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3|回复: 1

[人世间] 《中国人的一天》第1379期:砂器传承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7 10: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图片  2013年10月10日
中国人的一天:砂器传承人
图/文 珑川


1.jpg
四川雅安市荥经砂器生产历史悠久,现已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名门”朱氏砂器第八代传承人朱庆平16岁入行,家里祖祖辈辈都干这行。图/文 珑川



2.jpg
天刚亮,“嘎吱嘎吱”的开门声就此起彼伏,当地百姓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店里的砂锅搬到国道旁,一层一层垒在一起,放眼望去,黑压压一片,绵延约1公里。搬完砂锅,村民才回屋梳洗打扮,这已成为当地的一种习惯。



3.jpg
说起砂器的历史,朱庆平是这里最了解的一个。据介绍,荥经六合乡古城村多粘土,砂器生产历史悠久。据1982年考古学家从当地发掘的秦汉文物考证,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砂器生产。



4.jpg
荥经砂器已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都不能适应现代化,近年来的荥经砂器发展一直处于萎缩期,并面临着传承断代的危险。



5.jpg
作为朱氏砂器厂厂长,朱庆平穿着却很朴素。“每天身上都脏兮兮的,只为方便干活,莫要见怪。”朱庆平卷着袖口笑着说,砂锅是他生活的一切。“无论是在厂里,还是在家里,我满脑子只有砂器,整天就想着如何让荥经砂器更上一层楼。”



6.jpg
荥经砂器的主要原料为粘土,土质细腻,粘性极强。其化学成份无污染,具有生态性。而此粘土仅荥经古城坪特有,具有唯一性。



7.jpg
当地一件陈列室,摆放着一些精美的砂器艺术品。



8.jpg
砂器厂大门。



9.jpg
砂器厂里的各个角楼都被打造得非常具有特色,就连厕所,也被各种砂器包围。



10.jpg
这是烧制砂器的窑子,每次都要加热到1000度高温,在这里,高温考验无疑是最大的考验。
 楼主| 发表于 2017-7-7 10: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砂器工人穿好传统的工作服,在简陋的烧制厂来回穿梭、忙碌着。准备迎接“砂器出炉”。



12.jpg
砂器出炉瞬间,红彤彤的砂器作品初显。



13.jpg
芦山地震给当时在厂里上班的工人很大的惊吓,也给朱庆平的砂器厂造成了严重损失,成千上万件产品被震毁。但地震不久就恢复了生产。



14.jpg
“这次地震,我们厂的砂器间接经济损失有上百万元人民币,停产了一个星期,许多订单都取消了。”朱氏砂器的“掌门人”朱庆平说,近一个月的砂器全毁了,厂房也不同程度受损,连烧砂器的两口窑子也有破损。



15.jpg
“通过这次地震,我们好多厂房要重新修建,太落后了,技术要改进,产品要更新。”朱庆平感慨道,之前也有打算扩大规模,但没想到震后反而提前了该计划,“逼”着他不得不改变。



16.jpg
砂器厂工人正在赶制一件印有中华龙的砂器作品。



17.jpg
朱庆平正在为中华龙贴上龙须。



18.jpg
一件看似简单的作品,要经过粉碎、筛料、搅拌、焙烧等10多个操作间,地上堆放着上千个大大小小的砂罐、药罐、花盆。每件砂器作品,传承人朱庆平都视之如宝。



19.jpg
砂器厂简陋的工作室,就在这里,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脱颖而出,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20.jpg
“老作坊的生产模式确实行不通,这次地震是一个教训。”朱庆平苦笑着说,将尝试新的路子去发展,恢复灾后生产。“海外许多华人都对荥经砂锅感兴趣,震后可能是一个新的机遇,我们也许会朝这方面发展,开拓国际平台。”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9 12:20 AM , Processed in 0.0290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