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摄影师探访中国“共产主义村庄”
网易图片 2016-02-17
河南漯河市南街村,只是三千多人口的村庄,却有着特殊政治意义。南街村迄今坚持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道路,村民们过的仍是几十年前一样的集体生活,每天高唱革命歌曲,呼喊毛时代的口号语录,村口还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巨型雕像。进入这个村庄,仿似进入时光隧道,回到四、五十年前的中国。摄影/Tim Fenby 编辑/封摆
1984年,在人民公社制度土崩瓦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挥巨大效力时,南街村却在支部书记王宏斌的领导下,选择了重走集体化经济的道路。图为毛泽东画像,旁边的标语是“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
南街村走集体道路的头十年,创造了经济增长2100倍的奇迹,1991年成为河南省第一个亿元村。1990年初,只有3800多名村民的南街村集团雇佣的员工已逾万人。图为斯大林画像。
《南方都市报》披露:南街村的高速经济增长不是靠自身积累,而是靠银行贷款。据称,当年南街村实际负债达17亿元。几大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后,因为南街村产生的不良信用记录,将其列入黑名单。图为一个颇有共产主义特色的雕塑。
从1991年成为河南省第一个“亿元村”,南街村走过了20年。银行断贷,资不抵债,曾试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明星村早已褪去光环。图为南街村一片废弃的工业场地。
2003年开始,数家上市银行向宣传坚持“红色路线”的南街村亮起了红灯。为了增加收入,2004年南街村开始开发“红色旅游”,复制了毛泽东故居、遵义会议旧址、西柏坡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景观。图为一名游客参观毛泽东故居复制品。
每年接待50万游客的南街村,投资770万元建设了热带珍奇植物园,内有500多种树种、上万株植物。图为花木从中的骆驼雕像。
图为公园内,人们正在游览拍照。
南街村,一直以来都被称为集体经济的代名词。村民完全依附于集体经济,如果不在集体内劳动,就丧失一切收入和福利待遇。图为毛泽东雕像。
在这1.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做生意等一切私有制经济的行为是被禁止的。图为大楼上挂着红色标语。
南街村为了体现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优越性,南街村修起了城墙,将自己与其他村庄隔开。
南街村一直实行“工资+供给”的分配制度,村民免费享受水、电、气、面粉、节假日食品、购物券、住房、上学、医疗等15项福利待遇。图为南街村正在拍婚纱照的人,在这里现代化的商业广告很是少见,不过人们的生活并不落后。
据中国经济网,南街村一位刘姓清洁工介绍,现在南街村一线工人工资由原来的两三百元涨到七八百元,外来工人每月一千一二百元,高级技术工最高可拿到三千元。而王宏斌等党委班子成员至今还拿着二百五十元的工资。
据中国经济网,近三年,南街村亏损企业的年亏损总额都在3000万元左右。顶着红色光环的南街村神话在很多人看来已经破灭。图为南街村植物园里的袋鼠雕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