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5|回复: 0

[史地人物] 李舒:跟着杜月笙,学习搞个大轰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0 04: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跟着杜月笙,学习搞个大轰趴 

 2015-12-06 李舒 山河小岁月

今天是山河小岁月的第六十五次推送。


我的朋友圈拉黑标准里有一条铁律,凡浇灌一大段鸡汤后署名以下三人语录者,杀无赦:


杜月笙、张爱玲、崔永元。




我们杜老爷那么忙,会讲这种肉麻到死“爱背叛的女子,一生命薄”的废话吗?


帮帮忙好伐!


吾伲“水果月生”,有这个空么,好多卖多少莱阳梨了!!!(杜月笙早年还有一个可爱的绰号是“莱阳梨”,萌不萌!!)别这些话的人,难道不怕夜里被捆到麻袋里扔去黄浦江吗?




所以,在今天无意间看到了那条杜月笙语录之后,我决定说一说,吾伲杜老板八十年前在上海搞的那场大派对。


1931年,这个年份,所有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九一八”事变在这一年发生,中国在这一年陷入了上世纪最沉痛的苦难。但在1931年的辰光中,有一件事是旧上海的人不愿意忘记。无论哪一本上海编年史,都不会这件风光盛事,因为,它太招摇,太奢靡,太盛大了。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一年,“水果月生”家的祠堂建好了。“富贵不还乡,犹衣锦夜行”,当年的穷苦少年,可以还乡了。



△杜家祠堂


“孝思不匮”
国民党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贺。
“好义家风”
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贺。
“世德扬芬”
军政部长何应钦贺。
“慎终追远”
实业部长孔祥熙贺。

……


写祠堂记的是章太炎:


“杜之先生帝尧,夏时有列累,及周封于杜,为杜伯。其子湿叔……江南之杜自是始著也。高桥者,上海浦东之乡也。杜氏宅基地,盖不知几何世。其暑群日京兆。末孙朕自寒微起为任侠,以讨妖寇,有安集上海功,江南北豪杰皆宗之。始就高桥建祠堂把其父祖以上……”




描写这场盛典的文章不计其数,甚至还有专门著述的。去年,我为《绝版赏析》栏目撰写专题片《荀慧生日记》,在荀先生的日记里,有大量杜祠演出的实况记述。这是少有的第一手资料。所以,让我们从荀慧生的视觉,看一看,这场民国第一大爬梯。


原文首发于大家(ipress),略有增删。


以杜月笙在上海之地位,杜家祠堂落成纪念演出这样的大事,荀慧生没理由不参加。



然而,演出临近,他开始苦恼一件事。

荀慧生并不是特意从北京来沪参加杜祠落成纪念演出的。1931年4月11日,他就与言菊朋一起坐火车到上海演出,可以说,参加杜祠演出,是顺便的事情。荀慧生在上海的这期演出颇为成功,时常有“满座”、“加凳”之盛况。所以虽然杜家祠堂的派对重要,也不能耽误演出。



△荀慧生


杜家祠堂位于浦东郊外,那时无公交车可达。从高桥江边码头到祠堂,有8华里路程。为了接待客人,杜月笙的准备不可谓不充分。他专门修了一条柏油路,杜公馆备下15辆奥司汀轿车和150辆黄包车,专门负责接送客人。浦东高桥一带沿途没有路灯,就临时安装木柱,高悬起汽油灯,专供夜间照明之用。 为了到会的名角儿,杜月笙特别要求,从各个赌场抽调二十八个人,熬制五千两鸦片烟。又抽凋了十个人,专门伺候来参加堂会的名角们打泡抽烟(后来,这五千两鸦片膏第二天傍晚就抽光了,又赶熬了三千两,才应付过去)。



△杜月笙和孟小冬,纯粹为给你们看看杜老爷有多帅,那时候还没孟小冬啥事儿。


6月9日首日演出,从下午三点开始,荀慧生被排在第二出,和姜妙香演《鸿鸾禧》;前面一出是他的搭档言菊朋。



荀慧生《鸿鸾禧》剧照


这个安排可谓用心良苦,对荀慧生颇为照顾,演完仍有足够时间回到浦西再演。“朝里有人好办事”,当时负责戏提调的,乃是另一位沪上大佬张啸林,荀慧生正拜在他的门下。


△张啸林


因为心里有谱,荀慧生一开始还是从容的。这一天他十一点才起床,收拾好,就和言菊朋、马富禄等十馀人,分乘三辆汽车至太古码头。车到码头,是十一点四十分。

一下车,荀慧生惊呆了——“码头上待渡者,数近千人。俄顷,一小轮拖七小船至,众人争先恐后,拥挤不堪。”言菊朋因为要赶戏,随众人捷足先登。荀慧生没有挤上,于是打算等下一次渡轮。左等右等,等到下午两点一刻,居然还是不见船,大家饥肠辘辘,只好回到寓所。


△老上海码头


抵寓才十分钟,杜家派人来报,说已经雇了一艘小船,于是再次乘车开到码头,这时已经两点四十分。不知是因为风浪大还是什么人太多,轮渡居然开了一个小时才到浦东。到了彼岸,先坐公共汽车(荀慧生还买了一角钱的车票),开了二十分钟到高桥,司机说“路狭车不能进”,遂下车,雇了一辆人力车。还没坐多久,忽然看到杜家的送客小车,急招停,又开二十分钟,终于到了杜祠,这时,已经四点四十五分了。



△言菊朋


荀慧生以为自己要误戏,急急忙忙赶到后台,看见正在吃饼干的言菊朋,才发现这时候还没有开锣。他找到张啸林,说明自己晚上还有演出,如果这时候还没开戏,等到演完,估计要误了晚上的营业戏。张啸林真够意思,居然一口答应。


△从戏单上可以看到,荀慧生当日确实和姜妙香有《鸿鸾禧》,最后没有出演。


在折腾了一下午后,荀慧生一行人又往浦西赶——找车,找船,到家已经八点多,急忙忙吃了点东西,终于没误晚上的演出——九点半,买了票的观众们,还是如约看到了荀慧生的拿手戏《妒妇诀》。

https://res.wx.qq.com/mmbizwap/z ... sprite.2x26f1f1.png);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webkit-background-size: 37px; background-size: 37px; max-width: 100%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background-position: 0px 0px;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Courtesan Yu Tangchun: Aria E荀慧生 - Peking Opera Arias By Xun Huisheng: Vol. 4 (Jing Ju Da Shi Xun Huisheng Lao Chang Pian Quan Ji Si)

演出一直到半夜十二点三刻才结束。演员刚刚演出完,正在兴奋之中,都不会立刻睡觉,或宵夜,或闲聊,荀慧生也不例外。回家后,还和“白党”(注:荀慧生艺名“白牡丹”,他的粉丝团体便被称为“白党”)领袖舒舍予(注:不是老舍)、名丑王多寿聊天。王多寿从广东赶来参加杜祠演出,他告诉荀慧生,在去浦东路上,他看到不少趣闻:

“遇程砚秋、姜妙香乘人力车。又闻王又宸虽人力车亦不得乘,只好步行;又闻途中路窄而曲,有汽车翻身,落水一人,及江中小船被撞,船载二千人大呼救命事,刘玉泰腿被汽车撞伤,吴天翁在浦东道中携眷及小孩而小孩拉屎,天翁手上淋漓,长衫染作黄金色等等趣事。总之路途遥远,转换舟车十分不便,余虽未及演戏,却多若干见闻。据魏三云,杨小楼步行至杜祠,梅兰芳觅汽车不得,竟坐老汉所推之独轮小车,俗称老汉推车是也。”


用“老汉推车”这个词,荀慧生同学你也是够了!!!!!!!



荀慧生听了其他几位角儿的遭遇,这才感慨,自己这一天虽然没能在杜祠演出,但能够坐汽车,又赶上了晚上的营业戏,“实是万幸”。他更应该感到万幸的是,折腾了一天,为了观众而放弃了杜月笙的堂会,杜老板居然没有来找他的麻烦。


要知道,他的前辈谭鑫培,即使重病,仍旧被逼着去唱军阀陆荣廷的堂会,最后还因此断送了性命,相比之下,杜月笙实在是够意思。



△谭鑫培


在荀慧生感慨万千的夜晚,浦东高桥的杜家祠堂里灯火通明。张啸林感到很委屈,白天,他无辜挨了一耳光。

张啸林和杜月笙是拜把子兄弟,杜家祠堂落成这样的大事,张啸林当仁不让当起了总负责。堂会阵容豪华,一票难求,前排位置都成了贵宾席。当天,张啸林却发现了一个陌生面孔——那是一个其貌不扬、穿着军装的年轻军官,坐在了最前排的贵宾位。张啸林前去驱赶他离席,那人抬手就给了张啸林一记耳光。

张啸林何许人也。上海滩上,和黄金荣、杜月笙齐名的大亨。这等奇耻大辱,如何认得?张老板手下的弟兄刚要发表,却被闻讯赶开的杜月笙喝止,并且赶紧向年轻军官道歉——原来,他是张学良派来的代表。张啸林的耳光,算是白挨了。


杜祠落成合影。左起:杜月笙、黄金荣、王晓籁、虞洽卿、张嘯林;下:雪艳琴、杨小楼、龚云甫。


当然,能做大亨的人,绝对能忍常人之不能忍。大哥在办大事,其他的都是小事。张啸林虽然不满,更关心的是如何解决第一天人流渡江的问题。于是,杜月笙派出了一艘客轮,从黄浦江外滩直接开往高桥,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汽车和人力车,用于接送客人往来于高桥码头和杜宅之间。

6月10日,荀慧生显得格外淡定。晚上九点开戏之前,他在正兴饭馆吃了饭,又到著名西餐厅一品香“作弹球戏”。当晚的营业戏是《东吴女丈夫》,演的是孙尚香的故事。据说,因为上海滩绝大多数戏迷都跑去杜宅看堂会了,卖座大受影响,座位居然没有坐满。半夜十二点半,荀慧生一演完,就被杜宅派来的人借去,坐的是杜月笙给自己准备的轮船“月宝小轮”,“装潢设备均甚华丽”。凌晨两点四十五分到达杜祠,吃了一点张啸林准备的西点,立刻化妆。


荀慧生便装照


凌晨五点,荀慧生登场了,台下的观众近万人。这一天的戏码是全部《红鬃烈马》,荀慧生和龚云甫、梅兰芳、马连良合唱《银空山》、《大登殿》,荀慧生扮演代战公主。演完已是六点,荀慧生依旧比别的角儿受到了优待,因为“张师以自卧之床相让,而自睡于门口床上。”


6月11日,杜宅堂会第三日。这一天,荀慧生的压力有点大,他必须和时间赛跑,也要和体力抗衡。下午一点起床,两点半在杜祠堂会登台,与周信芳合演《战宛城》。三点戏毕,急急忙忙赶回浦西,已是晚上七点。九点演出营业戏《鸿鸾禧》,十二点半戏毕,再次坐船去杜宅。



△荀慧生《战宛城》,这是一出我很喜欢的中年妇女思春戏,以后八给你们听。


这一次,杜月笙亲自招待了荀慧生。杜宅堂会将达到三天中的顶峰,台下的观众翘首盼望——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生将合演《五花洞》,配戏的是“四大须生”之一的高庆奎(饰张天师)和著名净角演员金少山(饰包公)。这场戏不过四十分钟,观众们却看得如痴如醉,和往日堂会戏不同的是,另有明星影片公司派人摄制影片。荀慧生记载,“台上置炭精灯八座,摄片时八灯全启,光线射人不能逼视”。


说到《五花洞》,我额外吐个槽。这出戏讲的是武大郎与潘金莲因年月不好,离家去寻兄弟武松。途中遇到在五花洞修炼成精的妖精,妖精幻化成二人模样。真假武大郎、潘金莲难辨真伪,恰逢张天师巡视至此,以照妖镜辨出真伪,降服众妖。


https://res.wx.qq.com/mmbizwap/z ... sprite.2x26f1f1.png);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webkit-background-size: 37px; background-size: 37px; max-width: 100%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background-position: 0px 0px;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四五花洞程砚秋 - 京剧大师 程砚秋老唱片全集 Vol. 4

△四大名旦合唱《五花洞》,唱片背后是一次惨烈的旷古撕逼大战,以后八给你们听。


这出戏因为热闹,常在堂会中出演,原戏中有一真一假两对,后来越加越多,最常见有四对演,这时就叫“四五花洞”,六对演就叫“六五花洞”,八对演就叫“八五花洞”。最著名的是四大名旦录制的“四五花洞”,乃至许多人居然认为这出戏的名字应该叫《四五花洞》。比如下面这张照片,明明是“六五花洞”,超级多不用大脑的书里和文章里都写着“四五花洞”,实在好笑。



△六人演出的《五花洞》。左起:王幼卿、筱翠花、尚小云、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


这一天的戏结束,已经是6月12日清晨七点半。往日唱完还要吃饭聊天打麻将的荀慧生也撑不住了,急急忙忙回浦西,“倦极即寝”,连中午周信芳、赵如泉约的饭局都没有去,一直睡到晚上七点才起床——因为夜里还有营业戏。

而杜月笙家的派对依然没有结束,在北方名伶的“内棚演出”结束后,台上的戏仍旧在演,只不过换成了上海本地名角高雪樵、小杨月楼等。杜月笙摆了1200多桌酒席(8人一桌),宴请答谢本地乡亲,还吩咐帐房预备好大批毛巾、脸盆、灯笼和纪念章等礼物,作为纪念品相赠,纪念品上都印有“杜祠落成典礼”字样。


这场“流动的盛宴”似乎永远没有尽头。觥筹交错中,又有谁能想到,三个月后,“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之大,再也没有一个舞台,可以唱如此精彩的大戏。

杜月笙的这场派对,真可谓是绝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8 05:49 AM , Processed in 0.07112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