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7.03.05
摄影师离开逼仄单元楼 住乡间老屋
本期作者:赵钢
摄影师赵钢曾住在普通的单元房里,直到有一天,他厌倦了在城市里的奔波消耗、单元楼狭窄逼仄的生活空间,带着妻子和孩子,住进了在乡下租的老房子。
我是一个有院子情节的人,从小生活在哈尔滨,住的就是有大院子的俄式砖房。那些房子原本是中东铁路员工的住宅,后来成为铁路局的房产,下分给铁路员工居住。高大的砖房冬暖夏凉,有凉亭有酒窖,外面的院子有三百多平米。13岁那年,那些老建筑被拆,我住进了单元房。直到有一天,我厌倦了在城市里的奔波消耗、单元楼狭窄逼仄的生活空间,我决定做一些改变。(图/文 赵钢)
我和妻子丁丁先后从杂志社辞职,成为自由摄影师。儿子转学到北京城五环外的一所华德福学校,我们也面临工作地、居住地、孩子上学这三者的选择。丁丁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和我几乎一致,所以我们搬到乡下。
2013年底,通过朋友介绍,我们选择了顺义区北边离高速公路不远的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子只有五十几户人家,整洁安静。已经居住在这里的几户“城里人”,都是追求生活质量的生活家。
我们租了一个小院子安顿下来。刚刚进村居住的时候,还有一些不适应,这个村子,连一个商店都没有!它不通公交,买生活必需品要去三公里外的镇上。冬天取暖,要自己烧锅炉,餐厅要烧壁炉才能暖和。还好我是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人,很快习惯了这种生活。
过着居住在院子里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恬静的乡村生活,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极好的滋养。
度过了最初几个月的适应期,春天来的时候,我们开始享受天高地阔的乡村生活。
村子周围的农田都种上了树,出村子就是树林和花海,很多小路纵横交错,最适宜骑车、散步。最重要的是,远离城市,这里宁静、空气也好很多。习惯了每天可以看到地平线的日子,再也回不到拥挤喧闹的城市了。
村子离山很近,离开村子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有很多优美的去处,尽情享受自然。
我们选择乡村生活,并不是避世隐居。住在乡下,对我们来说反而拓展了生活的内容。现代社会信息通畅,不论居住在哪里,都可以与城市同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