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缅北冲突下,与中国一境之隔的战场
网易图片 2017-03-23
与中国云南一境之隔的缅甸北部以优质的玉矿和木材资源闻名于世,但这里自1948年起就长期处在民族地方武装冲突的战争阴霾下。持续了60多年的武装冲突让缅北地区成为焦土,而2016年11月爆发的民地武装联合部队对政府军的新一轮冲突更是让许多缅北居民成为了无家可归的难民。摄影/赵明 编辑/骆雯雯
2016年11月20日,由缅甸北部四支少数民族组织克钦独立军(KIA)、果敢同盟军(MNDAA)、德昂民族解放军(TNLA)和若开军(AA)联合发起的针对缅甸政府军的攻击使缅北地区再次陷入连续的武装冲突。图为2017年3月3日,缅北民地武装克钦独立军解放区迈扎央市迈竹街附近,一名克钦独立军士兵在哨点赶回家的路上背着一把枪。他所在的克钦独立军是缅甸最大的民族自治武装之一,也是缅北实力最强的民族自治武装之一。这里的士兵“不管去到哪里都会背着自己的枪,方便随时准备战斗”。
但对于被各方民族武装占领的缅北,这次冲突仅仅是1948年缅甸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来,各民族武装为实现政治诉求长期与政府军对抗的武装冲突中的一次。图为2017年3月3日,距离迈扎央70多公里的一处帐篷外,一个民兵在整理自己的猎枪,帐篷内的两个青年人很好奇地看着。在克钦地区,家家户户都会有一把枪,既用于民兵参战,也用来打猎。
尽管2011年3月,吴登盛政府上台后,与各少数民族武装进行了民族和解谈判,但2015年元旦,缅北地区的战火因为克钦独立军、果敢同盟军与政府军之间的冲突再次点燃。图为2017年3月3日,迈扎央孟卡寨,这里距离前线阵地只有2公里,2015年战火重燃后老百姓被迫逃离。一所荒废了多年的房子已经破旧不堪,庭院里长满了杂草,只有稻草人依旧在等待主人归来。
持续不断的战争和冲突让缅北成了战区,大部分人都被迫逃离家园,成为了战争难民。在迈扎央孟卡寨,很多村民逃难时只带走了几件衣服和些许的生活必需品,留下一片狼藉。图为一个废弃的屋子里婴儿车停在房间的一角。
一位难民描述逃难时的情景时说:“当时炮声一直响不停,人活着跑出来就已经是万幸了。”图为废弃的屋子里摔碎在地上的电视机。
19世纪末,基督教在缅甸克钦地区传播,使这里的大部分民众都成为信徒。图为一处荒废了多年的村民家里,墙上挂满了耶稣像。
在迈扎央孟卡寨,一座距离阵地仅200多米的教堂由于战争不得不被荒废。但每逢礼拜日,仍会有几个老人冒险赶来教堂做礼拜,他们祈祷最多的是希望战争尽快结束。
逃离的难民被就近安排在了难民安置营。图为2017年3月3日,迈扎央市华桃寨难民营安置区,中午时分一对母子在家门口吃饭。
华桃寨难民营的所在地原本是一个木材厂,2011年战争开始后木材厂倒闭,随后被改建成了难民营。图为迈扎央市华桃寨难民营安置区,由木板搭制成的房子里挂着一幅耶稣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