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7-10-13 11:50 PM 编辑
腾讯网 2017.10.16
“乞丐之乡”15年间巨变 成药材重地
本期作者:华商报 陈团结
《中国人的一天》从今天开始推出“中国温度”扶贫系列故事。第一期讲述甘肃岷县从“乞丐之乡”到“药材重地”的巨大变化。摄影师历时15年拍摄。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而对于岷山深处种植中草药的药农来说,一年之计在于秋,他们在秋季就已开始准备为来年的药材种植开始忙碌,育苗、挖苗。而这里在十五年前,被称为“乞丐之乡”。2004年2月,摄影师陈团结第一次步行了3个多小时走进虎龙村。(摄影/华商报 陈团结)
岷县中寨镇虎龙村,位于岷山深处,岷县和漳县交接之地,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但这里天高云淡,雨后更是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一般,是中药材当归、党参、黄芪的最佳生长地之一。2001年左右,岷山深处不少人奔赴全国各大城市,甚至去了香港,以乞讨为生,做起了名副其实的 “乞丐”,他们的家乡也被称为“乞丐之乡”;2003年开始,摄影师陈团结开始追踪拍摄、记录了这个特殊的群体,并于2004年2月第一次到了他们的家乡。
2004年2月,岷县小寨乡(如今撤乡并镇,小寨乡已并入中寨镇)的集市一角,赶集的人多是骑着自行车。那时这里每个家庭的年收入只有三四百元,虎龙村附近4个村都没有通电,晚上只能点着煤油灯。2005年开始,岷县政府鼓励、扶持当地村民种植当归、党参、黄芪等药材,但很多人都在观望,“这里的山种粮食都不长,中药材能长吗?”政府送药材苗子、送塑料薄膜,他们都不要。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岷山腹地已是名副其实的“药材重地”,种植药材也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让不少人脱了贫、致了富,现在村民种植药材的热情极高。2017年10月1日,摄影师再次来到岷县中寨镇一处山脚下,原本的自行车已经变成了汽车。村民们上山挖药苗,车子就放在山下。
过去,村民们住的房屋也破旧不堪,乡上也只有两部电话,打电话要到小寨乡政府所在的街道上。
10多年间,在政府的扶持、帮助之下,这些曾经的“乞丐”们,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自己。不少人家修缮了房屋,还有一些盖起了二层楼房。虎龙村后面的山坡上修建了手机信号塔,现在每个家庭都有手机,甚至不少的家庭有两部三部手机。
有村民感叹,过去乞讨的时候,“有劲没地方使,4个人3亩地,雨水好的时种的粮食都不够吃,更别说遇到天灾的年头了。”2004年2月,摄影师第一次到村民后俊文家时,他们吃的就是窝窝头。
而如今,家家种植当归、党参、黄芪,每年基本都能收入四、五万。今年,再次来到后俊文家,他们做了米饭,还炒了三个菜,炖了一只土鸡招待摄影师。
2003年12月,村民后平芳在西安街头带着孩子乞讨。
2017年10月,在家中,后平芳给来访者倒茶,身后是新添置的音响和家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