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图片 2014-5-23
求医寄居客
摄影:吴芳 责编:介默 统筹:闻道刘 介默
在安徽省合肥市,有一条名为绩溪路的马路,这条路并不宽,但在当地却颇为知名。只因为它是去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必经之路。每天这条路都是车水马龙,拥挤不堪。在这拥挤的人群中,有很多是来自安徽各地,甚至全国各地的求医者。而在这些求医者中,很多人或者来自农村,他们或者因病所困,或者没有排上号,或者没有床位,不得不寄居在对面的家庭旅馆里。在一家叫作小康旅馆里,就寄居着很多这样的房客。图为来自安徽桐城市的父女寄居在8平方米房间里,父亲胡金启,62岁,女儿胡增芳,36岁,因患乳腺癌,四年前手术了,花了10万。此次过来化疗,已经两个多月,在医院住了12天,因经济原因随后回到旅馆里。
胡增芳躺在旅馆的房间里,不知道这种日子何时是个尽头,父亲照顾自己让她倍感内疚,而丈夫在外地打工,没有来源就无法看病,母亲在家照顾自己的孩子。
小康旅馆身在医院边,前来住宿的都是以看病的病人或者陪护病人的家属为主。小康旅馆的老板娘王晓娟说,病人和家属几乎占了 100%。在王晓娟看来,外地人进城不容易,更何况是看病,因此,前来住宿的能方便就方便。正因为这样,小康旅馆里的回头客也特别多。晚上7点,相比白天的繁忙,绩溪路已经安静了很多。王晓娟倚靠在一楼二楼之间的楼梯口的平台上,向绩溪路上张望,还有一个房间空着,她看看还有没有人前来住宿。42岁的王晓娟和丈夫解在安都是来自安庆,在绩溪路开旅馆已经6年多,接手这个旅馆只有一年多。
图为小康旅馆老板娘王晓娟用来记录房客资料的笔记本。小康旅馆是一个家庭式的小旅馆,总共20个房间,由住宅改建。面积从几平方到十几个平方不等,价格也从20元到50元不等。在小康旅馆里住宿的病人或者家属短的只有一天,长的一两个月,甚至更长,实在困难的,王晓娟也会减免一些费用。其实,对很多病人,王晓娟夫妻也很同情甚至为他们着急的,不过更多的时间里他们也很无奈。
在小康旅馆205房间里,25岁的叶卫刚刚做过放疗回来,静静地躺在床上,显得有些疲惫。窗外一束光线打在他的身上,让整个房间增加一丝温馨。房间里放满了行李包裹,还有电饭煲和生活用品,稍微有些凌乱。一旁,妻子已经给叶卫熬好粥,并将粥乘起来凉着。这段时间来,也叶卫只能用稀饭等流质类食物填肚子。现在叶卫每天要做的除了放疗,还有几个小时的点滴,于是剩余时间都呆在205房间。不过叶卫对自己还是充满着信心,无论如何都要坚持。
这是一间由阳台改的房间,狭小的空间里只容下一张单人床和一个当人桌子。而这一晚,储龙斌和父亲将在这间房间里度过。桌上放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两个花卷,这是父亲的晚餐,此前父亲已经吃掉一个花卷,而储龙斌则在小吃摊上吃了点别的。刚刚16岁的储龙斌来自安徽省岳西县莲云乡,2013年上学骑自行车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坏了肝脏,到上海做了肝脏缝合手术,花了二十多万,虽然报销了些,自家还是掏了十几万,负债累累。父子俩为了省钱,就住到小康旅馆里。“能省尽量省吧,吃饭填饱肚子就行,晚上不露宿就行。”
与储龙斌父子相比,37岁的宋连武住的则是一间由储藏室改的房间,面积也在4平方米左右,20元一晚。房间门很小,床紧挨着门,但对宋连武来说,能够放得下自己的身体即可。宋连武来自淮南丁集矿,常年的井下采矿,并没有多少机会出门,甚至连合肥也很少来。这次是因为爱人患上肾结石到合肥治疗才过来。在合肥的十几天时间里,因为照顾爱人,宋连武大多住在医院的走廊里,很难入睡,这几天岳母和妻姐过来,自己才有机会抽身到旅馆里好好睡上一宿。
50岁的王绪金,安庆岳西县人,因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病已经很多年了,在家里一直都看不好,到合肥来看看,这个房间只有四个多平米,25元一晚。
34岁的戚环来自安徽淮南谢家集,患鼻咽癌不能手术,只能接受放疗。2014年4月18日入院至今已经20多天,母亲和妻子带着9个月大的孩子一起来照顾。
37岁的陈世全来自安徽凤阳,孩子口齿不是很利索,到合肥求医,好不容易排上了队,但医生说先住院两个星期,然后再看,他觉得心里一点底都没有,现在是看能否找到熟人,能够快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