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知道,丰子恺是个翻译大家。
他翻译过日本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屠格涅夫的自传性中篇小说《初恋》、日本古典巨作《源氏物语》和德富芦花的悲剧小说《不如归》等等。
其中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是他的成名作,常被拿来与鲁迅的译本作对照。 当时丰子恺只是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作家,名气远不如鲁迅,却得到了“既通俗易懂,又富有文采”的评价,鲁迅本人也颇有赞许之意。为了给新人丰子恺铺路,鲁迅甚至叮嘱书局推迟自己译本的上市时间。 丰子恺的译作看起来都严肃沉闷,题材也大多在剖析成人世界的苦痛和不堪。翻译家这个职业让他必须呈现出严肃、谨慎、一丝不苟的模样。

丰子恺
但丰子恺的内心仍然葆有孩趣,有种特别的风骨和气韵。这让他在那个时代显得与众不同,成为了最正经的翻译家中最“不正经”的人。 丰子恺曾经写过一篇名为《逃难》的散文,描述了他在上海遭遇袭击,携家带口逃难的故事。不料这在他儿子眼中,成了童年最有趣、最喜欢的事情。因为“逃难就是爸爸妈妈弟弟,还有娘姨一起,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这就是孩子眼中的世界。 他说:“人间最富有灵性的是孩子。”
人一长大,一接触社会,就会变得浑浊。他不止一次表达过,他恐惧孩子受到社会浊气的污染和侵蚀。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选自《给我的孩子们》)
丰子恺自己的性格中,也时不时地展现出孩子般的可爱有趣。 丰子恺爱吃蟹。一定要吃得干干净净,一丁点儿蟹肉也不剩。吃完,还会把残壳拼凑成一只蝴蝶。女儿曾问过他,为何这么爱吃蟹,杀蟹明明很残忍。丰子恺答道,“口腹之欲,无可奈何啊!既然杀了这只蟹,就要吃得干净,才对得起它!” 
这个最正经的翻译家,还不正经地“画”过教科书。 “画”教科书。
画封面,画配图,画内文…… 即便是枯燥的教科书,也能被丰子恺注入清新脱俗的“子恺气质”。 警告!一群清奇画风的教科书袭来——
看完之后,我觉得丰子恺画的教科书都值得买一套来收藏了! 丰子恺热爱漫画,喜欢用童趣的笔触和风格描绘成人世界的故事。俞平伯评价子恺漫画像“一片片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丰子恺的漫画,不仅只是一张画而已。 烂漫、诙谐、俏皮、风趣,丰子恺身上的这些“不正经”特质不仅伴随了他的一生,也融入在他的画中。 画如人,人如画。不复杂无压力,就像一杯久泡不淡的茶,回甘悠长。 就如朱自清说的一般:“我们都爱你的漫画,像一首带核儿的小诗,像橄榄,老觉着那味儿。” 不得不佩服每幅画上的题字。如果说丰子恺的漫画是段子现场,题在一旁的配字就是神最右。 不信,你看! ※以下标题纯属“不正经”的调侃,没有丝毫对大师的不敬。
《第一批 90 后已经秃了》 
《扶不扶》 
《不想上班,只想睡觉》 
《春天不是抠脚天》 
《单身的人是可耻的》 
《书桓走的第一天,想他……》 
《吸猫》 
《我的心碎成渣渣了》 ▽

《那些没有王者荣耀的日子》 ▽

《咋还不来暖气》 ▽

最后,请大家为下面这两幅画起一个标题。我们也来“不正经”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