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3|回复: 0

[影乐之声] 乌鸦电影|我们叫死无全尸,他们称之为:换一种方式活下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4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叫死无全尸,他们称之为:换一种方式活下去。 

 2017-08-04 乌鸦 乌鸦电影

西蒙,是一个喜欢冲浪的少年。聪明、帅气、有活力。

 

他17岁的生命,无比美好,却又无比脆弱,今天,他将会死去。



这是一场惨烈的车祸,西蒙的头部遭受重创,大脑出血过多,送到医院时,他已经不行了。

 

虽然他的体温、呼吸、心脏跳动都很正常,但大脑已经死亡。



西蒙的父母赶到医院时,看着自己的儿子,心脏还在强有力的跳动,呼吸依然均匀,就像是睡着了一样。但医生告诉他们:他无法再醒来,他已经死了。

 

此时,医生提出了一个不合时宜的请求:是否可以捐献孩子的器官?

 

西蒙爸爸愤怒的回答道:现在说这种话,时间地点都不合适!



看起来,医生的言行很冒犯人,很不合时宜,但这是有原因的。

 

心脏机能不能维持太久,这是争分夺秒的事情,稍一迟疑,器官移植的最佳时机,就错过了。



对于西蒙父母来说,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试想一下,此时他们的儿子还有心跳,有呼吸,就像是一个熟睡的孩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打开胸腔,摘取心脏…对于父母来说,是怎样的一种痛不欲生?



另一方面,有位名叫克莱尔的音乐家,需要移植心脏才能保住性命。

 

随着时间推移,她感到希望越来越渺茫,死亡日益临近。克莱尔对大儿子说:妈妈就要死了,你要照顾好弟弟,先不要把这事告诉他。



绝大多数国家的器官捐献的相关法律中,捐献者家属与被捐献者是不能见面的。

 

双方不能见面,除了防止买卖器官,更重要的是,避免捐献者家属背上道德枷锁,导致本应自愿的捐献行为变成了道德绑架。

 

因此,在电影中你能看到,尽管十万火急,医生依然平静的对西蒙父母说:我也不会试着去说服你们,只能由你们决定。



这一天,西蒙父母驱车来到自家的小作坊,烧水泡茶,相互依偎,全程无话。

 

爸爸干起了电焊的活儿,火光中,他始终面无表情,妈妈在一旁看着,眼眶湿润,目光游移…第二天,他们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



西蒙父母提出了两个条件:不能肢解尸体,不能摘除眼睛。



父母围躺在儿子身边,看着他的脸庞,亲吻他的肩膀,听着他的呼吸声,就像17年前,西蒙刚刚来到人世间的那天。


再过一晚,西蒙的身体将不再属于自己,也不再属于父母。



西蒙捐出了心脏,肝脏,和两个肾脏,由于保密规定,西蒙的名字,化为一串捐献序列号:89775。



接下来,电影中出现了极富争议的一幕:直接呈现了心脏移植手术的全过程,导演甚至给跳动的心脏拍了特写…

 

有豆瓣网友表示:只想看一部文艺电影,忽然给我来了一场手术直播!



但也有网友说:血淋淋的心脏移植手术,是电影人对医学和生命表达的敬意。

 

最温暖的一条评论,是这样写的:作为一个接受心脏移植三年的患者,终于知道自己心脏移植的过程。



这部去年年底公映的法国电影《修复生命》,豆瓣7.6分,IMDB7.2分。打低分的观众,大多都是因为那场让人猝不及防的手术。

 

但它其实是一部很温暖的影片,弥漫着法国电影独有的人文气质,那是好莱坞电影不会有的味道。



电影始终隐忍而克制,在沉重而残酷的死亡气氛中。不断闪回西蒙的生前影像,那是生命最美好的样子:在大海中翻腾,在夕阳下追求心爱的姑娘…

 

那一天,西蒙在路上搭讪一位心仪的女孩,但女孩已经乘着轨道电车远去。西蒙骑着单车,抄小路,爬陡坡,一路逆风而行,终于在下一站和女孩邂逅…



当心脏摘取手术开始时,导演没有放入一点背景音乐,只保留了医疗仪器的音效,以及西蒙的呼吸声。仿佛整个世界都已停止运转,只有一个17岁男孩的生命,在竭尽全力的燃烧着。



心脏移植手术的当天,西蒙的父母没有到场。

 

为了保证手术成功,西蒙的心脏必须保持最佳的状态。因此,手术台上的西蒙,依然有着温热的呼吸。医生在起伏的胸膛上划下一刀,用胸骨锯锯断胸骨,再用工具将胸腔两边撑开,看到那颗跳动的心脏…



当医生打开胸腔,一位护士叫停了手术。他在西蒙耳边轻轻的说:西蒙,你的父母与你同在,你的妹妹璐璐,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朱丽叶说,她爱你。

 

然后,他为西蒙戴上耳机,打开音频,那是西蒙最爱的海浪声。



器官捐赠与移植,是一个沉重而极富争议的话题。没有多少电影人愿意涉足这个雷区,但这又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特别现实的主题。

 

以中国为例,截止2017年7月16日,中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293883人,实现捐献12552例,捐献器官34593个。

 

然而,这些数据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在中国,因为“死无全尸”观念的影响,器官捐献数量有限,每年有约3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很多人都处在绝望的等待之中。



乌鸦的小伙伴给我讲了一个她亲身经历的故事,几年前,她对母亲说:我想去做个器官捐献志愿登记。

 

她妈很生气:乱说什么!器官是说捐就能捐的吗?



小伙伴说:当时,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勃然大怒。看了这部电影,我好像懂了一点,妈妈和我对生命有不同的理解,却有同样的尊重。



在这部《修复生命》中,导演把撕心裂肺的痛苦,处理得克制冷静,阴郁沉重的情绪,处理得温暖美好。

 

这或许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吧,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道德绑架和刻意拔高。它只是平静的给我们讲述了,一颗心脏,在两个身体里,深彻的影响了两个家庭的故事。



电影的最后一幕,克莱尔在和煦的阳光中醒来。演员为我们奉献了精彩的表演,她的嘴角泛出了微笑,眼睛里却滚动着眼泪,既是庆幸,也有感恩。

 

然而,西蒙年轻的生命就此离去了。有豆瓣网友动情的写道:你来人间一趟,看过海浪听过涛声,骑车追过一位姑娘,你看过电影听过琴声,遗憾错过一位女子。一颗心脏迁移到另一个心房,生命不会匿名,死亡并非消失。

 

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0 02:23 AM , Processed in 0.0363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