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人民为了中国的熊猫疯魔,不过英国人民显然是“无聊”中的翘楚,英国下议院曾为了一个电话亭的样式,专门展开辩论。这个电话亭就是电影《One day》里女主角悄悄说“I miss you ”的电话亭。
红色电话亭这个最具代表性的英国建筑,从最初发挥寄托相思的功能,再到现在的路边摆设,它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随着时间的沉淀而愈加风情万种。

▲电影《One day》
| 这是一个将近100年的故事 |
为了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先给大家展示一个红色电话亭的演变一览图。

| 初具形状一代
1921年,第一代的电话亭(简称K1)被正式推出,这一款电话亭为木框镶玻璃结构,五颜六色,并不统一。K1的诞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他们认为k1造型丑陋,有损市容市貌。随着越来越多人抗议,皇家艺术委员会、皇家协会、英国建筑师协会最终建议以招标的方式对电话亭外观重新设计。

▲图为K1位于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市的政府厅广场
| 电话亭的真实鼻祖
1924年,英国三位知名的建筑设计师参与并提交了设计方案,贾莱斯.吉尔伯特.斯科特(Giles Gilbert Scott)的设计方案最终入选。他是英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红色电话亭之前,就曾因设计利物浦大教堂而名声大噪,之后还设计了巴特锡电厂等英国标志性的建筑物。
▲斯科特
斯科特在K2顶端加了一个圆顶,这个灵感来源于约翰·索恩的墓地纪念碑。

▲约翰·索恩的墓地纪念碑
斯科特本来是希望采用软钢作为制作材料,为电话亭的外表漆上银色,内部漆上水蓝色。但是当把图纸变成成品的时候,制作材料却变成了铸钢,外表漆上了红色。到了1926年,英国形成了k1和k2共存的局面,不同的是:k2只在伦敦安装使用,K1继续在其它地区使用。

▲图为k2电话亭
尽管斯科特的设计方案已经很精致巧妙了,喜欢精益求精的英国人还是不断地在“折腾”。斯科特之后又推出的k3版,k3成本比k2小,拥有乳白色的外表和红色的窗框。英国邮政又推出了“将油桶、邮票自动贩卖机整合在电话亭内”的k4版和“能够方便组装和拆卸”的k5版,但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图为k5电话亭
直到1935年,为了纪念乔治五世登基25周年,斯科特再次亲自设计了K6电话亭。K6版的特点是:将k2版整体缩小,去掉一些k2的修饰,并且加入了30年代的现代元素。K6版因其制作成本低,占用空间小而备受欢迎。

▲左为k6右为k2
尽管居民们对这款拥有红色外表的电话亭很抵触,但也许是越看越喜欢,情感逐渐加深,居民们甚至开始把这个当作英国的标志,并为之骄傲。
| 颜色和生存危机
1981年,英国邮政的电话业务变成了“英国电讯”,即BT(British Telecom)。BT集团为了强化自己的品牌,计划把所有电话亭漆成黄色,因为自己的logo色就是黄色。此消息引起了全国的不满,英国下议院为此还展开了专门辩论,最后因为阻力太大,这件事情也不了了之了。

▲英国电信logo
然而,BT集团还是不肯罢休,又计划着用KX100来替换原来的K6。这个计划再次引起全国愤怒,然而最终BT集团还是拆除了全国大部分的K2和K6电话亭。被拆除的电话亭有的远销海外,甚至变成了展览室、淋浴房、图书馆、医疗急救站、手机充电服务站等。
| 电影中的高颜值演员 |
颜值这么高,颜色这么亮,又是英国的标志性建筑物。红色电话亭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出现在电影中。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有一个桥段是,哈利要前往魔法部受审,魔法部的客用入口就是这个红色电话亭。当然,在现实中你是找不到这个红色电话亭的,因为它只是一个道具,不过你依旧可以在Great Scotland Yard找到类似的场景。

▲哈利波特在电话亭前

▲哈利波特与威利斯先生
在影片《帕丁顿熊》中,恶毒的博物馆馆长米莉森特为了把帕丁顿熊制成标本,正在电话亭中暗中偷窥。这个电话亭也是她与另一个想要抓帕丁顿熊的坏人,第一次相遇的地方。

▲图为博物馆馆长在电话亭中偷窥帕丁顿熊

▲图为博物馆馆长与另一反派角色在电话亭相遇
《碟中谍5:神秘国度》片段中也出现过红色电话亭,取景地是在Great Windmill Street。

▲图为阿汤哥给鹰眼哥打电话的场景
| 千变万化的电话亭 |
任何事物如果不改变是不可能永远适应时代的变化。英国人对于红色电话亭独有情钟,他们自然不会放任电话亭被时代淘汰。
2014 年, Red Kiosk 公司和英国电信公司合作,征求了英国东部城市布赖顿的议会的同意,花了三个月时间把电话亭翻新,他们给电话亭刷漆、换电线、换玻璃加上锁。除此之外,英国人把电话亭改成各式各样的小店、图书馆、银行取款机等等。
不得不感叹,他们对红色电话亭真是爱得深沉!

▲改装成咖啡店的k6

▲改装成图书馆的k6
▲电话亭坟墓

▲用作银行取款机

▲成为街头艺术摆设的电话亭
英国电话亭的翻新也许可以为中国胡同的翻新带来一点启示,不是吗?
●●●
新媒体编辑 / 新星、黄慧颖(实习生)
以上内容由《世界遗产地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