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言论自由》(Freedom of Speech (1943))中,一位工人阶级男子站在市政厅会议的观众席上,热情洋溢地发表着观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认真聆听。他可以自由地说出他所相信的事情。罗斯福对“四大自由”是这样定义的:“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有发表言论和表达观点的自由。”当时在欧洲,“言论自由”已被纳粹几乎赶尽杀绝。
《免于匮乏的自由》(Freedom from Want)描绘的是著名的感恩节场景,在美国自由之光的沐浴下,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然而,这绝不是简单的乐观民族主义,而是阐释出罗斯福关于经济正义的理想:“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有免于匮乏的自由。从世界范围来说,就是经济上的融洽关系,它将保证每个国家为自己的公民提供安康的生活环境。”
很明显,罗斯福希望1930年代的关税壁垒和经济国家主义能让位于健康的全球贸易。
《免于匮乏的自由》Freedom from Want
在《免除恐惧的自由》(Freedom from Fear)中,洛克威尔描绘了一对夫妻在夜晚为入睡的孩子们盖被子的画面。罗斯福的承诺是,这个世界将没有战争或不再受到战争的威胁:“从世界范围来说,就是进行彻底裁军,达到任何国家都没有能力发动武装侵略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