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节回顾:当拉达车驶出遮蔽的一瞬间,又响了一枪。只响了一枪,老王打的。这一枪之后,所有警察都不打了。因为拉达车的行进路线忽然变得诡异起来……
▼ 前篇:
中俄边境上的枪声 001
中俄边境上的枪声 002
中俄边境上的枪声 003
萨苏探案之神枪王局
老王回忆不起来是怎么拔枪的,他感觉好像是那枪自动地便跳到了自家手里,也没有瞄准,等到子弹出膛了,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开枪。

▲ 五四式手枪是一种我国警方大量装备的制式武器,但我几乎没听说谁对它的准确性给过积极评价,它更多的是一种震慑性武器,换句话说就是吓唬人的
但就是这样一种震慑性武器,到了老王手里居然也能出彩。这一枪出去,并没有和别人一样打得烟尘四起,好像没有打着什么,但拉达车突然向右一偏,速度锐减,带起一片烟尘,仿佛被拉住的惊马。
这显然是车况不正常之后司机在努力刹车。
然而接着这辆车又忽然转向左,其剧烈的程度如狂蟒摆尾,车头转了一百八十度,继续转向二百七十度的时候一头撞在了那堆柴禾上,熄火了。东北的柴禾垛都是如同小山一样的,居然被撞得天女散花一般,可见这辆车的冲击动能之大。
警察们没有再打,都被这辆车神奇的车技表演惊呆了。而这辆车变得如此古怪,显然都是因为老王那一枪之故。
“当时我们都是冲着那辆车的车胎开枪的,希望把它的轮胎打爆,这也是对付冲卡车辆的常规做法,不能先打人。不过,因为它车速快,我们打得都偏近,后来我们队长说,如果这一枪打完,对方的车向右边歪,这他能理解,那是右侧的车胎被打爆了,但这个先向右歪,然后左转弯是怎么回事儿,他从来没见过,琢磨不明白。”
到近前一看,车里的安全带起了作用,车里的人虽然没有受伤,但因为冲击力太强,还是陷入了不省人事的状态。经过调查,这辆车之所以冲卡,是因为车上装满了从俄罗斯来的走私物资,还有两张老虎皮。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猎杀老虎都是违法行为。至于该怎么处理,怎么判,因为是法院的事儿,老王就没印象了。

▲ 顺便说一句,我国查获的走私虎皮呈逐年下降趋势 ,不知是打击走私的力度增加了,还是老虎更少了
那么,这一枪怎么会让汽车跑出一个古怪的弧形线路呢?根据痕迹判断,老王这一枪打得太……神奇了——这颗子弹首先命中该车右后胎,当即造成其右后轮爆胎。而那颗子弹在击穿轮胎之后触地形成跳弹,飞起来后再次击中其左前车轮,这一次再次将车轮贯通,并引起左前轮爆胎。
这一枪,竟然把对方的两个车胎穿了四个眼。
右后轮爆胎,造成拉达车向右倾斜,肇事车的司机惊慌中刹车并向左打方向盘试图避免翻车,但这时左前轮也爆了。于是其车头左转之后轮毂直接触地,巨大的阻力造成其尾部向右甩,车体掉头并在剩余动能作用下前冲,最终撞上了柴禾垛。
队长检查完那辆已经撞成几何形状的拉达车(幸好油箱没有爆炸),回过头来不可思议地再看看老王,点头夸了一句:“一枪两中,我想要个秀才,没想到给了我个神枪手。”
老王神枪手的名声,就此传开。
不过,老王自己对这个外号并不怎么认可。他说那一枪运气的成分居多,因为平时实弹射击自己的水平也不怎么样,这是纯粹凭着感觉打的,打中一个轮胎勉强算是瞄得准,打中第二个轮胎,那只能说是老天爷的主意了。
对此我不能苟同,从此后老王一系列“神枪手”的纪录来说,这是一位对枪有着特殊感觉的人物,无论什么枪,到他手里都玩得出神入化。
据说,他的祖父曾是抗联三十二团李明顺团长的部下。

▲ 这位曾报号“天德”的团长出身绿林,自身枪法极好
李明顺的枪用得出色,出色到何种程度呢?战友回忆一次在敌后活动,李明顺隐蔽在老乡家里,他在屋里擦枪,刚把驳壳枪拆散了正要擦,忽然有人敲门。这在当时意味着很可能是敌人上门。
李明顺一面招呼一声来了,一面把那一大堆零件望大褂前襟里一裹,左手提着大襟,右手放在里面单手组装,从屋里走到院里,再走到门前,一面搭讪着,开门的瞬间,右手的枪已经装好了,枪口指向来人——还好来的是崔贤部队的战友。
这件事李明顺团长之子李勇证明其父确有这个本领。李明顺后来在依兰当公安局长,一时兴起蒙上眼睛组装驳壳枪算是李局长的保留节目。
这样一位玩枪的好手,选出来的“炮头”,手能潮得了吗?
我坚决地相信,对于武器的感觉是可以遗传的。
于是我对老王说您这是谦虚,好枪手凭的就是感觉,您还是枪玩得好。老王说不能这么讲,东北警察中有一批玩枪玩得好的,他不能算。
谁玩得好?您能举个例子吗?
老王想了想,说当年有一批吉林省的警察到他们这儿来追逃,里头有个刘局长,那个枪玩得真好。
好在哪儿呢?老王说一块儿打靶,几枪过后那位刘局长走到一边,对管理员说别打了,你们这里头有支枪有问题,你验一下。

他的级别高,管理员自然得尊重,不过检查良久,也没发现哪支枪有问题。
刘局长不信,让他用远程击发的方式一支一支地打,打到第三支,说停,就是它。
后来是用了探伤枪油,一刷上枪机便露出一条血红色的裂纹——这枪继续打下去,的确会出事。
老王感叹:“要靠油检查出来的机械疲劳,他竟然能听出来,你说他的枪玩得好不好?”
对这位刘局长,老王印象很深,并不仅仅因为他的枪法。那一年到他们那儿办案的这批吉林警察十分节俭。整个追逃过程中,已经当了中队长的老王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追捕逃犯,镇抚家属,对方也十分上道,表扬信就发了五六封……但是,案子都办完了,大家战友一场,难道不应该一起吃顿饭吗?
最后看他们实在没有这个意思,挂不住的老王决定自己设宴款待一下对方——当然这也有点儿表示有意见的意思。
不过,到对方住的招待所看过,老王深感意外——都到黑龙江一个多星期了,这些吉林的同行竟然还在泡带来的方便面充饥。
老王对此非常震惊,这个时代,部下跟着这样的领导,怎么个个毫无怨言的样子?
侧面打听才知道,他们县因为财政原因,竟有半年时间没发办公经费了,公安部门也是如此,这次出来办案,竟然是他们局长把给女儿看病的几千块钱垫上,才能出得了门。
这让弟兄们怎么舍得拿出钱来请客吃饭呢?
那一回,老王是诚心诚意请吉林的战友们到自己家,让媳妇做饭,好好地吃了一顿柴鸡炖蘑菇。
老王自始至终没说这位刘局长是谁,不过,听到这后面的事儿,我想我猜到他的身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