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免说
今天缺点三人组去看了《爱乐之城 La La Land》点映场。小白免第五遍看,还是热泪盈眶。千万不要被那些包装成影评的鸡汤文毒害了,什么不要跟前任去看,看完男默女泪——他们根本没 get 到点!
当然你可以把《爱乐之城》当做一部美好的爱情片去看,导演 Damien Chazelle 确实讲了个很棒的爱情故事。但那些关于梦想、爵士乐、电影、好莱坞的闪亮瞬间,才是让它与众不同的地方。

《爱乐之城》是一部歌舞片,而歌舞片是好莱坞失落的荣耀。
Damien Chazelle 和 Ryan Gosling 最早见面的时候,一起聊到了对《雨中曲 Singing in the Rain》那样的 50 年代的米高梅歌舞片痴迷——遇到知音的二人一拍即合,决定搞起这个野心勃勃的复古的项目。

《爱乐之城》中高司令弹钢琴的场景都是本人完成,没有用替身
20 世纪 30 年代,最初的同时具有音乐伴奏和人物对白的电影出现。有声电影技术的发展和利益的驱动,大量的音乐剧涌现出来,1927 年华纳兄弟的《爵士歌王 The Jazz Singer》就是第一部拥有现场和非现场音乐,并带有人物对白的电影,取得了轰动。著名的《雨中曲》(1952年)讲的就是一个传统的无声电影制片厂老板看到《爵士歌王》的成功,自己决心也要转型去做一部伟大的歌舞片的故事。

《雨中曲》,1952
「关于电影的电影」是 Damien 在构思《爱乐之城》最初时候的动机。除了雨中曲,相似的经典作品还有 A Star is Born,导演特别喜欢 Judy Garland 和 James Mason 的版本,讲述了一个中年失意的电影明星帮助一个年轻女歌手走上星途的故事。

和时尚一样,歌舞片的发展也是螺旋的上升。到了 70 年代 ,音乐剧的好时候过去了——人们对无休止的浮夸表演和虚假浪漫厌倦不堪。受众更想看反应现实的题材,于是,歌舞剧变成了一个小门类。于是,歌舞片第一次「过时」。
但只有过时之后再回来的,才能成为经典。随着 80 年代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繁荣,一批音乐剧改编电影登上银幕。但歌舞片持续至今的生命力,却焕发在了动画片里。迪士尼的《小美人鱼》、《阿拉丁》以及尽人皆知的《狮子王》,都闪烁着歌舞片的身影。也许,只有动画片才能最完美地抹去歌舞片那个时代的种族歧视、物化女性的不合时宜,只留下它华美的那个内核吧。

Damien Chazelle 在《爱乐之城》片场
时至今日,歌舞片和西部片一样,成为了一种怀旧的语言,它本身的气味,像一瓶香水,而不再是一个真实的女人。重温好莱坞明亮的色彩和顿挫的节奏,歌舞片的「老旧」,是风衣礼帽,是左轮手枪。人们欣赏《芝加哥》、《歌剧魅影》、《理发师陶德》这些当代歌舞片,广告里家庭主妇们载歌载舞地拿起一袋袋洗衣粉……某种意义上是以旧日模糊的记忆,身体的本能为工具,讲述新的故事。
《爱乐之城》在毫不掩饰地致敬旧日歌舞片的同时,完美地拿捏了唱段与文戏的衔接。二人在开阔的马路、公路甚至星空上翩翩起舞,但中间穿插着的是非常生活化的,甚至有些幽闭、压抑的生活场景。老板炒 Seb 鱿鱼,Mia 和 Seb 住在狭窄昏暗的小卧室里,因为工作的事情面对面的争吵……这些细分把两个人物支撑起来,可信、令人感同身受,但没有减损歌舞部分的舒展。

这个场景太美了,应该放到介绍人类文明的资料里,送给外星人
歌舞片已经变成了电影这座博物馆里的一个精美的摆件,《爱乐之城》却恰恰要用它来讲述一个心碎的故事:不是 Mia 和 Seb 爱上彼此,而是 Mia 爱上电影,Seb 爱上音乐……他们为之付出的那些代价。
导演 Damien Chazelle 接受采访时说,这个话题让他着迷。从《爆裂鼓手》到《爱乐之城》,讲述的都是一个人为自己的追求所付出的代价。这并不是什么高明的立意,但它映射出每一个观众的人生——每一个选择,都让我们失去一个可能,可正是这一连串选择,让我们成为今天的自己。在北美观影的朋友发现,很多白发苍苍的叔叔阿姨们感动到流泪,久久不愿离去。是 Mia 和 Seb 让他们想起了自己年轻时代没有结果的爱情?还是在路灯下的翩翩起舞,二人手扶月光,走入星空的梦幻场景,让他们找回了米高梅时代的华丽与感动?

今天的荧幕上有太多太多「聪明」的电影。脑洞大开的科幻,山路十八弯的悬疑……还有炸裂的特效,也从未放弃给我们「神迹降临」般体验的尝试,尽管不少尝试离我们内心太远,不免让人昏昏欲睡。
《爱乐之城》不聪明,也不炸裂。它浮夸而有节制,美丽而少机巧,它是一个虚构的爱情故事,但某种意义上说,Mia 和 Seb 的内心世界,比任何纪录片都更加写实。它不是给一个族群,而是给所有人的。感谢《爱乐之城》给我一个机会穿越时空,回到我们还没看惯「所有那些套路」的歌舞片黄金时代,见证一段浪漫。
而浪漫本身就是正义。
2 月 14 号情人节,不妨去电影院,重温爱,梦想,和好莱坞歌舞片的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