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2|回复: 0

[笑口常开] 小事 | 外国人是怎么笑话中国人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2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7-11-16 10:12 PM 编辑

小事 | 外国人是怎么笑话中国人的? 

2017-11-16 目瞪口呆的知乎君 知乎日报


好比一个天真透顶的孩子

对大人,说了个不合时宜的笑话


题图: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


外国人是怎么笑话我们的?


知友:张弓


初来丹麦的时候,我其实对他们的办公室环境不太适应。丹麦人好像心理年龄都比较低,在工作时努力维持着一种高中教室或者(至多也就等于)大学寝室层次的氛围……


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当他们和你熟了以后就会开始疯狂的嘲讽和自嘲,有时候下口还挺重,让我一度觉得丹麦人说话是不是不太使用脑子这个器官。


然后习惯以后,发现外国小哥各个都是人才,加上我骨子里也是个吐槽党,慢慢就喜欢上了这里。


事实上我们事业部是嘲讽技巧集大成者,在普通嘲讽之外,尤其擅长国家梗。原因在于我们事业部实在是太多样化了,丹麦本地人不超过 40%,等我们这群「老外」习惯了丹麦的环境,就会发现吐槽彼此的老家是这么的安全和有趣,因为不太会被当作歧视少数,而且可供吐槽的资源又有那么多种……


在我拿午餐时间打字的这会儿,身边已经有一个罗马尼亚人,一个希腊人,一个哥伦比亚人和一个意大利人跑来邀请我去餐厅。并在被我拒绝后摊开双手说「你看,你总是这样。」


是啊,你们也总是这样。


作为中国人我带来的第一个梗就是吃。据被我邀请吃晚饭的同事们描述,中国人(也就是我和我老婆)每天花在做饭吃饭上的时间超过三个小时,食物范围无所不包,且食量惊人,一岁小儿(其实是我儿子)也能吃下十几个 Ravioli(其实是小馄饨),把最能吃的意大利人都吓得不轻。


再加上我们丹麦的中国人每年二三四月就集群出动去扫荡西部海岸之生蚝,年底又漫山遍野地摘熊葱,带回去切了当韭菜下饺子。久而久之,中国人在吃方面的独特造诣和不懈追求就给了所有外国同事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我的同事开夜车刚被一只鹿撞了正在郁闷。我当时突然想起在国内好像很少见到野生的鹿,且超市里从未见过鹿肉。于是便欣喜地提起这件事,打算将之作为「中国人食性并没有那么广」的一个证据,没想到原本就不太开心的同事直接没好气地回了一句。


「你应该去查查你们的历史资料。」


「没准你会发现你们祖宗留下来的一封信:孙子们,很对不起,但是我们好像把鹿都吃完了。」


中国人的食性很广吃法奇葩这个印象,还被各路去中国出差的同事引证过,在长沙吃蛇,在徐州吃狗,在四川吃兔头,在全国各地都能吃到各种包含了动物内脏的火锅等等等等。然而,最大的一口锅其实非常冤枉,因为那并不是中国菜。


之前事业部老大去中国和客户谈项目,因为客户在日本呆过很久,我们中国区销售贴心的找了个高档日料餐厅。然后我们的老大就被一道菜震慑了,那是一道生鱼片,而鱼片的主人,那条只剩骨架的鱼,还在盘子上大喘气。


这道菜其实经常吃日料的基本都见过,但是对欧洲人来说确实是十级精神冲击。(欧洲的日料店我并没有发现过这玩意儿)回国之后,他就把这个故事广为传播,虽然我一再解释这是日本料理,但老外真的很难把中国日本分很清楚……


从此以后,「你吃的东西会动吗?」就成了部门内和去亚洲出差的同事打招呼的第一选择,不会动,则说明这次出差还不够融入。


事实上我的确也贡献了不少额外的谈资。因为我本人坚持做中餐,连早饭都要从网上亚超购买冰冻汤圆蒸饺奶黄包等。请客也一律中式,然后把同事对着年糕粉丝鱼头鸭脖发呆的照片发去朋友圈,以供嘲笑之用。


然而大家似乎早就接受了这个设定,并且也开始从中找乐子。有一次,我们事业部开一个全天的重要会议,我在茶歇时默默地拿出了两个早上剩下的麻球吃了起来。


当时突然来了个电话让我出去了一会儿,回来以后发现全会议室的人都在用奇怪的期待神情看着我,把我看得心里发毛。接着,我们老大开口问道,能说说你吃的这个球是什么做的吗?


我想了想回答说,类似面粉的东西吧……


只见一位在中国呆过三年的美籍项目总监突然跳了起来,指着会场的所有人大叫:「耶!我赢啦,你们都欠我十块钱!」


除了吃这个第一嘲讽优先级,关于老外眼里中国人还有些其他的槽点,有的公平,有的则不怎么公平,甚至纯属以偏概全。比如他们认为中国人都不太会开车,其实原因在于我和另一个在总部的中国同事(性别:女)的确获得驾照时间不长,开得都比较慢。


外加丹麦小镇一般很难租到自动档,不少来出差的中国同事驾驶手动档技术惨不忍睹,五档起步,刹车不踩离合比比皆是。每隔一阵子,就会有老外跑来眉飞色舞的和我说:「你们中国人来这里出差啦!」问她怎么知道,答曰:「早上来公司路上看到辆车,遇到红灯飞起来半米高!」


你咋不上天呢?


最爱吐槽这一点的其实是德国人,因为他们在开车的时候往往非常疯狂,双目尽赤、嘴角迸裂,上了 freebon 不开到二百五好像就对不起德国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


原本丹麦人开车比较谨慎就经常引起他们吐槽,等看过中国人开车以后,那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仿佛我们糟蹋了驾驶这一个神圣的行业。


有一次我从德国佛兰斯堡开去新明斯特的分公司,当时 7 号高速因为汉堡 G20 峰会的原因正在大修,我以 65 公里(略低于限速)非常安定的速度在一条小路上前行,后面跟着的一辆德国车却像犯了瘟病,左右扭动不止。


我们一起开了一个小时后竟然在同一个停车场停了下来,开门之后,我才发现他竟是我的德国同事之一。当时这位老兄正在后备箱里不知道摸什么东西,可能是棒球杆。


此事过后,这位德国佬经常和人声泪俱下地讲起当时的经历:「那天我看见前面是辆丹麦牌照的车就知道要遭,谁能想到,驾驶员竟然是个中国人!」


在丹麦,还有一个和中国的巨大的不同就是等级制度。丹麦的等级制度基本不存在,甚至可以说老板日子过得还不如工程师。因为你的手下很可能会在周围贴一些这样的东西:



「为了您的安全,请不要指导我的工作。」



「以上看下,及目皆屎。以下看上,唯见屁眼。」


所以老板们为了自己的安全和不被看成屁眼,一般举止都非常小心谨慎,这就和中国有很大不同。尤其是我还在日本工作过,在那里老板发起火来可是要扇下属耳光的。


我们事业部的大老板就特别喜欢听我在日本工作的经历,吃饭的时候经常就要温习一遍。我寻思,那种时候他可能刚受了底下人的气,需要靠 YY 来平复一下心情。


除了工作,丹麦的家庭里也是没啥等级制度的。打小孩是一种重罪,很可能会让家长失去监护权。我对此就颇为不忿,因为我从小挨打,多少想为祖国传统文化辩护,外加我儿子生来就一副欠打样……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我就告诉本地人说,我认为适度打小孩是有利于小孩成长的,并且绝不会有后遗症。在我十岁以前老爹几乎每个礼拜都要揍我一顿,现在不也好好的吗?


说完之后,一桌的人脸上都露出了诡异的微笑,一个同事跑来拍了拍我的肩说:「你确定吗?我觉得,你这个经历能解释很多事情……」


丹麦式的嘲讽偶尔也挺伤人,感觉他们对轻重的敏感度不高。有一次我和一个印度软件团队经理和一个丹麦运营总监一起吃中饭。席间我提起我的自行车在丹麦被偷了。


这位总监一脸严肃地看着印度人说,是你干的吗?得到否定回答后又问了一句,那你能帮他弄一辆新的吗?我在旁边笑喷了,心里却在想这个尺度真是够大。


还有一次也是我和这位印度人以及两位丹麦同事开两辆车从德国回丹麦。两国边境上有哨卡,会随机检查来往车辆,而所谓随机其实拦下的基本都是中东面孔……


我本来打算坐印度人的车,结果丹麦同事说这样不行,你们如果坐在一起,那辆车里的含丹量(Dan content)就太低了……铁定会被拦下来耽误时间。


我当时被这个霸气的说法震慑了,于是决定分开乘坐。然而过国境时印度人还是被拦了下来。和我一起的那个同事边开边评论道,看来那个丹麦人含丹量不够,可能祖上有鞑靼血统。而我,已经数不清他到底黑了多少人。


可以想象,如果一个比较自卑的人在这种环境里会有怎样的胡思乱想。事实上我开始的确有点儿不适应,让我真正释怀的正是丹麦人自嘲时候的无情劲儿。


比如我们南日德兰地区久经战乱,有好些博物馆纪念 1864 普丹战争,然而我去参观的时候,却发现画风和国内的抗日战争纪念馆非常不同,导游甚至还编了打油诗吐槽自己国家。


我们的滑膛枪,是前装的。


我们的护城河,他冻上了。


我们的指挥官,严重晕血。


你猜得没错,丹麦陆军就是这。


要知道 1864 可是把丹麦军队直接消灭建制的一场战争。当代丹麦人如此释然,也是让我大开眼界。


丹麦人似乎从不把国家当成玩笑的禁忌,甚至我的丹麦同事也会嘲笑本国军力的弱小。


「你知道我们最新的国防预算会被用在哪里吗?我们准备在国境线上安装传感器,当遭遇大规模入侵时,我们就能立刻全境广播投降宣告辣!」


OTZ


在丹麦久了,真的会有一种返老还童的感觉,这句话当然可以从好的坏的两个方面去理解,正如同我说丹麦是个「童话王国」。


一两年前,丹麦驻中国大使馆曾经在二战纪念日发过一条微博,说丹麦因为「在二战中及时投降」而躲过一劫。这曾在中国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但在我看来,这句话却正正反映了丹麦人的风格,好比一个天真透顶的孩子,对大人,说了个不合时宜的笑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 05:20 AM , Processed in 0.07091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