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5|回复: 0

[史地人物] 李舒:请带我穿越去参加他的生日派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 09: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带我穿越去参加他的生日派对 

 2016-03-04 李舒 山河小岁月

我最怕吃喜酒和寿宴。


第一是人多且杂,对我这样的“脸盲症”患者而言,迎面而来的陌生人简直可怕:“多日不见您还好?”我们见过吗?在哪里?我往往如木鸡旁呆坐,脸上简直渗出汗来了,可大脑还是一片空白,腮帮子抽搐着挤出一点笑容,那人倒又朝别处去了,吃完一顿饭,还是想不出是谁。


第二是菜难吃。寿宴和喜酒,一摆就是几十桌,上来的都是大锅菜,鱼是腥气的,肉几乎是凉的,汤勾了浓浓的芡,难以下咽。可即便是这样的菜,一端上来,十来双筷子都凑上去,瞬间便空了。这大约是因为来吃的人出了红包,不吃回点票价,实在有点不甘心。


当然,如果我能穿越,也有我十分想吃的寿宴。


最想吃的那顿,是1937年正月里,地点在隆福寺的福全馆。



△福全馆舞台


隆福寺已经今非昔比,1937年的人们说起隆福寺,大约等于今天北京人说三里屯,上海人说淮海路,南京人说夫子庙。据《日下旧闻考》记载,隆福寺“每月之九、十有庙市,百货骈阗,为庙市之冠”。福全馆缘起清末民初,乃是北京城当时有名的山东餐馆。这是一座几进的大院子,豪华气派,从餐具到菜肴,都十分讲究。拿手菜是水晶肘子和小鸡氽丸子。唐鲁孙先生最喜欢夏天带着朋友去吃,不入里面雅座,就在院子的大罩棚下面坐着,“来两斤竹叶青,弄一盘冷玉凝脂,晶莹透明的水晶肘儿下酒,倒别有一番风味。”


福全馆平时接待散客,冰心是这家饭馆的常客,这条街上的一家名叫“福全馆”的饭馆的常客,这大概是受到她的父亲谢葆璋的影响,因为这里自开业以来,便最受海军们的欢迎,其中一道名菜“萨豆腐”,是因为海军名将萨镇冰曾经加以指点而出名。有趣的是,如果你想吃饭馆里没有的菜色,可以叫小伙计去隔壁饭馆买,梁实秋就曾经在福全馆叫过便宜坊的烤鸭。




水晶肘子听起来很诱人,“萨豆腐”也颇为有趣,但最吸引人的,是福全馆里的那座大戏楼。当时的寿宴喜酒,除了酒筵上的排场,更讲究歌舞演出,专业一点讲,叫做“堂会”。堂会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饭庄,福全馆的牛气,便在于那座戏楼,十分精巧讲究,和专业戏园一般无二。有好菜,有好酒,更有好戏,这寿宴,便有些诱人了。


1937年正月里的那场寿宴,主人是“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这一年,他四十岁了。


张伯驹的爱好很多,第一便是唱戏。作为著名的余叔岩脑残粉,张伯驹有一个心愿,他想演一次《失空斩》,自己演诸葛亮,请余叔岩配演王平。这大约等于你唱《珠穆朗玛》,邀请彭麻麻给你在一旁和声,这件事的成功系数,确实不太大。


不过,张伯驹对于余叔岩的爱,那是杠杠的,余叔岩的钱存在张伯驹家的银行里,张伯驹给他最好的利息,还为他代买各种包赚不赔理财产品。所以,面对张伯驹的这个请求,余叔岩也不敢贸然拒绝,他见杨小楼也在座,就转移目标地找一个借口:“其实,我这个王平,倒是稀松平常,没什么了不起,又是本工戏。我很希望实现这出《失空斩》,如果烦杨老板来个马谡,那可就精彩了。”



△余叔岩

杨小楼一听,当然拒绝:“余三爷,您可真会开玩笑!第一,我不是本工;再说,我也没学过马谡,这哪是短时间学得会的呀?我可不敢接这个帖。”其实,余叔岩准知道杨小楼不会演马谡。他是故意如此说,以便小楼推却,他也就可以不接王平这个活儿了。


马谡这个角色,对杨小楼来说不是本工,余叔岩借杨小楼使了个“金蝉脱壳”之计,原以为杨小楼一定会推掉马谡,却忽略了杨的个性,也可以说是杨的弱点——他爱唱文戏。杨小楼是杨月楼之子,杨月楼是名重一时的文武老生,继程长庚掌理三庆部,他的猴戏也好,人称“杨猴子”。杨小楼家学渊源,他武戏演得比他父亲还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猴戏也演得出类拔萃,博得“小杨猴”的美誉。这两样都克绍箕裘了;就是他不会老生戏,终身引为遗憾!而总想有机会就露露老生戏。




另一边,张伯驹也多方努力,以一部汽车为代价,结果真的请来了杨小楼,这下,余叔岩也不能say no了。这次豪华版《失空斩》的消息传出去以后,这场寿宴便轰动全国,大家纷纷托关系给张伯驹送礼拜寿,为的是能听一听余叔岩的王平。


等到寿宴当天,福全馆中人山人海,盛况空前。水晶肘子倒没人在乎了,大家都看着台上的好角儿,作为当天最大主角的“寿星”张伯驹,每次出场除了至亲好友礼貌地鼓掌以外,大部分来宾都把他当作傀儡。他促成了这空前绝后的好配角的戏,出了票戏天下第一的风头,自己在演完之后,却不免有空虚之感了。



△演出当天的剧照


虽然空虚,张伯驹还是最感谢杨小楼的促成之恩,他除了信守诺言在戏后送杨小楼一部汽车外,还在杨小楼死后送了3000元的赙仪,并特别礼聘四川翰林傅增湘为杨小楼在牌位上“点主”,这在梨园的殡仪里别具殊荣。张伯驹自己的一时兴起,无意中却成了一代名角最后的辉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越来越多的名角退出舞台,这样的寿宴,确实空前绝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9 02:00 AM , Processed in 0.07686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