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2|回复: 0

[人世间] 《720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110接警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3 07: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110接警员
搜狐图片  2016-1-5


1.jpg
提到接警员,常人可能觉着很简单的接电话、挂电话工作,其实实际工作并不简单。他们需要在繁杂的声音中“去伪存真”,捕捉到最有价值的声音,在第一时间下达准确的布控指令。一个接警员一个班只敲电脑就数万下,说的话更是不计其数。他们每天的吃饭时间只有15分钟,有时一天下来忙的连口水都喝不上,回复电话有时候说到嗓子冒烟。如此高强度工作也给他们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目前,北京110报警服务台平均每天接警2万余起。而就2013年,110报警服务台通过快速反应抓获各类嫌疑人1.5万余名。他们这些平凡的身影已经成为维护社会治安,服务市民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图为1月5日,北京,110接警科三科科长张勇答复来电群众的电话。 韩萌 摄




2.jpg
110接警中心,除了来电接警,还有短信接警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据110不完全统计,每人每天有500多个来电咨询。图为1月5日范超、纪晓甜、张勇三人在一起核实信息,以便给群众的来电以准确的答复。来电咨询中,有很多是需要专业的民警来随时解答,这也对接警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




3.jpg
对于2006年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就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队伍并从事接警员岗位的范超来说,这10年的工作里,她学会了很多。如今她也成为了一个富有工作经验的模范“老人”。10年接警工作,她学会了怎么和报警人通过电话打交道,从电话中判断对方的性格、脾气,来引导群众怎么解决问题。刚刚开始工作时,她也因报警人在电话另一端不理性的谩骂觉着委屈。如今她已将“沟通”这门艺术练得‘炉火纯青’。 因为她工作细心认真,经验丰富,年轻同事们接到一些棘手的电话时,都会向范超求助。图为1月5日,范超在接听群众的来电。




4.jpg
110接警服务通过电话为群众提供提示、解答、咨询、引导、化解矛盾。据110统计,2014年共接听群众来电914万余次,呼入量比2013年上升3.2%。而要想做好工作,每一名接警员都必须有强大的内心。因为你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也许有时候只是迟疑了一秒钟,只是错过了一个字,其后果可能就是贻误战机,阴阳两隔。很多接警员都曾成为世上最后一个与报警人通话的人。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时间整理一下复杂的心情——哪怕只是几分钟,没有谁在那一秒看到眼泪,因为他(她)是真的勇士。一个接一个的电话接踵而来,他们仍要精力高度集中,头脑高速运转,手指快速操作来服务于电话那端。




5.jpg
范超觉得,自己在这个职位做的时间越长,感觉自己的胆子越来越小。以前自己是徒弟,可以请教师傅,现在不同了,她自己都不知不觉成了“老人”。同时,现在报警人的问题也越来越专业,自己除了学会怎么和人在电话中交流外,还需要自己有更多的法律等专业知识。




6.jpg
和范超仅一板之隔的另一朵警花纪晓甜,是范超的“徒弟”。她正在处理110短信报警。纪晓甜2014年公安大学毕业后,于2015年3月开始在北京勤务指挥部110接警中心三科工作。




7.jpg
有时接到一些信息,纪晓甜需要查阅一些文字资料,再给群众更准确的回复信息。这是一个极度严苛的岗位,它要求接警员不仅要通晓公安业务,还要成为“生活百事通”。为了不负重托,接警员们随时随地收集资料,充实自己。




8.jpg
纪晓甜说,入职一年来,她从范超身上学到了很多接警的规范,例如怎么引导报警人,如何解决报警人的疑问等。接警员们很难像刑侦干警那样冲在前线,也很难像派出所民警那样跟社区群众打交道,他们“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却倾听着无数百姓心声,家长里短。




9.jpg
工作上范超和纪晓甜坐在一起,在接听中遇到问题,纪晓甜也随时请教范超。纪晓甜越来越觉得,接警员这个职业对知识的要求非常广泛,她除了平时学习怎么处理来电接听外,还自学了心理学,学会如何和对方沟通。




10.jpg
工作之余,范超和纪晓甜是朋友,午饭后,两人在宿舍里稍微休息下,这也是他们唯一的一段放松缓解时间。




11.jpg
她们在一起也聊电影,谈书籍,分享身边新鲜事等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7 04:48 PM , Processed in 0.0746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