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9|回复: 0

[史地人物] 最后的晚餐:如何活成传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9 10: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后的晚餐:如何活成传奇 

 2017-09-06 梅姗姗 一大口美食榜


今天是9月6日,一个普通的周三。


今天的朋友圈,转发最多的是上海Lady M的蛋糕为什么这么贵,昨晚中元节北京的天空很美,以及世界杯中国出现的几率是0.04%。大家一如既往的分享着早午晚餐,抱怨着生活的忙碌和苦逼。


原本今天是会有件事发生的。


一个因癌症将不久于人世的传奇人物,在今天,会在英国一个饭店,举办一个最后的晚餐。他想体面的离开。他想跟所有这辈子的好友进行最后一次拥抱。他们对他很重要,他对他们亦是。

所以他给朋友们发了封邀请函。


“我的医学专家部队已经正式报告我,我大概最多就能活1到2个月了。我觉得当下最应该做的,是举办一个party。这样我至少还能跟大家见最后一面。我可不想最后在悼念会上,躺在棺材里见到你们。”


9月6日,在英国Dorchester酒店,我见你们最后一面。


邀请函上说 。


然而他没等到那一天。

他在8月30日傍晚离开人世。


邓永锵爵士


他叫邓永锵。英国皇室封他为Sir David Tang(邓永锵爵士)。他是凯特·摩丝最亲切的“叔叔”,是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和英国女王的挚友,是贝克汉姆即使只转机5小时也必须拜见的唯一人物,是上海滩和中国会的创始人,是亿万富翁,是哲学家,是专栏作家,是第一个完全打入英国上流社会的中国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懂生活的男人(Bon Vivant)


… 是一个有趣的人。


邓永锵接受英国女王加冕


 1 | 一个有趣的灵魂


跟邓永锵坐着聊天,你永远不会觉得闷。或许他一直在说,但是他总能勾起你的兴趣,让你目不转睛的走近一个又一个故事。



比如短短90分钟,他可以从自己刚做完的屁股移植手术(60岁的人!),聊到国际金融局势;从“哎呀你居然不抽雪茄?!”(“要知道它就像上帝给你的一个吻”)说到上次他怎么成功的让20世纪顶尖自由主义思想家以赛亚·伯林(男性!)坐在自己的大腿上坐了一整个歌剧。


说嗨了他会随手翻出上次跟凯特·摩丝旅游时她给他随手拍的一些照片,里面可能还掺杂了自己偷拍好基友史蒂芬·弗莱(英国著名喜剧演员)的丑照。不过无所谓,你看见了就看见了。他会很无辜的说,谁让史蒂芬自己选择做这个动作的。


邓永锵和史蒂芬·弗莱


是,你或许会说这都是我们够不到的名人啊!这分明是炫耀哪里来的有趣?


但其实坐着跟邓永锵聊天,你不会觉得他的言语是在卖弄些什么。这是他生活里的朋友,只不过这些人恰好有些光环罢了。就跟每一个普通人说自己的朋友一样,他会从言语里让你感到一种生活感。脱下光环,这些人也不过就是一群喜欢笑喜欢闹的普通人。


而他,作为一个朋友,最大的特点就是随性:想走就走,想玩就玩,玩就玩到极致,玩的开怀。



比如跟凯特·莫斯去曼谷(凯特叫邓永锵为“我最亲爱的邓叔叔”),因为知道邓永锵痴迷沉迷于填字游戏,凯特便怂恿他去纹个填字游戏的纹身。当时已经过50的邓永锵很孩子气,坚定的表示:不要! 但凯特哪里是听话的人,不断怂恿,最后邓永锵觉得,好像纹一个也没什么大不了,就有了人生第一个纹身:填字游戏的一个黑格子,在自己左手腕上。很多人看来的纹身这样的大事,就这么儿戏般的成了邓永锵的一部分。



这或许是为什么英国《Tatler》杂志会说邓永锵或许是历史上朋友最多,最受人欢迎的人。当然这个可能略有夸张,但如此随性的性格和一个不太把自己当回事儿的心态,要说这个人不招人喜欢,实在是没人信的谎话。



2 | 一切并不是你看到的那样


“我曾经两次见过邓永锵。”说话的是我的好朋友,衩姐笔下的直男老郭(人称威士忌哥)


威士忌哥(左)


“第一次是20年前,大概2000年左右。他的太平洋雪茄公司在香港开了一个概念店,叫Nurse(护士)。一个卖雪茄的地方,内部装修全白,员工都穿着很有范儿的白大褂。特别前卫的概念,特别酷,那个店对我影响特别大。”老郭回忆。“第二次是在卡地亚的一个活动上。”


在老郭的记忆里,邓永锵是一个会让人感到有距离感的人,属于个人自带的气场很强。“他很nice,说话做事都非常得体,但是你就会感到一种距离,像皇室家族成员一样。”老郭说。“当然,他一旦进入社交模式,会让你觉得一切都非常舒服,但我也看到过他并不想过多社交,一个人在桌边喝酒的场景。”



这大概就是英国《每日邮报》主编Geordie Greig说的,邓永锵是一个将“极端”做到极致的人。“没有人比他更粗鲁,但善良;没有人比他更固执主观,但谦逊;没有人比他更考虑周全;但不拘小节。但归根结底,没有人比他更慷慨。”老郭见到的,或许恰巧是他善于社交极端的另一面。


你可以说这是邓永锵的一个面具,也可以说这是邓永锵的率真随性,但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刀子嘴豆腐心的体现。


比如他写了近10年的《金融时报》的知心叔叔(Agony Uncle,更准确的翻译是:恨铁不成钢叔叔)专栏,语言上充满了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以及强烈的个人意见。他会直白的嘲讽带领结的男人“看起来就像个愚蠢的花蝴蝶”,但同时他会给出扎实有理的观点,告诉别人为什么, 以及应该如何调整。


行文流水间,你会意识到邓永锵其实在这个方面的博学,以及高度的文字创造能力,但他就是不愿意让你完全爽,他就是想要调皮这么一下,让你不得不去愣一下:这个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3 | 有趣的灵魂需要什么做支撑?


作为第一个成功打入英国上流阶级并被封爵士的中国人,邓永锵是传奇的。略搜索一下,你会发现他祖父是邓肇坚,香港九龙巴士的创办者,企业家和慈善家 。曾祖父创办了邓天福银号,是香港早期的太平绅士和银行家。


哦,原来他也是富家子弟。就像比尔盖茨的女儿一定不会差一样,资源放在那呢。


但或许你不知道的,是因为风水先生的一句话,邓永锵的爸爸出生便被家族认为是不详的,他的祖母在生下邓永锵父亲后就被打入“冷宫”,接下来的80年没有被待见过一眼。而他们一家因为“不详”,被迫搬到英国,落地时一句英语都不会说。


来到英国时邓永锵13岁,6次考O Level英文测试都没过,被教授告知你英文没希望了。而如果不是因为教授的那句话,邓永锵大概也不会有今天一口道地的牛津腔英语,通读各种史书的结果。


之后的邓永锵迷上赌博,一天之内输光了4万英镑的房子,然后借了5千英镑在赌场赢了回来,之后又输掉了。他被迫跟一个中餐厅老板借了5千英镑,从零重新开始生活。


年轻时的邓永锵


1983年,他带着第一任新婚妻子来到北大教书。虽然只有一年。那个班上的学生之后不少都走进了国务院,成为中央的重要决策人员。而他也因此和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之后创建的中国会,上海滩,邓邓邓邓等品牌,用他的话来说,都是在对的时间里,遇到了对的人,做了对的事。


倒不是否定家庭的头衔或者财富没有帮上他。我想说的是,一个有趣的灵魂,最根本的支撑点,是经历万千跌宕起伏之后,知道人生没有必然之后,一个豁达的心态。


就像邓永锵的原话:


“如果没有那个风水师傅,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来英国。

如果没有那个教授‘你英文没希望了’这句话,我可能也不会有如今对文学的兴趣和认知程度。

如果没有那些年沉迷赌博的经历,我就不会深刻的体会到:胜败真的无所谓,只要你能收拾收拾心态,够继续往下走,就好了。”


人生的秘密,就在于,它永远不会按照你希望的剧本在走。活在当下,坦然接受一切即兴发生的事情,才是保持快乐的秘诀。




- 后记 -


2017年9月6日,邓永锵最终还是没能参加自己“最后的晚宴。”这个本世纪朋友最多,最受人喜欢的人,没能在最后时刻,见到所有此生的挚友。


我能想象,如果这个最后的晚宴顺利开了,邓永锵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地点一定是Dorchester酒店的中国会,这是他人生的杰作之一。

他大概会致辞,但他的致辞一定不会走寻常路。

他可能会以自己剩余不多的天数作为开场玩笑,博所有人一笑。

他可能会列举一些记忆颇深的人生片段,对那些共同参与的朋友表示感谢。

他可能会以各种调皮的方式开各种人的玩笑,

他可能会让大家最后一次,以他的名义,尽情的玩乐。

他一定不希望大家落泪,

他一定不希望看到大家悲伤的眼光。

而所有参与的人,一定会动用此生全部的力气,去满足他这样的心愿。


这场晚宴的食物,应该是他最喜欢的粤菜。

他可能吃不了几口,

他可能会早早离开,

但他一定会带着笑意,

因为,得此些挚友,人生无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9 11:03 PM , Processed in 0.0822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