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腻了远夏的自言自语?上个月,行李邀请我们做了一场专访,聊聊公众号背后的Lyra和Eric。这篇采访实录里,我们谈到了阿拉斯加,谈到了最喜欢的国家公园,谈到了旅行的意义,谈到了牵手在路上的心得……也许,这里有个比你想象中更有趣的远夏。

远夏是两个人,一对情侣,因公众号“远夏在路上”而为人所知。他们共同写就的几十篇文章里,有走遍美国50州51个国家公园的终极公路之旅,有数次往返阿拉斯加深度探访的旅行故事,更有无数他们扑进美景追着大自然的颜色得到的精彩定格瞬间。
文章里他们会分别用Lyra和Eric两种不同语气写上对某个地点某件事评价的画外音,有时候互相补充,有时候则是毫不客气的互不赞同。而真正跟他们聊天,则更多的感受到他们说相声似的互补和共性,以及长久牵手旅行所配合出的默契。


就是这对侣人,旅人,永远在路上的远夏。
1
“世界越来越平了”之后的旅行
行李:能先自我介绍一下吗?
Lyra:我是远,Lyra。
Eric:我是夏,Eric,我们俩十五年前就认识了,初中高中都在一个学校,后来我高考去了北大,Lyra到了美国。2010年我们在一起,于是开始牵手旅行。本科毕业后,我申请来美国读Master跟Lyra团聚,两个人的旅行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行李:说说你们主要的旅行经历吧。
Eric:我们主要有两次时间比较长的公路旅行。一次是2012年夏天我刚来美国,和Lyra一起自驾横穿北美大陆,从东部的宾州经过加拿大到加州西海岸,33天时间里开了15000公里,途径14个州,19个国家公园,那是我们第一次一起长途自驾。第二次是2015年,我们用83天一口气把美国50个州都走了一遍,自驾的行程是26000公里。这一次的主题是秋天,我们一路追着最美的秋色走,从西到东,从北到南。
Lyra:然后就是阿拉斯加。我们俩都特别喜欢阿拉斯加。这几年我前前后后去了6次,Eric去了4次。另外还有土耳其12天,墨西哥17天,都是自驾。平时两周以内大大小小的旅行就更多了。
行李:当初是为什么想到要进行这样的长途旅行的?
Eric:我从小就很喜欢旅行,父母带我去过很多地方,上大学之后每个假期也会自己出行。来美国之前,我和Lyra一起去墨脱徒步过,两个人就是在旅行中决定在一起的。
Lyra:对,大二那年我刚转学,回国Gap了半年。那年夏天他陪我去青海,途中就在一起了,后来又说服他去墨脱。所以我们本来就很喜欢旅行。
行李:来美国之后的这种长途旅行跟以前的旅行有什么不一样?
Eric:特别不同。最简单说就是在美国开车,在国内不开车,这个根本的差别决定了旅行的基调。国内是以北京为大本营,坐火车飞机到某个目的地,玩完了再回家,算是背包客。在美国我们是开车出去转一大圈,算是自驾公路旅行。来美国之前,我们没有过这样自驾的经历。
行李:对这样的自驾曾经有什么样的期待吗?
Lyra:Eric来美国之前,我因为各种原因其实已经横穿过美国两次,可惜都有点赶。和他一起,我们行程和时间更自由,当时还蛮期待的。
Eric:我是凯鲁亚克的超级粉丝,很早就看过《在路上》这本书,对他描述的那种简单的蛮荒感印象特别深,第一次横穿美国的时候挺期待这种感觉的。
行李:当真正驾驶在美国的公路上的时候,觉得《在路上》书里的这种感觉真切吗?
Eric:刚开始横穿美国的时候,确实挺有这种感觉的,但是后来渐渐地就淡了。现在路更好走了,高速都修得特别宽,很少有六七十年代,那种去一个并不很远的地方,都需要开十几小时盘山路才能到达的情况,所以路上的波澜壮阔感就少了许多。一句话形容,就是美国变小了,世界也越来越平了。
牵手旅行 | 33天自驾横穿北美
终极公路旅行 | 如果一次走遍美国50州
2
随着时间“北伐”,我们黏在四季的鞋印上
行李:你们出门前会做很多功课吗?
Lyra:算不上专门去做,其实很多功课都是平时日积月累,我们不太在出门前突击看书查攻略。对路线怎么走,去哪拍什么样的照片,会带着笼统的概念,路上再做调整。我特别关注季节,脑子里有个全美国主要目的地最佳季节的地图。想到一个地方,我就会研究它适合什么季节去。
行李:为什么对季节这么看重呢?
Lyra:如果一个地方只去一次的话,又花钱又花时间,当然要选最美最好的时候,不留遗憾。
行李:你们看来什么是最好的?
Eric:不同地方不一样,看风景的话,有的地方五六月还可能看到雪,有的七八月会有野花,九十月会有黄叶。甚至去夏威夷这种热带,也存在哪个季节的水会更清,哪个时候的风浪更小更适合浮潜。这些都会考虑。
行李:考虑得好周到,每次出门前都会这样计划一番吗?
Lyra:大概会计划一下,比如15年这次公路旅行,就主要是沿途拍秋色。北美的秋色从九月开始慢慢发展到十一月,不同地方会有不同的树木,叶子由绿变红,我们的路线是追着秋色走。但是那年北密歇根的秋色来得特别的晚,我们就在中间加了一些别的行程,总之就是沿路调整。
终极公路旅行 | 金秋科罗拉多:洛基山的最美一季
终极公路旅行 | 金秋科罗拉多:百万美元公路的百万美元秋色
终极公路旅行 | 十月,在北密歇根追上秋天
终极公路旅行 | 新英格兰:晚秋初雪,枫叶的最美一刻
终极公路旅行 | 阿巴拉契亚:对不起,我们来晚了



用“上帝的调色板被打翻了”来形容秋色已经很滥了,但没有比它更直观的描述,这就是那么多人会追逐秋色的原因。
行李:在路上两个人都怎么分工?
Eric:来美国之后,因为Lyra要拍照,她会做更多行程上的安排,比如要去哪,路线是什么样的,什么时候去比较好。我会操心更多具体的问题,比如去哪加油,晚上在哪吃饭,开车还有多久到目的地这些事情。
Lyra:我拍照,Eric开车。他开车太好了,根本不费脑子也不会累,我没他靠谱,就让他开。
Eric:在路上95%都是我当司机。我特别喜欢开车,当时读Master在洛杉矶,Lyra在斯坦福(旧金山附近),基本每两周就要开一个往返(单程接近600公里)。有时晚上上课到10点,开到Lyra家就是凌晨3-4点,我特别适应一个人开长途。


看到这样的道路,你会不想开车一直走下去么?这时候,道路比道路尽头更重要,道路本身就是目的地。
3
美国50个国家公园排行榜
行李:你们的第一次长途旅行是什么样的一条路线?
Eric:2012年那次是七月底从宾州出发,八月底到洛杉矶。我们从宾州往北,很快就到了密歇根,然后贴着边境走,进出加拿大,再从西雅图沿着太平洋东岸这条线南下到加州。
行李:在路上是种什么样的状态?
Lyra:主要是开车和拍照,天气好的时候就多拍,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开房去睡觉。更多时候是睡车里,要么就露营。
行李:为什么会选择睡车里?
Lyra:我是睡车的狂热爱好者,而且其实睡车特别方便。因为我们要拍照嘛,尤其要抢日出日落光线最好的时候,经常拍日出的地点离附近旅馆特别远,必须提前很久起床赶过去,太折腾。所以直接在日出点睡车最方便。
行李:住得这么随便,那对吃讲究吗?
Eric:我们平时在路上就方便面麦当劳,但是如果有机会下馆子,一定是去找当地最有特色最好吃的餐厅。
Lyra:我们俩都不挑食,尤其喜欢吃当地美食,任何一个地区的大城市,都会有评价很高的馆子,我们一定尽可能去。我的信条是,只有不好吃的馆子,没有不好吃的菜系。
行李:一路上主要是玩什么呢?
Eric:我们先把基本的线路定下来,再看沿途有什么值得去的地方。12年这一次主要是玩国家公园,去了19个。
行李:美国国家公园是种什么样的公园?
Lyra:就是美国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版图内风光、地貌、生态都最有特色的地方圈起来加以保护,同时也供人游玩、探索,只允许特别有限的商业活动。总结起来就是在国家公园里你能花最少的钱看最极致的风景。
行李:到现在为止,你们已经去过多少国家公园了?
Lyra:总共59个国家公园,我们去了50个。【现在已经51个了】

一次走遍美国50州。
行李:为什么国家公园这么吸引你们?
Lyra:一个地方之所以成为国家公园,一定因为它在某些方面有特殊的价值,比如地质上的、生物上的,当然风景也各有千秋,都有比较独特的美。
Eric:每个国家公园都有自己非常独特的一个特质,很少有相似的两个公园。美国政府在建国家公园的时候应该也考虑过这一点。
行李:你们最喜欢哪些国家公园?
Eric:我们都最喜欢阿拉斯加的国家公园。如果单说美国本土的话,我心中的第一名应该是蒙大拿州的Glacier(冰川国家公园),有高纬度的湖、雪山、冰川。第二名是怀俄明州的Grand Teton(大提顿国家公园),就是黄石旁边的那个,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但其实很美很清净。第三名是华盛顿州的Mount Rainier(瑞尼尔山国家公园),也是一个雪山,每年7、8月的时候,山上的花开得特别漂亮。
Lyra:这么说起来,我们的分歧还不是很大诶,在我心里的话,Glacier和Rainier并列第一吧,我喜欢它们有山有水有花,会很生动。第三就很难选,其他都赶不上这两个,但是它们之间又难分高下。
Eric:我们都喜欢高纬度的地方,有点类似阿拉斯加的风景,有山有水有树会很精彩。我个人就不喜欢犹他州的国家公园,大片的石头和荒山,看不到树,特别荒凉。


Glacier国家公园,2012年拍摄。
行李:描述一下在这两个公园里看到的最美的一副画面吗?
Eric:我能想到的是在Mount Rainier看日出,雪山被太阳照得通红,日照金山的感觉,山下的草甸上还有各种颜色的野花,要身临其境才能体会那种大自然的美。
Lyra:除了这两个我还挺喜欢Yellowstone(黄石国家公园)的,因为黄石的景观丰富,火山、峡谷、地热、湖泊,动植物也很多,熊、鹿、牛、狼全都有,可以拍的东西非常多。

Mount Rainer国家公园,2012年拍摄。
行李:每次去黄石都能拍到很多动物吗,还是说需要在特定的季节去?
Lyra:这个看运气,总体上在黄石很容易碰到动物。而且黄石的地形一马平川,熊会出现在开阔的草地上,比那些在山里的熊容易看到和拍到。当然动物活动最频繁的时候是初夏雪化的时候,动物们出来觅食的需求比较高。不过整个夏天也都挺多,只要在开园的季节都能看到。
Eric:我不喜欢黄石,我是黄石一生黑。
行李: Eric为什么不喜欢?
Eric:主要是因为人,黄石人太多了,很少有国家公园这么人挤人的。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作人员和游客的态度都会比较不好。一般国家公园的Ranger都非常nice,会把公园当作自己的家一样去爱护和介绍,对游客也超级有热情,恨不得把最好的东西都告诉给你。但是可能因为黄石人太多了,他们的工作量变得很大,每天回答很多重复简单的问题,就不耐烦了。
Lyra:对,其实国家公园都有自己的地图和非常详细的各种介绍、徒步路线这些,能自己看的尽量还是自己看,黄石确实给人的体验不好。
终极公路旅行 | 一个脑洞引发的黄石意外之旅:多萌动物图预警
终极公路旅行 | 大提顿:雪山秋色与高速公鹿惊魂

油画一般的黄石,清净时是仙境,人多时也不那么好玩。
4
永远的阿拉斯加
行李:哪儿给你们的体验很好很开心?
Lyra:必须是阿拉斯加。
Eric:对,我们特别喜欢阿拉斯加。阿拉斯加有8个国家公园,我们去了5个,Lyra最喜欢Denali(迪纳利国家公园),我更喜欢Katmai(卡特迈国家公园)。
Lyra:Denali特别美啊,一个高差4000米的雪山,怎么看怎么好看。
Eric:Katmai是一个专门看熊的公园,是所有国家公园中最让我瞠目结舌的一个。很多地方去之前,我们都看过照片的,知道风景是怎么样子,没有多少神秘感。但是Katmai不一样。我们去之前也读过攻略,知道会有很多熊,但是真的到那之后每天能看到十几只熊,而且可能离你就十几米,这种感受是看攻略不能体会的。尤其在瀑布上,看熊张嘴叼洄游的三文鱼,然后就从我们脚下走过,那一幕我觉得特别的震撼。
行李:那么近的距离,人会有危险吗?
Lyra:有一个架高的平台,熊是上不来的,人离得很近但非常安全。
Eric:但是我们有一次遇到熊还挺惊险的。从营地去那个平台的路上有个小树林,我们当时经过,感觉里面好像有动静。仔细一看,离我们大概10米就是一只熊。公园指导里说,这么近的距离千万不能转身就跑,所以我们就面对着熊慢慢往后退,幸好旁边有个厕所,我们就躲到里面,然后透过门缝看着熊从外面走过去。
行李:那还挺危险的。
Eric:主要是心理上有比较大的惊吓,其实熊攻击人是很罕见的。
Lyra:对,只要你不招惹它,熊一般不会攻击人,那个季节河里都是洄游的三文鱼,熊哪顾得上吃人。人吃起来这么费劲,还不好吃,哈哈哈。到公园的第一件事,工作人员就会给大家看30分钟的安全教育片,因为在这遇到熊是200%的事,园方会做非常充足的准备。
行李:你们去了那么多次阿拉斯加,都是去看什么呢?
Lyra:可看可玩的太多了,每个季节也不一样。春天的话,主要就是去看极光,天气比较稳定,很少出现连续阴天下雨,所以只要有极光基本就能看到。
Eric:但是春天的阿拉斯加还很冷,看到的都是雪,白天可玩的项目不多,国家公园都是关门的。
行李:看极光是大家都去一些专门的地方看吗,还是说也许住的附近就可以?
Lyra:一开始我们也去大众的那些地方,后来就想找更好的前景来配合极光拍照片,比如能看到Denali雪山的构图。我希望拍出来的照片能够体现我是在哪里拍的,而不是单纯地对着天空拍。
行李:拍这样的照片需要做很多准备吧?
Lyra:确实会拍很久,但是也不用提前太多去。一般我们会看极光预报,短时预报还是比较准的,然后我们就去附近等着。但因为很冷,所以会时不时回旅馆取暖,然后再出去,基本上是屋里待5分钟,出去拍1个小时。
行李:春天的阿拉斯加主要看极光,夏天会不会更丰富一点?
Lyra:对,夏天是阿拉斯加最丰富的季节,所有国家公园都开放了,连北面都比较暖和,雪化了路也好走。车可以开到北冰洋边,沿途的树叶、苔原都有了颜色,熊啊鹿啊动物都出来了。在南面海边还能看到鲸鱼、海豚等动物。而且我觉得夏天最迷人的一点,是因为阿拉斯加特别靠北,到六月底极昼的时候,拍照片特别美妙。对摄影来说,一天中最好的时间就是日出日落前后的Golden Hour,阿拉斯加的六月日出日落几乎连在一起,拍照的黄金时间能延长到4-5个小时。
行李:处于那种环境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Eric:困。
Lyra:哈哈,他是困,我是每天都打鸡血一样,根本不睡觉但是回家之后就整个人都蔫了。
行李:刚才说了春天和夏天,那秋天呢?
Lyra:秋天是看极光和阿拉斯加的秋色。到八月底九月初的时候,苔原会整个变成橙红色,特别漂亮。野生动物也在储备过冬的能量,会比较频繁地出没,棕熊、驼鹿都很容易碰上。另外九月初所有公路和国家公园仍然开放,小飞机、皮划艇、游船这些都还运营。不过秋天相比起春天,看极光的不确定性会多一点,因为雨季有时候还没结束,阴天就会影响极光。不过我有次九月去,遇上极光大爆发,还是真的挺震撼的。
阿拉斯加全季节攻略 | 极光白夜秋草黄,荒原公路北冰洋



在两人最喜欢的阿拉斯加,有点寒冷,有点世界尽头的孤独,有熊出没,有鲜有人见过的极光大爆发。
5
世界尽头的阿留申群岛
行李:说了这么多风景,有没有一些关于人的故事?
Lyra:也有,我们一起露营、一起坐船的好些人都挺有意思,还有一次在路上一个以色列小哥搭车,都是很好玩的相识。但其实自驾是不容易接触到别人的,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车里。刚才说的这些故事,要么是别人坐到我们车上来,要么是我们下了车去坐公共的交通工具才有机会接触,所以更多时候还是我们两个人。
行李:那来说说你们在路上觉得比较有趣的事儿?
Lyra:来,Eric你讲讲你晕船的故事,哈哈哈。
Eric:(很老实地说)嗯对,就是那次我们出海观鲸看冰川,要坐8个小时的船,当时风浪很大,我就晕船了。
Lyra:其实当时风浪不算大,结果Eric竟然就晕船了。我们一共5个小伙伴,只有Eric不拍照,我和一个小伙伴完全不晕,另有两个有一点晕。行李之前采访的钟蜀黍,那次就是旅伴之一。他平时在船舱里就晕到挺尸,但是如果听到“鲸鱼”,钟蜀黍就会一个激灵弹起来,跟打了鸡血似的,满血复活去拍,拍完之后再回去继续挺尸,特别逗。Eric不拍照就得不到刺激,于是一直在船舱里趴着晕乎。
Eric:我什么都没看到,感觉钱都白花了。站都站不稳,怕站起来就吐,我就一直趴在桌子上。最难过的是,那船上还有自助餐,Lyra在那吃得特别开心,我什么也吃不下。
Lyra:关键是后来我们还死性不改,又去坐了一次更长时间的船,78小时,从Homer坐到阿留申群岛上的Unalaska。
行李:78小时啊,是一直延伸到岛链上去了吗?
Eric:对,Unalaska这地方没太多人去过,旅游的人非常少,因为实在是太远了。说起来,这个地方还挺有凯鲁亚克写的那种蛮荒感。它离阿拉斯加最大的城市Anchorage要坐两个半小时飞机,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蟹渔港,经济命脉就是捕蟹、虾、鱼,整个小城大概有一两千人。
行李:坐这条航线主要是看什么?
Lyra:其实不是要到目的地去看什么,反而是为了体验坐渡轮本身的乐趣。它相当于一个公交线路,阿留申群岛是一个岛链,Unalaska可以直接坐飞机抵达,但中间有一些很小的村子没有机场,跟外界的联系就靠这个渡轮。78个小时我们一直在海上,中间会停6、7个这样的村子。
Eric:这次旅行有意思是因为是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之前对那儿完全没有想象。我自己觉得特别神奇的是沿路停的那些小村子,让人觉得说地球上还会有这种地方,竟然还有人住在这里。
行李: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Eric:那儿的气候很恶劣,除了每两个星期有船经过一次,就没有别的进出渠道,基本上与世隔绝。人打鱼为生,夏天在那,冬天就撤了。其实阿拉斯加大陆上,也有很多不通公路的地方,那种住着一二十人的小村子,冬天靠狗拉雪橇,夏天靠水上飞机与外界联系,很难想象那种生活状态。
行李:路上基本上就是看到这样的小村子?
Eric:路上一点旅游项目都没有,就是风景比较奇特吧,最重要的我觉得是那种地理空间上的跨越感。看地图上的阿留申岛链,很长一部分其实还是大陆的延伸。船开到第三天的时候,才相当于是到了北美大陆伸出的半岛的尽头,再往前就真正是独立在海上的岛屿了。然后我们看到,半岛的尖端有一只熊,而海峡对面就不会再有熊了,因为熊不能泅水过去。看着这只熊,我觉得它特别伟大,它已经到了它的世界的最远处了。
行李:好动人的画面啊。
Lyra:对,我觉得去这儿就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事情。我们都是很喜欢看地图的人,在地图上看这个地方离大陆很远,周围也没什么大城市,就觉得说这好遥远,突然有一天有机会坐着一条船,从一个你可以想象的位置,一点一点去接近原来觉得非常遥不可及的地方,这跟坐飞机直接飞过去的感受完全不一样,这感觉还蛮神奇的。
行李:能给你们这种感觉的地方多吗?
Lyra:还有Dalton Highway吧。
Eric:Dalton Highway是阿拉斯加最北边通向北冰洋的那条公路。这些地方的特质,我想就是陌生感吧。我们拿写阿留申的这篇文章去回答过知乎上“你去过的世界尽头”那个问题。其实现在世界尽头这个概念已经不是地图上二维的哪儿最远就是世界尽头,而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像阿留申群岛真的就是人类踪迹的尽头。
Lyra:那个问题的很多回答都很有意思。比如说有答西伯利亚的,有答南美尖端乌斯怀亚的,也有答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我觉得只要距离你熟悉的人类社会最远,那就是一个世界尽头。这是一个心理的距离,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距离。
远航78小时 | 阿留申群岛:比远方更远
道尔顿公路:远征北冰洋 | 世界最危险公路自驾指南


去往阿留申的船,及群岛上的第一大城市Unalaska。
6
一对喜好不同的情侣,如何一起旅行?
行李:出门旅行最吸引你们的是什么,就是这种陌生感,距离感吗?
Eric:如果抛开收获照片来说,这种感受应该是最有吸引力的。
行李:你们已经去过这么多地方,还会时常有这种新鲜感吗?
Lyra:不会,所以就想要去更多新的地方呀。
行李:可是好像很多地方你们也在反复去。
Lyra:那不一样,去过的地方没有新鲜感,但是能拍好的照片,拍照片和这种新鲜感是并行的。如果我想着去拍照片的话,那可能是最没有陌生感的,因为我知道去这儿是去拍照片,脑子里已经预设了要去拍什么场景。我会看别人是在什么光线条件、位置、季节拍出类似的照片,所以这时最没有距离感。
行李:会有审美疲劳吗?
Lyra:不会不会,因为拍照的话,其实会更加敏锐。即使是去同一个地方,季节不一样,风景就会不一样。哪怕在同一个季节去,一个小时之前和之后,光线可能不一样,天气可能不一样,天上的云和地上跑过的动物都会不一样。很可能今年这个季节去和明年这个季节去同一个地方,山上的雪不一样,冰川的形状不一样,山上开的野花也不一样。我觉得都是新的,没有重复的东西。






这绚烂的时刻不过存在瞬间,却在相机里成了永恒。这些永恒的成果,都是远夏睡在车里、睡在帐篷里捕获的吧。
行李:Lyra因为有对摄影的热爱,眼里的山、云、树、花全都不一样,感知的世界很开阔,那Eric呢,你也是这样吗?
Eric:我是在潜移默化受她影响,对吧?
Lyra:你以前也拍照片的呀。
Eric:对,其实我最早也拍照片,后来觉得Lyra拍得太好我就把相机给卖了。她拍照时我在附近等着,看需不需要我帮忙换镜头呀,拿东西什么的,相当于助理吧。(此处Lyra狂笑)不过说真的,其实我自己天然地就是喜欢出去玩这件事本身。只要开车在路上,我就挺高兴的。比如说我们在高速路上,附近没有什么风景,没有要拍照的地方,Lyra可能就睡觉了。但我即使在坐车,也是眼睛不停看周围的那种。自夸一下的话,我对世界特别有好奇心,喜欢看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旁边过去一辆卡车,我就会想这卡车运的是什么呀。旁边有个房子,我就想这个房子是做什么用的呢——脑子特别无厘头。Lyra会有针对性地看风景,我是无差别地关注各种东西,就是这种好奇心吸引我到处去玩。我喜欢在路上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我能接触到的,这个世界的每一个细节。我们83天的终极公路旅行,50个州这么走下来,就对美国有了特别丰富、宏观的认识,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行李:这么说起来,其实你们俩还蛮像的,都对这个世界特别好奇,你说Lyra很敏锐,其实你也是。
Lyra:对,我们是挺像的,不然这么多年早过不下去了,哈哈。
7
一起去挖石油
行李:旅行让你们的感情变得更好了吗?
Lyra:绝对是。
Eric:旅行可以说是我们感情的基础。
行李:路上也吵架吗,会因为什么吵?
Lyra:肯定吵啊,哪有不吵架的。
Eric: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Lyra:肯定都是小事儿啊,不然还哪有以后啊。
Eric:我们最常吵的点是这样。比如去徒步,我们肯定需要背水,水当然很重啦,我们俩于是就有分歧。Lyra觉得,水应该带刚刚够喝就好,如果下山回到车里,发现还剩了水没喝完,那就属于出现了事故。我呢,是做什么事儿都要加双保险的那种,如果回到车里一滴水不剩,那才是出现了事故。
Lyra:哈哈哈,这种类似的事情可以衍生到旅行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在一个地方拍照,我们计划去下一个点拍日落,我觉得晚10分钟到刚刚好。Eric就会觉得要早走10分钟,万一路上有点什么情况。
Eric:对,去机场也是这样。她要刚刚好过了安检就登机那种,我就喜欢要在登机口坐半个小时最保险。
行李:哈哈,你们真的好默契,Lyra喜欢冲在前面,Eric就在后面拉一下,保护一下。
Lyra:对对对,就是这样。
行李:旅途有过遗憾吗?
Lyra:总是有的,遗憾就是下一次再去的动力。大多数遗憾是因为天气不好,或行程安排有所欠缺,导致某张想拍的照片没有拍到,只能下次再去。
行李:如果出门因为偶然的原因没有带上相机,你会不会觉得整个旅途都没有意思?
Lyra:(毫不犹豫地)哦,那我压根儿就不会去。
行李:对了,你们“远夏在路上”的公众号主要是谁写的呢?
Lyra:我们一起写,一起讨论要写什么,然后一起做一个提纲出来。
Eric:这个提纲会是很详细的那种,会细到每一段我们写什么,这个过程一般是我来做,最后写成文章是Lyra来做。写出来之后两个人再一人改一遍。
行李:其实你们更新频率还挺高的,而且体量还不小。
Lyra:对,图片体量最大。我其实在摄影上不是很下功夫,真正的风光摄影师是会做非常精细的构图布光这些,也会做大量的后期工作,我没有那么大兴趣和时间做后期,你看我照片量那么大就知道,哈哈哈。现在做公众号其实特别推动我这个拖延症患者去处理照片,变勤快多了。
行李:我看Lyra在公众号的介绍里说想去北冰洋挖石油,这是开玩笑还是真的?
Lyra:不是开玩笑,真的真的,哦对,这是我们另一个分歧对吧?
Eric:(无奈地)算了,我们去吧。
Lyra:哈哈,是这样,阿拉斯加北冰洋边有个石油小镇,非常工业气质,好多房子就是集装箱,我觉得那很神奇。我本身是学地质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挖石油的工程师日程是工作两周休息两周,特别适合我。我不需要双休日那两天,对我来说没用,我需要长假去玩儿而不是休息。
Eric:这一点我跟她不一样,那个油田没有人长住,都是飞机把人运过去工作再出来。因为成本很高,不能每周都运,所以去一次就连轴转两周然后休息两周,这种时间表对我来说很难想象。连续工作两周我大概会发疯,但Lyra就适应这样的节奏。
行李:接下来有什么安排吗?
Lyra:暂时想的就是去挖石油,但是这事儿也不可能干一辈子,不过到时候再说呗。
Eric:嗯,五年计划是搬去阿拉斯加,长远的还没有。

他们在路上的家。
感谢来自行李和黄菊姐的采访邀请,也感谢Geary的对谈和整理^^
关于远夏
远(Lyra) & 夏(Eric),2002年在中学相识,2010年夏天终于初次结伴旅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现同居旧金山,但很快就要居无定所浪迹天涯。
远
风光喵。十几年前跳了拍照的坑,近年来越陷越深。约伴时的独裁领队,旅行中的靠谱向导。2008年来美,足迹已经踏过全部50个州,和51/59个国家公园。斯坦福地球物理研究生在读,理想是去北冰洋岸边挖石油。
夏
风光喵专职司机/背包侠/经纪人。遇到风光喵之前是独行侠一枚,国内只有4个省没去过,在美国也走遍了50州。北大广告系不务正业4年,美国艺术管理硕士。业余乐手/律师/码农/会计/厨师……传说中的什么都会一点的那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