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3|回复: 0

专研双胞胎 西格教授破迷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4 09: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03-04 20:04世界日报 记者王善言/橙县报导


photo (10).jpg
富乐顿州大教授西格专门研究双胞胎的差异。 (记者王善言/摄影)



近月以来英文媒体先后报导两宗被老美收养的中国孩子,赫然发现跟别人「撞脸」,才知道有孪生手足,被其他家庭收养的喜事。 在这两宗报导背后,加州州立富乐顿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暨双胞胎研究中心创办人和主任西格 (Nancy Segal),均参与其间并提供媒体重要信息。 从事双胞胎研究多年的西格,目前即针对20对来自中国大陆,被不同美国家庭收养的双胞胎进行研究。


根据她的研究结果,基因对于成长于不同家庭的同卵双胞胎的行为及想法,扮演比过去研究更重要的角色。 目前针对中国双胞胎的研究仍在继续进行,相信结果将左证这项看法,她明年打算写成一本书。 研究对象除了家长主动找上门,也有她自己写信找来案例。

她当年开始研究时,许多研究员认为,环境是决定个人行为的主要因素,基因只扮演相对较不重要的角色。 但她的研究结果却显示,生物学可能值得给予更多考虑。

她最近将出版第五本与双胞胎有关的书「双胞胎的迷思」(Twin Mythconceptions),书中指出世人对双胞胎的迷思,如有人迷思异卵双胞胎隔代才会发生,但她的研究发现并无固定模式,如有的家庭每代都会出现异卵双胞胎。 另有迷思是许多人都认为双胞胎出生时间差不多,但她的研究发现有些双胞胎可以相差一星期或一个月才出生。

还有迷思认为双胞胎学业平均表现较一般人差,但她的研究发现并非如此。 另有迷思认为双胞胎最好不要分在同一个班级,以免分心,但她的研究发现双胞胎若放在一起,表现会更好。

2004-2005学年度荣获富乐顿州大杰出教授的西格指出,会投身于双胞胎研究,与她大学四年级修心理课时,写了一篇双胞胎报告,且自身是异卵双胞胎有关,发觉这个主题很有趣,成长时虽有一个晚她七分钟出生的妹妹,但两人不管是发质、个性及身材都迥异。 但她发现学校里的同卵双胞胎,长像及个性都很相近,且之间好像有某种牢不可分的纽带,不像她和双胞胎妹妹不是那么亲近。

她当时年纪还小尚不知道有基因一事,长大后才逐渐了解,她在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后研究时,即以在不同家庭成长的双胞胎做为研究主题。

她在心理学家Thomas Bouchard指导下,针对不同家庭成长的137对成人双胞胎做研究,其中81对是同卵双胞胎,56对异卵双胞胎。 这项花了她九年时间的研究发现,基因比任何可以想象到的原因都重要,对同卵双胞胎来说,不管是在同一个家庭或不同家庭成长,他们的行为特征远比异卵双胞胎相似。 譬如以侵略性来说,即使是分开成长的同卵双胞胎,展现出的侵略性,和在同一个家庭成长的同卵双胞胎竟然一样。

西格说,虽然基因是家庭成员相似性的主要因素,但社会因素也占部分原因。 行为就是基因和环境的复杂组合,没有行为是肇因于100%基因,没有一对同卵双胞胎完全相同,差异应该来自其他地方,如非共享的环境经验,就可能是两者差异原因。

迄今已在心理期刊发表过百余篇文章,并曾接受多家主流媒体采访的西格说,她每次出版书以后,就会收到很多正面回响,因为大家都对双胞胎这个主题很有兴趣。 相关研究不单符合人们的兴趣,并有科学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0-2 09:51 AM , Processed in 0.0637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