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 吴皓 编辑 | 米杜 新浪图片出品 2017-12-07
中越跨国上班
文/吴皓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广西东兴与越南芒街仅隔了一条宽度不足百米的北仑河,自古以来就是中越贸易活动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要道,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逐步看展和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建立,东兴市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目光,边境旅游热也正在这个广西最南部的小城慢慢崛起,仅今年上半年,来到东兴口岸参加跨境游的人数就超过36万,截止至2017年,总共有近八百万人越过国境,到河对岸的越南感受异国风情,游客的到来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每天都会有几千名越南人跨越边境来到东兴寻找商机。
街头卖货人
“老板,你看看这个花梨木和沉香手串很好的,不贵的一条200!”头戴绿色越式军帽的越南人阿东在东兴口岸附近的越南风情街边熟练地向过往游客们招手,用带有浓重口音的普通话兜售着自己的“越南礼品”,他不时抬起自己瘦弱的手臂,上面挂满了五颜六色的串珠,这个简单枯燥的动作阿东每天都要重复上千次,只为了能多卖出几条,“以前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个几百块,现在不行了……”今年21岁的阿东来自越南中部的广平省,之前在越南打工收入只有一千元一个月,通过朋友介绍,他一年前来到东兴做卖货人,边境口岸的开放时间是每天上午八点,阿东和其他前来做生意的越南人往往需要排队一个小时左右才能进入东兴。
一个来自中国北方的旅游团在界碑前合影后离开,尽管阿东尽力推销手中的礼品,但仍旧无人购买,他显得得有些失落,在下一批旅游团到来之前,街上显得有些冷清,阿东只好与同样在这条街上无所事事的越南同胞们闲聊几句打发时间,像阿东这样的越南街头卖货人在东兴的街头随处可见,他们往往更喜欢挑选落单的游客进行推销,面对犹豫不决的游客时,几个卖货人往往会一起上前,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由于以往东兴地区走私偷渡案件频发,当地政府已经在北仑河岸边修筑了高大的围墙,墙上专门安装了玻璃窗,以方便游客在河边参观河对岸的越南,在这堵围墙下聚集了许多头戴斗笠的越南妇女,在她们随身携带的篮子里摆满了越南香水、装饰品和其他一些“特效膏药”,以便在游客靠近围墙参观时趁机推销自己的商品,这些妇女的家大多来自河对岸芒街,她们手持边民证件,每天早上步行通过口岸来此摆摊,夜晚六点左右返回越南,是名副其实的跨国上班族。
美女导购员
在不远处的万众国际批发市场里,聚集了众多贩卖越南小商品和美食的店铺,因为人工便宜,大多数店主会雇佣年轻漂亮越南女性做导购员,今年22岁的阿庄来自越南广宁省,从小在芒街长大,大学毕业后她并没有留在越南,而是与同乡来到一河之隔的东兴打工,如今她是一家越南食品店导购员,每个月能有2200元的收入,阿庄有几个兄弟姐妹,大部分的工资她都会交给父母保管贴补家用,只留一小部分给自己作为生活开销。“我来是因为这里能赚到更多钱,我中学时就学了中文,对中国文化也很感兴趣。”
五官端正,笑容甜美的阿庄由于服务热情周到,颇受游客喜爱,不少游客在购买礼品后专门要求与她合影留念,她也笑盈盈地一一接受,在她看来,只有努力工作才能生活的更踏实。
与阿庄年龄相仿的阮世花同样来自芒街,她是商场四楼一家东南亚美食街的服务员,和其他来东兴工作的越南人一样,每天八点阮世花都会来到口岸排队通关,晚上六点下班再回到越南的家中。在年轻的阮世花看来,跨国上班不是一种时尚,而是芒街人实实在在的就业选择,“我才来这边工作一个多月,这里的工资比我们越南高,在越南我一个月只能有1000多元,这里辛苦一个月我能赚到差不多3000。”虽然餐厅的工作很繁忙劳累,但在她稚气未脱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神色,阮世花目前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中文,希望以后能够在这里取得更多的发展。
新的挑战
晚上将近七点,劳累了一天的越南商贩们背起行囊爬上通往出境口岸的阶梯,各自奔向北仑河另外一头的家乡,天渐渐黑了下来,喧闹了一天的东兴口岸也逐渐归于平静。
目前在东兴临时居留和常驻的越南人有将近2000人,还不包括用边民证往返于两国之间的流动商贩,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外籍人员扰乱社会治安的案件时有发生,非法务工的情况也普遍存在,给当地政府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