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9|回复: 0

[驰骋职场] 被同事“告黑状”,我该怎么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3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被同事“告黑状”,我该怎么办?

2017-04-13 熊太行 罗辑思维


IMG_2639.JPG

总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我的同事背后告我的黑状,我应该怎么办?”

几乎每次,都会看到“黑状”这两个字。这个词是不对的,对一个常见的行为不应该早早就有负面评价。

成年人和儿童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

儿童会觉得打小报告是不对的,或者某某做错了要告诉老师;成年人则不应该把打小报告简单的评论为对或者错,而应分情况讨论。

遗憾的是,很多人已经人近中年,仍然把打小报告当做一个“黑”手段。

我们都年轻过,小的时候看动画片也好,电视电影也好,总是希望自己好,对方坏。

但是成年之后,应该尽早认识,最关键的是:我希望我赢,对方输。

如果你喜欢说“黑状”两个字,说明你仍然认为:

  • 告状这件事是不义的;

  • 我对这事被告状很气愤;

  • 我不会采用这样的手法;

  • 我没拿到对方告状的证据。

这四点意味着:

  • 你限制了自己的手段;

  • 它影响了你的心情;

  • 你还不太清楚伤害来自哪里;

  • 你没有应对措施。

局面是如此严峻,而你却在到处找人分辩,说那件事根本没有发生过。这是“有”或者“没有”的事情吗?

背后挨了枪,要注意的事情很多:


1 放下情绪

情绪放下了,才能开始认认真真地分析利益。

黑泽明的电影《影武者》,讲的就是一个情绪影响判断的故事:

日本战国大军阀武田信玄在听说有盟友不愿意出兵相助的时候,反应很激烈。结果他的大将山县哈哈大笑:“你打了一辈子仗,搞了一辈子阴谋了,居然还为这种事生气,我劝你别征服天下了,回甲斐去做你的山猴子去吧。”

武田信玄听了也哈哈大笑,放下情绪的君臣开始研究攻城的事。

愤怒会冲昏人的头脑。后来,激进的少主接手了家业,他被愤怒和证明自己的怨念驱动着,冒进地展开决战,武田家迅速走向了灭亡。

情绪稳定,比能力强弱要重要多了。


2 调查清楚是谁干的

很少有人会告状而不留痕迹,事实上,大多数的控诉都是和你关系最恶劣、利益冲突最严重的人干的。

但是,这个查证的过程一定还要做。

倒不是怕冤枉你的对手。因为如果你们的矛盾已经近乎公开,这就是所谓的明枪。而你要防备的,是躲在明枪后面放的暗箭。

多排查那种利益上和你矛盾,性格上和你相差很远,但是现实中和你关系好像还不错的人。发现了新对手先别叫破,掂量一下危险程度,必要的时候可以和老对手联手。

职场上这种事情很多见。

为什么先不叫破,有几种情况能让我们占优势:

(1)别人的把柄我知道;

(2)别人暗算我,我事先知道;

(3)别人暗算我,我事后查清了;

(4)对手不知道我知道他的作为。


3 对所有指控一一回应

赤裸裸的造谣很容易失败,大多数的攻击是通过真话+隐瞒背景的方式来实现。故意隐瞒一件事的前言后语,就能造成很好的杀伤效果。

反击应该条理清楚,对所有指控一一回应。

没有的事情,明白说这句是造谣;

有一点影子的事情,解释清楚前因后果,要告诉领导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

做错了的事要认,不要撒谎,但可以引导争论焦点到别的地方。

撒谎只会让谎言越来越多,最后完全圆不过来。


4 正确认识“告状”

每个人的过错都是可以评点和汇报给领导的。除了工作内容,领导也要掌握各种情况、各种局面。

领导需要耳目,如果一个人提供很多中性的消息给他,他会非常乐意接受。

在这些消息里夹带私货,大多数的领导也明白,但是一般偶尔给竞争对手上点烂眼药,领导都不会觉得你是一个小人。

再三忍让,领导很可能觉得你缺少魄力或者认识上比较迟钝;相反,你告诉领导,对方在做对公司利益受损或者伤害领导利益的事,能够让领导对这个人的评价改变。

如果仅仅反映对方去见女网友,那就没有太多杀伤力。

生活中到处都是修行,一个人会告状,说明这个人能打探消息、分析局面。一个人告状的时候有说服力,一定也是思维缜密的人。

你仔细观察以告状而臭名远扬、无法被重用的人,会发现他们告状的最大问题是:

(1)不会取舍,堆砌一大堆的素材,有真有假;

(2)不分轻重,告状告不到重点上;

(3)高度情绪化,喜欢用“我觉得”这样的思维。

这就是告状方式不考虑领导体验,就会被领导逐渐边缘化,或者被领导当牌打。

要避免变成这样的人,控制告状的频率和次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如果你不喜欢告状,那要有机会让你和领导有更深度的交流和沟通,展示自己的三观和做事风格。

不要仅仅和领导只在工作的场合说话,陪着领导出差和出国,回来后会变得更近,就是这个道理。


5 不劝你用工作成绩说话

有些公众号喜欢贩卖鸡汤。比如,你说工作上被人暗算,它们会说:你还是要做强你自己。

这些大道理非常对,但是只傻干活是绝对不行的。

大家应该都看过奥运会吧,我把职场上的局面用项目类型来分类:

(1)射击型职场

射击比赛,一枪就是一枪,没打中就是没打中,裁判的因素比较小。

你要是做销售的,大家签单子拿钱,领导的主观评判用处不大。


(2)跳水型的职场

虽然有一定的规则,但最终就是裁判主观打分。

你要是做品牌活动、公关这样的工作,就要让领导满意,被别人告状了就要想办法找回来,要解释和说明。


(3)拳击型的职场

在一些野蛮生长的行业里比较多见。

本身就是领导让大家放手撕的,领导在胶着的时候有评价权,但是你直接击倒对方就万无一失了。

几种情况,复杂得很,应对措施都不同。简单说一句苦练内功,显然没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在拳击型的职场上,别人一拳一拳打你的脸,你还默念“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就熬不到还手的那一天。


6 叫破法

有些同事很得宠,或者自以为很得宠,你知道他在告状,但是没有证据,就有点无可奈何。那可以再试这一招——

叫破法:告诉全公司你们俩有私人恩怨。

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在他的《古拉格群岛》当中记录了一些斯大林时代苏联人应对告密者的办法。

当时的大学里,每个班都有克格勃安排的告密者。一个女老师认为一个女生是告密者,就对她特别好,百般关心,那个学生也受宠若惊,和她特别亲密。

斯大林死后,政治上有所松动了,老师和学生偶尔碰见了,老师说:“我当初觉得你是告密的,不然我才懒得理你呢。”女生愤然说:“我当年怕你是线人,看你那假模假样的笑,谁爱理你啊!”

她们终于放心地绝交了。

另外一个故事则更有启发:

有个女生确定了一个女告密者,这个告密者已经害得好几个人被带走送进古拉格了。她先下手为强,以抢男朋友一类的借口当众和女告密者撕了一次,还动了手。苏联的业余文化生活很缺乏,大家都看热闹。

女告密者去告她,不过这时候所有人都知道她俩的事,都是当笑话看。没人认真考虑告密者的提议。

跪舔告密者有的时候确实是一个解决方案,只是需要委屈自己。

有的时候把告密者和自己的恩怨公开,可能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决定应对了,就要放手去撕。

在一个群体里,公司在乎“团结”,领导提倡团结,但是我们知道,有的时候,不太团结,对领导是有利的。

打小报告的对手不在乎团结,然后你却要担心破坏团结,不肯跟对手撕,你是董事长,还是圣人?如果两样都不是,不要用“团结同事”这样的小学生行为规范,束缚住自己的手脚。

团结不是忍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把害群之马清理掉,自然就有了团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7 06:42 PM , Processed in 0.0791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