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正在筹集大规模的资本缓冲。投资者应该思考一下银行为何会有这个需求。
中国工商银行称已获准在年底前发行价值不超过人民币880亿元(合130亿美元)的二级资本工具。 图片来源:KIM KYUNG HOON/REUTERS
ANJANI TRIVEDI
华尔街日报 2017年 10月 27日 15:24
中资银行正在筹集大规模的资本缓冲。投资者应该思考一下银行为何会有这个需求。
近来大大小小的多家中资银行发债筹资,用以满足资本监管要求。中国第一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1398.HK)本周表示,获准在年底前发行价值不超过人民币880亿元(合130亿美元)的二级资本工具;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Merchants Bank Co. ,3968.HK)则发行了10亿美元的非累积永续境外优先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Corp., 1658. HK)上个月也通过发行非累积永续境外优先股筹资75亿美元。此外,锦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Jinzhou Co. ,0416.HK)本月也成功发行了15亿美元债券,该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其他城市商业银行。
层层的资本可以在危急时刻为银行提供缓冲。例如,一级资本主要是普通股以及类股型债券。二级资本则为混合债,可以进行减记。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资银行发行的这些类型的债券总额达64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0%,并已超过2016年的债券发行总额。
这是中资银行今年所发行巨额新债的一部分,据Dealogic,中资银行今年所发新债总计超过2,00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40%。一些银行还发行了可转债,这相当于推迟进行的售股。银行直接售股规模也迅速上升,年初至今已经同比增长57%,至260亿美元。
中资银行显然能够不费力地筹集规模如此巨大的资金,但投资者不应掉以轻心。在表象之下,中资银行的问题在于,他们一直都无法创造足够的利润,以内生的方式充实资本基础。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
以工商银行为例。尽管表面看来相当健康,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今年前六个月小幅下降,同时营业利润下滑,不良贷款拨备上升。
其他银行似乎正以防患于未然的方式提高资本水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情况恶化速度可能会有多快的一个线索是,银行各类贷款的表现如何。虽说不良贷款率在下降,但次级贷款(贷款者偿债能力有问题的贷款)和可疑贷款(即使有抵押或担保,但贷款者仍然无法偿债)的规模在迅速上升。
虽然初看上去,中资银行纷纷提高资本水平是明智的做法,但投资者应该关注,驱动其增加缓冲的因素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