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7.11.06
小姐妹深山辛苦两个月 赚够全家一年生活费
本期作者:崔力
每年额外的松茸季,对于纳格拉村的村民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辛苦两个月能换来几万块现金,足以贴补一家全年的开销。
凌晨5点,在这个距离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市80公里之外的小山坳里,摩托的轰鸣声、牛脖子上的铃铛声,已经不绝于耳。纳格拉村的村民们要赶在黎明之前踏出家门,往大山深处走去。在每年的七、八月份,香格里拉,中国最大的松茸产区,村民们都是这样开始他们新的一天。
20岁的卓玛拉初虽然早已习惯早起,但每天凌晨5点起来仍有点懵,在高原上登山找松茸这种高强度劳动,尽管每天吃的都是酥油茶糌粑这些高热量的食物,卓玛看上去还是很瘦。
卓玛拉初和母亲一起吃早饭,早饭很简单,腊肉蔬菜大包配酥油茶,高热量。
卓玛拉初、格茸吹追和吾杰拉初三个小姑娘在藏族的烧香台祈福,希望能多捡些松茸,也希望能在自己崭新的大学生活里一切顺利。打开始记事起,每年的松茸季三个小姐妹都是在山坳这个临时聚居点度过的,哪怕她们到城里去上了初中、高中,每年的暑假,都要回来加入整个大家庭采摘松茸的行列。
天刚微亮,远一点的骑摩托,近一点的走路,借着手电筒的微光,采摘松茸的村民们陆续出发。在地处高原、远离城市的纳格拉村,一般村民在庄稼地里辛苦一年的成果,只能勉强维持住家里的口粮以及牲口的饲料。而每年额外的松茸季,对于村民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辛苦两个月能换来几万块现金,足以贴补一家全年的开销。
沿山路走了差不多几百米后,小姑娘们开始分路各自寻找。采摘松茸的村民都有自己的一块“属地”,而村与村之间也有各自的划分。松茸被誉为“菌中精灵”,因为其独特的味道及丰富的营养,加上不能人工培育,近些年来被国内外食客疯狂追捧,价格也越来越高。
格茸吹追在阴冷潮湿的树林里缓慢前进,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松茸的地方。这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坡度在3、40度,寻找和采集松茸是相当费体力的活儿。
高海拔地区深山里气温很低,摄影师穿着登山鞋都觉得很冷,而大多数采摘松茸村民和格茸吹追一样都是穿着这样的球鞋和短袜。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藏区百姓的眼中,松茸不过是很普通的一种蘑菇。村里老人说,那时候松茸就几块钱一斤,而且因为它有一种独特的味道,很多人甚至不愿意吃。如今随着市场行情看好,在每年七八月份的雨季,成了村民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
松茸生长在松树、栎树、杜鹃等混交林中,往往隐藏在泥土之下,在落叶、草丛的掩护下,只是略为冒个头,倘若没有丰富的经验,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力,想发现松茸是很困难的。每位采摘松茸的村民手中都有一根竹竿,既是上山的拐杖,也是采摘松茸时的撬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