处的世界熟悉,当自己面对‘真实’世界时它们却变得异常陌生”一样,这个系列的作品描述的是关于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映射和看法。可以从书里看到,我喜欢用象征手法去拍摄所观察到的对象,也即“置身在幻觉与现实的深处”不断交错,对象也好作品也罢,它都一直在那里,等待你去挖掘,作品是自己生长出来的,这种感觉很好。这个系列拍了好几年,做一本书也是一个小结,希望可以再成熟点。

Q:能介绍一下你做这本书的设计理念吗?

曾戈:编排上注重整体感,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单页只放一幅作品,横竖构图分开,按照自己对作品节奏的理解加入个别空白页作为过渡,并且把作品阐述也散开分布在作品中间,形成图文有所呼应。“让作品自己说话”是我想表达的态度;制作上,盒子采用木制硬盒镀膜包装,画册是无线精装印刷;为了使得手感具有卡纸相片的触感,内页用了较厚的纸,同时内页纸张偏黄也模拟出了相片原有的颗粒感。

Q:在致幻这组照片的拍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难忘的故事?

曾戈:是一个悬吊发光着的灯管。当时走廊里特别黑,也很安静,只有这个掉出来的灯管被电线拽着在空气中摇曳,圆型灯管远看就像天使的光环,令人难忘。胶卷冲洗出来后笼罩着一层迷人的味道,让我特别兴奋。

Q:你曾经是报社摄影记者,愿望是成为战地摄影师。这段经历对你后来拍纪实摄影有产生影响吗?包括对《致幻》的拍摄有什么影响?

曾戈:对我而言,喜欢摄影就是从纪实人文类型开始的,从而想去尝试做一名摄影记者。报社给了我很多锻炼的机会,对应该重点拍什么,不应该拍什么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的观察能力和捕捉及阅读的能力也是在那个时候得到提高的。报社的摄影讲求客观和公正性,并不允许夹杂太多个人情感,而《致幻》作为个人摄影集则充满了我的所有想象,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Q:你说过,“作品始终要制作出来自己看到才舒服。”可以简单说一下你对作品呈现的理解吗?

曾戈:我始终觉得,作品单纯发布在网上和制作出来是有本质差别的。从作品本身讲,网络图片无法完全呈现出应有的质感,而且偏色也是一个问题。也许受网络氛围的影响,人们在网上浏览图片时总会心浮气躁。好的作品需要正确的氛围去消化。

Q:做完这本书之后,对你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曾戈:相比过去,我可以看到自己的改变和进步,也很开心能把想法落实。虽然以前也做过其他书籍,但这本画册可以说是对自己现阶段的一个总结。其次在独立出版发售过程中,也得到很多朋友的支持,要再次向他们说声谢谢。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8 05:30 PM , Processed in 0.0447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