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1|回复: 0

[中华瑰宝] 她是国家级非遗大师,传承7000年宫廷绝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8 07: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她是国家级非遗大师,传承7000年宫廷绝学 

2017-09-28 是郡主也是匠匠 匠心之城

整整一年时间,

124道工序,

数位匠人通力合作只做一只漆碗。

每一只都遵循时间、温度、

湿度的法则。

哪怕过了一二百年都还能用。



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动情地说,“我手捧盛汤的漆碗,掌中承受汤之重量与温暖的感觉,甚感欢喜,正如支撑着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的肉体。”



这些来自日本轮岛的

“轮岛涂”,

代表了日本漆器最高标准,

而日本的英文缩写Japan

也正是象征漆器。



然而我们并不知道,

日本人发扬光大的漆器工艺,

其实竟发源于中国。

2000多年前的楚国人,

就凭借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

将漆液的黑和朱砂的红调和,

制成各种精美的器皿。


战国 l 曾侯乙墓出土漆器棺椁


如果追溯根源,

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先祖们就已经发现并使用天然漆。

后来历经商周直至明清,

中国漆器工艺更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清 l 绿地剔红暗八仙纹葵瓣式盒


北京金漆镶嵌技艺,是一种传统的宫廷艺术,到元代已非常成熟,与景泰蓝、花丝镶嵌、宫毯等并称“燕京八绝”


它“承载了太多中华文化的美学元素”,却因为制作工序繁杂,过程艰辛,面临失传的危险。2008年,“金漆镶嵌髹饰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北京“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传承人”万紫,却一生钟情于此,希望沉寂多年的金漆镶嵌艺术,能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


万紫


1979年,

万紫进入北京金漆镶嵌厂。

师承清宫造办处漆画匠首领苏明堂

第四代传人刘锡恒。

做漆器可不是个容易活,

奇痒难忍的“漆咬”,

就是必须度过的第一关。


漆树


“漆树流下的液体,原液是白色,跟空气氧化就变成芝麻酱色,生漆非常厉害,有人天生不过敏,大部分人皮肤过敏,一片红不停地痒,巨痒无比,最厉害的是出泡。”


但师傅刘锡恒却告诉她,“必须经过咬,咬过就好了。”



以木为胎,涂以大漆。

从制作木胎到到漆工完成,

足足要经过“一麻五灰十八遍”,

仅仅贴金这一道,

就有许多“门道”。



“用手试一下,不搭漆又有粘度,还不能干透,那个火候贴的金是最好的。不能早,也不能晚。


“晚了你贴不上了,早了太嫩了金不亮。”万紫说,为什么有人贴得又平又亮,有人贴得不平也不亮,全在这些经验里。”



一件小小的套盒,

却通体散发着,

海贝锣壳般绚丽的光泽,

用手轻轻抚摸之,

各种装饰浑然一体,

厚重中又不失灵透。


《雕填镶嵌银锭套盒》获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


多年来,万紫通过观察记录流落海外的漆器,再用传统工艺进行复制。她所在的北京金漆镶嵌公司,已经复制约300件套。


她希望将来可以建立一座中国的漆器博物馆,真正留住这份老祖宗留下的美



时间不仅可以打磨技艺,

还会赋予匠人更丰富的内容。

所有这些,

都会体现在你的器物之中,

让人看见和记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0 12:41 PM , Processed in 0.0668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