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VB陪伴着几代港人成长,对于香港观众来说,1976年TVB开台以来,播出节目的时间几乎是他们每天下班后的生活钟表,6点半播放新闻,8点播放剧集,一听到「日头猛做,到依家轻松吓,食过晚饭,要休息返一阵,大家畅聚,无线有好节目,欢欢乐乐,笑笑谈谈,我哋齐齐陪伴你!」香港人就会知道现在9点半了,是TVB综艺节目《欢乐今宵》(2000年停播)的播放时间。
文|涂雨清
编辑|赵涵漠
图|网络(除署名外)
从《壹号皇庭》开始,TVB里绝大部分警察都来自西九龙重案组。剧中的「西九龙警署」曾取景于TVB的办公大楼,警徽则是后期补上的。TVB City的很多角落也都似曾相识,它们和旺角的街头、油麻地警署、庙街排挡一样,是港剧里时常看到的布景。TVB的食堂出现在八点档的情景喜剧里,食堂外的小花园被当作医疗剧里的疗养院,咖啡厅则作为时装剧的场景。员工对时常出现的拍摄早就习以为常,也懂得自动避让,你几乎不会在TVB剧中看到任何一个意外出现在镜头中的路人。

TVB的食堂 图由受访者提供

食堂外的小花园 图由受访者提供
在电视城内的任何角落拍戏都要通知保安们,他们负责保证拍摄在安全的范围下进行。火的使用必须提前声明,哪怕只是在拍摄中点燃一只蜡烛,也需要保安从旁监督,这或许源于1991年清水湾的电视城旧址曾发生一场5级大火,一夜间烧毁了数万平米的道具仓。
电视城新址的6幢大楼于2003年逐步落成,建造之初,这里的每一块地板都被要求必须平滑细致,录影机才可以在地板上顺畅地滑动,以便这里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拍摄。这个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的制作及广播中心下,还隐藏着16个录影厂。
略带神秘的影视基地每年都吸引着无数人带着几分怀旧的心情前来,他们辗转地铁和628城巴来到九龙半岛上的电视城,但TVB门禁严格,非员工难以进入,大部分剧迷只能徘徊门外,看一眼TVB的台标后草草离开。

TVB电视城
阿颖是TVB在内地的忠实观众之一,看过1990年代到现在所有的TVB剧,一部不落。她总是幻想,「要是有一天能够成为TVB的演员该有多好。」后来阿颖嫁到香港,在丈夫的朋友介绍下,以临时演员的身份如愿走进了TVB电视城。
TVB每年雇用3万人次的临时演员,由外判公司找来,一旦找不到足够的临演,外判公司的员工必须自己去填补空缺。据员工阿成说,填补过最长的一张通告是18个小时,期间不能离开拍摄现场一步。
阿颖很幸运,走进TVB的第一天就在片场偶遇了自己的偶像黎耀祥,但她必须克制自己的兴奋,等到没人注意的时候才能悄悄上前请求合照。一旦被发现,她将像此前许多伪装成临时演员的粉丝一样被拉入黑名单,从此不能再踏入电视城。
有一次,一个控制不住自己的剧迷,在以临时演员的身份进入TVB电视城时大喊「我爱陈展鹏」,并且死活不肯离开,最终被保安带走,并永远失去了进入电视城的资格。外判公司的员工阿成回忆,曾有个临演在偌大的电视城内疯狂奔跑,寻找自己喜欢的艺人,却最终迷路跑进了新闻部,失望而归。
TVB的临演来自香港各个角落,他们怀着不同的心情来到电视城内,有的为了追星,有的为了一个明星梦。有个女人开着奔驰来片场挥霍时间,脾气很大,导演一旦冲她发火,她立刻拍屁股走人。也有无家可归的露宿者——一位平时靠收废品维持生计的阿婆,平常甚至没有像样的居所。不愿意找工作的人也会来到这里,当临演的138块钱,买包烟吃一顿饭就可打发一天的生活。在TVB剧中一闪而过的那些路人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香港的人生百态。
临演以每个小时34.5港币的香港最低工资标准计算酬劳,一场通告无论多短,都4个小时起计算。如果遇到淋雨,不管大中小,不管真雨假雨,全都加60。男生剃头,加400,一般不会出现要求女性剃头的情况。遇到戏里有丧事情节,通通发红包,不过红包里一般只象征性放1元。临演的工薪和加价情况全都明码实价,没有可以商量的余地,唯一可以讨价还价的只有危险动作——从楼上假装跳下来、跳游泳池和跳海的价格在60-120元不等。通告时间赶上了晚餐,TVB会给临时演员派饭,烧味是几十年来不变的主菜,区别只在于烧鸭还是叉烧。
临时演员在粤语里被称作「茄喱啡」,是等级森严的影视行业链中的最底端,时常受到冷眼,但这里仍有让阿颖感到温暖的时刻。TVB用作道具的食物通常是真的食物,但一般来说是冷冻食品,有一次拍摄餐厅戏,道具大哥特意来问临演们一会儿送上来的橙汁是要热的还是冷的。也是同一位道具大哥,在一场淋雨戏后,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急着给主演披上衣服,却为临演们送来毛巾。
阿芸也是临时演员的一员,和阿颖不同,她并不在意能与多少明星合照,更希望成为艺人中的一员。她认真学习着片场的一切知识,并在今年报考了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
TVB的艺员训练班曾经诞生过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古天乐等家喻户晓的明星,那时香港还没有专门的电视和演艺学系,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就用一年的时间,培养能为TVB所用的艺人。



阿颖也想报考艺员训练班,但当她听到传闻中「高学历高颜值高家产」的要求,便打了退堂鼓。她最为气愤的,是艺员训练班的低薪,刚进入训练班时仅有1000港币的补贴,到了实习期有3000元左右,「那是有钱人才能玩得起的事业。这样怎么能养活自己呢?」
TVB的监制罗永贤告诉《人物》记者,艺员训练班的学员转正后会根据演员能够接到的戏份算工资,每1.5小时为1个show,每个show大概500元。新演员如果能得到导演的垂青,月薪过万是不难的。2017年香港工资收入的中位数约为1.5万港币。
即使待遇不算高,香港许多有表演梦的人仍然渴望成为TVB的艺人,演员黎耀祥告诉《人物》记者,这里可以提供的大量演出机会没有任何华语电视台可以相比。只要能成为其中一员,在每年诞生的数百集剧集里总会有你的位置。
TVB拥有近4200名员工,包括近700名艺人和幕前幕后制作团队,他们每年完成近700小时(20余部)的剧集和23,000个小时的新闻及非戏剧节目,在全世界超过40个频道上播出。TVB的录影厂24小时都在开工,最忙的时候4至6个厂同时拍摄着不同的电视剧。
在TVB工作二十余年的罗永贤形容,「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制作中心能像它一样拥有这么庞大的剧集产量。」他的骄傲——如果仅仅从数字上来说——当然有足够的理由,以自制剧出名的美国传统电视台HBO在44年间总共制作了100多部剧集和20多部迷你剧,仅相当于TVB五年的产量。
50年来,TVB电视城仿如影视制作的巨大工厂,流水线般制造着属于香港的光影世界。
庞大的制作量要求TVB每一部电视剧都在高效和低成本的拍摄下完成,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奉行着「快、靓、正」的信条。1980至1990年代时,两日的厂景,三日的外景就可以拍一集电视剧了,40集的电视剧3个月內就能够拍摄结束。白天拍摄外景,晚上进厂拍摄,灯光的使用可以随时塑造一天中的任何时刻。
95版的《神雕侠侣》(古天乐饰杨过)就是以这样的速度完成了它的制作。拍摄《神雕侠侣》的时候,古天乐一连三个月日夜拍戏,一个月与剧组同吃同住,几乎没有踏进家门。

95版《神雕侠侣》
为了拍戏连轴转是TVB演员们的日常生活,有时休息时间只够回家洗一次澡,睡眠时间则在一两小时之内。66岁的演员陈鸿烈在一部长达337集的情景喜剧片场突然心脏病猝死。据媒体报道,其当天通告需从早8:30直到18:15。拍摄该剧期间他还在参演另一部大戏,并且为台庆的表演彩排。
高密度的拍摄下,TVB攒下的完整剧集已超过5万小时。对于演员罗乐林来说,这5万小时里藏有他「死」过一百多次的镜头。他曾经惊讶地发现,在TVB一天内播出的所有电视剧中,他在不同场景里「死」了5次。
服装厂里悬挂着11万件服装,每一件都有自己的编号,它们也是忙碌拍摄里不可或缺的一员。为了更好地保存戏服,服装厂内常年保持着17至18度的温度和65%-68%的湿度。据TVB节目及制作部副经理杜之克的估计,这里流通过的戏服最少都有100万件。
每一部剧中使用的服装会回收清洗,重新在剧里使用,1995年《神雕侠侣》里金轮法王的行头,到2001年《寻秦记》里变成项少龙的战衣。1997年《苗翠花》中女主角的一件青衣,也能在11年后的《金枝欲孽》中看到。在TVB,一件戏服最长的保存记录已经超过40年。1976年TVB拍摄第一部武侠剧《书剑恩仇录》时,汪明荃扮演霍青桐所穿的「翠羽黄衫」至今仍挂在服装仓中。

1976《书剑恩仇录》霍青桐(汪明荃饰)翠羽黄衫
服装的重复是TVB两条观众热线中最常接到的投诉之一。除此之外,经常被投诉的还有主角穿着暴露、感情戏太长、剧情重复甚至是结局写得不够圆满。如果热线还不足以让观众发泄不平,他们可以打电话给香港通讯事务管理局。
有时,TVB还会召集一些观众志愿者,询问他们对剧集的意见。编剧戴德广向《人物》记者描述时并不认为这有什么特别,接受观众的批评对他们来说犹如家常便饭,他自己也会时不时上网看看观众的评论,并在此后的创作中作出调整。比如有的观众说,TVB剧里过于频繁地出现一家人或者几个朋友去「食宵夜」的场景,说得多了,编剧们就自觉在创作时不写吃宵夜,以至于现在的TVB剧里,几乎再无这个场景出现。

但投诉并非仅仅是发泄渠道,运气好的话,希望结局重拍的要求在TVB也能够得到实现,《倚天屠龙记》和《栋笃神探》就曾因观众不满结局太过悲惨而重新拍摄。

《倚天屠龙记》
每年,编剧们需要完成3至4部作品,创作时间往往与制作重叠,为了赶上每年的拍摄进度,TVB也有「飞纸仔」的传统:写完一集拍一集,最夸张的时候,剧本前一天晚上写好,演员们第二天就要拍摄。演员黎耀祥说,「在TVB的近三十年里从未拿到过完整的剧本,通常编剧写好了10集就会开机。」
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独特的香港故事,TVB的编剧们面前摆满了难题。什么是香港故事?编剧戴德广说,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创作,每一部受到香港人喜欢的电视剧,它几乎都描写家庭。「你饿不饿,我煮碗面卑你食」——这句台词曾饱受批评,但戴德广说,这其实是香港人熟悉的生活场景。港剧中常出现的大家庭式的生活虽然在现实中已经很少见到,但一般来说,每个小家庭也会住得很近,往往每个星期都会一起吃饭。香港人对以家庭为单位的写法总是很有共鸣。

对于内地观众来说,他们更容易被香港的城市风情吸引,还有一部分人喜欢港剧的快节奏和多曲折。编剧戴德广也同意,在20-40集的TVB电视剧中,每一集都必须要发生很多转折,动作性构成了完整的港剧。

《陀枪师姐》
而对于TVB的监制罗永贤来说,香港故事则意味着对警匪片、职业戏和商战片的精准把握。罗永贤正在筹备一部医疗主题的电视剧——《白色强人》,戴德广是编剧之一,戴德广说,一般情况下编剧们都会先搜索相关的资料,尽量贴近真实的医疗场景,并且完成剧本后会交由相关的专业人士审阅,看看是否有不合情理之处。他还提到,香港的观众对于一部剧的基本设定是否符合现实非常挑剔,与事实不符也是众多的投诉内容之一。
比起紧锣密鼓的剧本写作和拍摄流程,TVB电视剧的起点却显得有些随意。它们往往来源于某一位监制在咖啡馆闲坐时的灵光一闪,或者是他与编剧闲谈时碰撞的火花。一部剧的制作通常是自上而下的,监制定下主题后,与编审确定剧本的框架和基调,再交由编剧团队创作。监制罗永贤曾经制作过《大太监》、《律政强人》等剧集,他说,「监制是TVB的核心,当他想拍一部戏时,甚至第二天就可以开工。」但在TVB要从普通的助理编导走到监制,却平均需要二十年的时间。但即使用了二十年,也不一定能走到监制的位置,「这还需要一点获得赏识的运气。」

同样需要运气的还有艺人们,为了一个主演的位置,他们或许等待得更久。TVB不乏成功的艺人,但壮志未酬的或许与已经成名的一样多。演员陈国邦就多次讲起在TVB怀才不遇的故事,他说,如果签约演员们可以分为主角、配角、绿叶、闲角、特约这几个层次,从特约走到绿叶是很容易的,靠一年一年的努力拍戏,总会走到或者接近那个位置,不过成为配角就需要一些运气。至于当一个主角,就连梯子都不知道在哪里了。
陈国邦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难免有郁郁不得志的感慨,尽管演技备受赞誉,在TVB前后待了二十年的他却始终没能成为主角,监制罗永贤说,「不知道为什么,阿邦总是差了那么一点运。」

陈国邦 涂雨清 摄
演员黎耀祥在他的不惑之年等来第一个主角的位置,在《巾帼枭雄》中出演令柴九。为了补回失去的时间,他在此后的十年间疯狂接戏,在TVB的高强度工作下也从未给自己放过一次假。
TVB陪伴着几代港人成长,对于香港观众来说,1976年TVB开台以来,播出节目的时间几乎是他们每天下班后的生活钟表,6点半播放新闻,8点播放剧集,一听到「日头猛做,到依家轻松吓,食过晚饭,要休息返一阵,大家畅聚,无线有好节目,欢欢乐乐,笑笑谈谈,我哋齐齐陪伴你!」香港人就会知道现在9点半了,是综艺节目《欢乐今宵》(2000年停播)的播放时间。

TVB常年占据香港黄金时段80%以上的收视份额。曾经试图与TVB一争高下的电视台,用演员陈国邦的话说,「全都躺在地上。」
香港电视曾在2014年掀起一场与TVB的争战,创办人王维基扬言在5年內改变香港电视生态,打破TVB一台独大的局面。据报道,王维基在两年多的时间内,挖走了TVB台前幕后人员逾200人,当中包括了黄日华、林文龙、夏雨等老戏骨。选择与TVB台庆日同一天11月19日开台的香港电视,似乎一开始就瞄准了这个最大的对手。港视制作出《来生不做香港人》、《选战》、《警界线》等叫好叫座的新剧,噱头十足,在开台前就获得超过100万的APP下载量。开台首周每日最多有56.3万人收看。
可是好景不长,港视没能获发香港政府免费电视牌照,最终只能以网络电视的形式出现,并且屡屡被投诉观看不够流畅,网台的覆盖范围和方便性在香港远不及免费电视台TVB,收视率持续下跌。创办人王维基一改开台之初信心十足的言论,声称「电视无得做」,开始做起了网购生意。短短半年时间,港视就败下阵来。港视当年挖走的员工也部分回到了老东家。
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TVB在香港依然难逢对手。
它真正的对手来自内地。曾获得TVB视帝荣誉的黎耀祥告诉《人物》记者,在与TVB的合约到期后,他将尝试向内地发展,第一部合作将会是网络短片。对在TVB工作30多年的他来说,已经厌倦了TVB有限的拍摄题材。从情景喜剧到都市言情,从警匪片到专业剧,黎耀祥说,「拍的多了,拿起剧本就知道大概是怎样的桥段。」

黎耀祥 涂雨清 摄
同样吸引着诸多TVB演员的,除了更高的片酬,也包括工作强度的不同。凭着《美人心计》走红的陈键锋曾感叹,在内地拍摄的生活很规律,不会熬通宵;相反在香港会很紧张很累。胡杏儿在《那年花开月正圆》的采访中直言,怀孕拍戏再怎么累,也不会累过在香港无线电视的时候。
陈国邦在两年前做出了离开TVB的决定,开始与内地公司合作拍摄网剧。扎根TVB20年的陈国邦,在讲起拍戏故事时仍然像刚入行的演员一样兴奋。拍摄播出于2005年的《我师傅是黄飞鸿》时,陈国邦扮演配角「戴啸天」,一个仇恨整个世界的角色,但戴啸天后期发现这么多年来他都恨错了,他恨的人其实都在帮助他。于是戴啸天在临死之前写了4封信给其中最重要的4个人。陈国邦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主动去问TVB的编剧,能不能让他去写这4封信,陈国邦希望能作为「戴啸天」真正地与剧中的人物交流。当编剧最终采用了陈国邦自己写的这几封信时,他很激动,「那是我第一次用作为演员揣摩到的心态去回应剧里面所发生的事情。」

《我师傅是黄飞鸿》
但这样的时刻在TVB越来越少了,他仍然始终未能获得公司的垂青成为主角。那些长期无法晋升的幕后影视人也纷纷离开,即使有能力,在大台里也有可能在助理导演的位置上止步不前,但在内地日益膨胀的影视行业里,拥有十年TVB影视制作经验的人可以轻易做上导演的位置。
过去十年间内地影视行业的迅速发展为这些香港影视人提供了契机,TVB再一次遇到人才流失的危机,但不像与港视的争斗,TVB这一次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武侠剧的开拍曾让TVB的名字家喻户晓,但2001年起,TVB暂停了对武侠剧的制作。而在此之前,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曾被拍成60多部电视剧,其中有超过40%的电视剧是由TVB制作的。罗永贤说,「不是我们不拍了,是内地这一类题材已经做得太好。」在拍摄《大太监》之前,罗永贤看了很多内地的历史题材剧,当看到《走向共和》等剧作时,罗永贤表示,自己简直「佩服得不得了」,他大方承认,TVB没有像内地一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没有随时可以取景的资源,所以现在TVB拍摄历史题材时很小心,就算要拍,可能都会选择回内地。

《天龙八部》

83版《射雕英雄传》

《封神榜》
这个华语影视行业里的巨人终于从沉睡中醒来,开始它的改革步伐。导演尹之维说,当年王维基创办香港卫视挖走那么多员工,TVB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慌。但这一次却有所不同,近两年TVB主动与内地合作,增加网剧剧组和合拍剧组,扩大制作电视剧的时间和增加成本,并且重新更新了拍摄的器材,对还留在TVB的老员工也比以往更加重视。罗永贤说,「现在公司不知道多么害怕我们这些资深的员工走掉。」
由TVB和爱奇艺视频合作的网剧版《无间道》
不过罗永贤并不打算和他的同僚们一样离开,他更愿意留下来做出一番事业。
回忆起在TVB的几十年光阴,陈国邦提到,在TVB获得的曝光率和长期的训练对一个演员来说是难以取代的,第一部电影就获得金马奖提名的他,曾经为了这个机会放弃了走进1980年代名声赫赫的香港电影圈。
11月19日是TVB的台庆日,位于将军澳的电视广播城内聚集了众多TVB艺人,不少离开TVB的艺人也回来为它庆生,50周年的台庆节目是《我爱EYT》,以此纪念于2000年停播的综艺节目《EYT》(《难忘今宵》)。这个带着几分怀念的标题让人不禁感怀,那个属于《难忘今宵》,也属于港剧的全盛时代已经悄然落幕。
黎耀祥记得,20年前TVB内部就有变革的声音,现在终于有了一些方向。但TVB模式形成的时间太长了,黎耀祥说,「我不可能一直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