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2|回复: 0

[休闲时尚] 李舒:在民国,男生是否给女生拎包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6 10: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民国,男生是否给女生拎包包? 

 2017-12-27 李舒 山河小岁月

又到了考验灵魂的时刻。


写这个题目,是因为昨日在街头,看到不下十个男孩子,给女生拎包,坐标帝都。


被拎包的女孩子们每一个都是兴高采烈的,拎包的男孩子亦然。愿意给女生拎包,愿望肯定是好的,心疼女朋友嘛,表达对于女票的爱嘛,能够理解。


但是,我要说但是了,你们真的觉得,这样很美吗?


一个帅气的男孩纸,一个威武雄壮的汉子,拎着这样娘的包包,心里作何感想?



更重要的是,女孩子们,你们花了那么多钱,买了辣么好看的包包,难道不觉得,这是配饰的一部分吗?就和你的口红眼线,你的衣服鞋子一样,是属于你的造型一部分吗?


女孩子应该如何拎包,让我们回到一百年之前。


* * *


可以肯定的是,早在1910年代,上海就已经开始出售手袋了,当然这些都是舶来品。一开始,包包在上海的销量并不算好。


为什么呢?


因为那时候女人很少出门呀!


出门的女人,诸如长三们等等,身边都有拿东西的娘姨或者小丫鬟,所以也并不需要手袋。


话说回来,即使没有丫鬟,她们也完全不需要包包。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那时候的女人,穿成这样啊!袖子里面别说手绢,银锞子都可以放两个,衣服里缝上几个口袋,装一包米都没问题!



但是,到1920年代,手袋的需求渐渐多起来了。


为什么呢?


因为这时候,女孩纸的流行衣服发生了变化。


袖子慢慢变窄了,


袖子慢慢变短了,



洋装越来越流行了



衣服变窄了,口袋变少了,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出门约会,要不要照镜子呢?要不要补点粉呢?要不要加点口红呢?手绢帕子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掖在衣襟处了。


好了,包包开始流行了。



到了1929年,上海人民已经开始举行包包展销大会了。南京路绮华公司举行的手袋大会上,所售 “最新式手皮袋百数十种、皮质极坚、花样精致、大小均有”(还分size)。由当时的报纸广告可知,不仅流行中式扁圆形时装布袋,来自英法等欧美国家运来的内镶镜子、灯泡等的西式手袋也不少见,甚至还出现了许多中西合璧款式。


而在材质上,也是花样翻新:皮、麻、纱、珠、钻等,1940年代后半期,上海曾经流行美国玻璃丝袜,市面上还流行过一阵玻璃透明包包。也许是因为做包包有利可图,有一阵子,连久居国外的张爱玲妈妈也打算做皮包生意,运回来一箱箱蛇皮:


>>   她信上说想学会裁制皮革,自己做手袋销售。早在一九三六年她绕道埃及与东南亚回国,就在马来亚买了一洋铁箱碧绿的蛇皮,预备做皮包皮鞋。上海成了孤岛后她去新加坡,丢下没带走。我姑姑和我经常拿到屋顶洋台上去曝晒防霉烂,视为苦事,虽然那一张张狭长的蕉叶似的柔软的薄蛇皮实在可爱。她战后回国才又带走了。——张爱玲 《对照记》


姑娘们,终于迎来了包包的时代。


* * *


有趣的是,关于如何拎包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姑娘们也开始讨论了起来。我手头有一本《妇女世界》,这本杂志创刊于1940年元旦,我挺喜欢看的,觉得内容比《玲珑》更详实。(完了,我是不是口味越来越妇女了)



1940年的《妇女世界》夏季刊(7-8卷)里有一篇柳姝女士写的《拿手袋的技巧》。啊,不得不感慨,那时候的时装博主啊,真的特别特别良心!


柳女士上来先阐明,女生为什么要拿手袋呢?到底是实用性比较强,还是装饰性比较强?


柳女士支持后者。


因为“男子出门时,手里拿了一根手帐,这是为了装饰,并非有什么实用,不过是想空空如也的手,有一点遮掩的东西而已”,而女人在路上行走,两手空空,同样不甚雅观,一开始,大家仿效西洋妇女拿“细小阳伞”,后来改用“抱着小哈叭儿狗”,手袋其实是相同功效,“实在比手拿小伞、带狗儿、持扇子、拈手帕美丽得多”。



当然,柳女士认为,手袋的流行,也和化妆品的发达有关。从前的化妆品比较笨重,现在有了便携式,自然可以随时随地地化装。



柳女士将拿手袋的人群分为了两种,一种为闲散太太,一种为职业女性。她认为职业女性的包包需要大,因为“要放文件”,但再大的皮包,切忌放的鼓鼓囊囊,只把“最重要的放进去”,所以张爱玲的《多少恨》里,家茵帮宗豫缝扣子,是“从皮包里取出一张别着针线的小纸”,方便又节省空间;如果是太太们的包包,则应该“愈小愈好”,因为包包的作用,不在于放东西,而在于搭配“艳装盛服”。


包包的色彩,也有讲究。柳老师说,如果你穿西装,那包包最好和西装颜色统一;如果穿旗袍,包包的颜色则可以和旗袍颜色有强烈的对比。


如果只能选一个包包,应该是什么颜色的?柳老师说,黑色最好,因为“中国人的头发是黑色”,如果用“黑色手袋,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与衣饰调和显出高雅气概”。


这一点,请看来自王家卫导演妈妈的示范:


图片来自《WKW: The Cinema of Wong Kar Wai》


另外,如果你的包包在出席宴会的时候用过好几次了,你又不想买新的,怎么办呢?柳老师说,你可以在下次出席的时候,在包包上加一点“刺绣亮片”,或者“捆绑小绸缎方巾”,就有“旧包换新颜”的功效


天哪,这一招,一百年之后,时装达人们还在用,还在用,在用,用……


* * *


买来的包包,应该怎样拿呢?



是不是应该给男生拿呢?我们以图为证:



而忠厚的柳老师也在文中给出了更详细的答案!


包包的拿法,“不管是穿什么服装,都应该把有盖的一面向外,夹在左腋底下,用左手托着下边,再用右手轻轻帖到手袋的下角,然后缓缓地走路”。(我感觉重点是缓缓。)那如果不想缓缓,着急赶路,应该怎么拿包呢?“用左手托着下边,右手一前一后地运动,样子便见灵活”。

插画by肉子



见到熟人了,应该怎样呢?民国姑娘说,要是熟人的话,就照样“左手夹手袋,右手轻轻放在手袋上”;但如果是尊长的话,包包“就要向前略略垂下,把他放横,双手抱着”。

插画by肉子


当时的包包式样和国际保持完全同步,当然,上流阶级也有名牌包包专业户。比如著名的名媛唐瑛小姐,就以喜欢背LV包包而著称,但是人家一天可以换五个包包——为了配五身不一样的裙子,如果按照男生帮女生拿包包的逻辑,那么唐小姐完全不必如此费神,因为她身边围着的追求者,永远不止五个哦。



我们来看几个当时的经典款:



这些包包里,有不少现在还继续在各大秀场可见,一百年前的时髦,到了现在,一点也不落后。


所以,我是很喜欢在vintage店里淘过去的经典款包包的,比如我曾经在东京的小店里淘到1955年的2.55,虽然拿起来没有香奶奶的气场,但确实百搭。



中国第一女飞行员李霞卿的同款手包,我也在神户旧货市场上找到过,相似度百分之九十九:



每次去日本玩,总会专门去逛逛vintage,不买我也喜欢逛,就看看,仿佛像看过去的岁月。时尚像一个圈,兜兜转转,几十年就来这么一圈。那些不再生产的设计独特,永不过时的美物,只能在vintage寻找。


什么是vintage?它是二手,但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二手,特别插播下vintage定义,摘自百度百科:


vintage是一个英文单词,指博物馆的珍藏。能称得上“古董”的,其本身必须是精品,有历史价值,有历史定位的,并且能代表某个时期的某些特定元素。


我写过去的优雅故事,是对过往美好的不断回望。我喜欢vintage,也是同样的理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8 04:40 PM , Processed in 0.0751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