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7.12.06
行走在大山里的背篼工作队 把爱心背进深山村寨
本期作者:北青深一度 蒲晓旭
“中国温度”系列故事今天带你认识云南大关县的背篼工作队,他们行走在深山村寨,运送物资,建立图书馆。
9月16日,背篼(dou,音同兜)扶贫工作队来到大关县老街村,为小沟组设立图书室开展扶贫。背篼是西南山区群众常用的运输工具,扶贫村多不通公路,队员需用背篼将物资送进村,所以该队伍被称为“背篼扶贫工作队”。工作队2016年成立时帮扶5个村,今年新增6个,9月又有3个村组申请成为扶贫工作点,小沟组就是其一。(摄影/蒲晓旭 北青深一度 微信公众号:intodeepthoughts)
当天清晨,背篼工作队一辆运载着书架的皮卡车走在坑洼的山路上。由于小沟组已经通了公路,背篼工作队把车辆直接开进了村。车刚进村,就被早早等候的村民们围住,大家七手八脚的帮助卸物资。除了图书,工作队还为村民带来了音箱、收音机、文具等物品。
一位村民抱着刚从车上卸下的音箱。背篼扶贫工作队去到交通不便、不通公路的村落时,很多村民还会在半路等待,与工作人员一起将物资背进村。
大关县图书馆馆长常绍慧和村民一起把新到的图书摆上书架。每本图书上都标有大关县图书馆的编码并录入了县图书馆系统。工作队设在村里的图书室更像是县图书馆的一个驻村站点。每建一个图书室,工作队都要带上约430册图书和一个新书架,价值约1.3万元。这些图书适合成人和儿童阅读,涉及养殖、文化、历史、情感、故事等多门类。
书架装好后,孩子们立即围上去,挑选自己喜欢的书读了起来。书架和书通常被放在村干部家,并由其义务管理,供村民免费借阅。每隔一段时间,工作队再对图书进行更换。
工作队为孩子们带来了彩笔、本子、文具盒和糖果,一名男孩领到文具和糖果后面露喜色。考虑到偏远山村出行不便,工作队还置备了理发刀,为村民免费理发。
背篼工作队成立初,参与者仅是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的职工。随着其愈加受欢迎,大关县今年要求巩固提升“背篼图书馆”成果,工作队扩大至13家县级单位——妇联、卫计、农业、畜牧、教育等。其中,妇联向每位妇女发放装有毛毯、毛巾和羽绒马甲的“母亲邮包”;卫计局派医务人员就常见小病进行义诊,宣讲艾滋病预防知识;农牧部门举办农技讲座,为家畜打预防针……这是工作队在为村民义诊,并根据需要免费发放一些常见病的药物。
每次离开前,工作队还会为村民拍摄全家福。待重访时,他们将冲洗后的照片送给村民。小沟组的扶贫工作完毕后,背篼工作队踏上返程之路。大关县境内有73座乌蒙山和五连峰山系的主要山峰,大量贫困村民就住在那些不通公路的山岭中。
9月17日,从小沟组回来的第二天,工作队又准备前往大关县大寨村大麻窝苗寨。与首次去的小沟组不同,大麻窝苗寨为回访点,不需再新建图书室,以带物资为主。前往大麻窝苗寨途中,一辆越野车在途中轮胎打滑陷入泥坑,经人推车后才恢复行驶。工作队去的都是交通闭塞的偏远山村,车辆打滑是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