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复变化的中国国歌 | 从清朝到民国期间,中国的国歌就变化过许多次。 1896年,清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外交特使的身份出访欧美国家。当时的外交礼仪是每到一个国家,欢迎仪式上要分别演奏主宾国的国歌,但是当时清王朝并没有国歌这种东西……李鸿章出访法国的时候,急中生智随口唱了一首家乡安徽的庐剧小调。
结束了对法国的访问,大清使团又来到了美国,这时候的李鸿章有了经验,在奏完美国星条旗之歌之后,对诗人王建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上《茉莉花》的古曲,当作了当时的国歌。这大概也是《茉莉花》在海外如此出名的原因之一?

▲李鸿章
1911年10月4日,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国歌——《巩金瓯》。然而,清王朝很快便被辛亥革命推翻了,这首歌也成为了寿命最短的国歌。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蔡元培很快开始征集国歌,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五旗共和歌》入选了。

▲蔡元培 1915年12月19日袁世凯复辟帝制,他将5月23日创作好的国歌《中国雄立宇宙间》歌词中的“共和五族开尧天”改成了“勋华揖让开尧天”。 1922年1月,北洋政府国务院发布了新国歌,歌词采用了上古时代舜所作的《卿云歌》,经萧友梅谱曲。 1926年7月1日,黄埔军校军官廖干五所作的《国民革命歌》,曲调采用的是《两只老虎》!
歌词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如果用《两只老虎》的曲调唱,还真是朗朗上口! 1937年6月3日,国歌编制研究委员会批准了将《三民主义歌》作为国歌的提案,歌词出自孙中山在广州黄浦军校开学典礼上对师生的训词。据说,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这首歌被评选为世界最佳国歌之一。 《义勇军进行曲》本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后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被决定作为代国歌,代国歌的时间长了,也“转正”了。实际上在1978年3月5日,一度被改了歌词,但是最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歌词。2004年3月14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被写入了宪法修正案。 哪一款国歌最好听呢?
●●● 新媒体编辑 /新星、黄慧颖(实习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