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1|回复: 11

[中华瑰宝] 【探索·发现】2017考古进行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8 08: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山曾国古墓(上)

2016年10月,湖北省京山县苏家垄曾国古墓群新一轮的抢救性发掘已经开始5个多月。此时,距离上世纪60年代首次在这裡出土西周高等级青铜礼器,已经过去整整50年。排布在苏家垄高地上的墓葬以中小型为主,其中规格较大的60号、79号和88号墓,它们的发掘尤为关键。11月10日,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一周天气晴好,考古队首先清理垮塌程度较小的60号墓。60号墓很快便有器物显现出来,精美的纹饰让考古人员兴奋异常。挑灯夜战的考古队最终发现,这是一座5鼎4簋的高等级贵族墓。

2016年10月,湖北省京山县苏家垄曾国古墓群新一轮的抢救性发掘已经开始5个多月。此时,距离上世纪60年代首次在这裡出土西周高等级青铜礼器,已经过去整整50年。在1500平方米的发掘面上,100多座大小墓葬和8个车、马坑已经完全显露出来,考古人员依据迹象判断,它们的年代应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这一时段。排布在苏家垄高地上的100多座墓葬以中小型为主,其中规格较大的60号、79号和88号墓,由于其附近都有车马坑的存在。因此,它们的发掘尤为关键。而在1966年出土9鼎7簋的地方是否还能留有一些线索,考古人员计划在当年的出土地点寻找蛛丝马迹。进入11月份,持续的降水所导致的垮塌,使得三座大墓的发掘一再延迟。这为考古人员判定墓地的性质增加了困难。11月10日,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一周天气晴好,考古队决定抓住时机,首先清理垮塌程度较小的60号墓。保存完好的60号墓,很快便有器物显现出来,精美的纹饰让考古人员兴奋异常。降雨正逐渐逼近,60号墓的发掘也在紧张进行。由于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器物清理,60号墓始终没有发现更多确定墓主人身份的铭文。降水的前锋已经抵达,挑灯夜战考古队最终发现,这是一座5鼎4簋的高等级贵族墓。11月18日,降水如约而至。后续两座大墓的发掘何时才能展开?考古队员们只能耐心等待天气的晴好。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08: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山曾国古墓(下)

赶在降水之前完成的60号墓,最终确定是一座五鼎四簋的古代曾国高等级贵族墓。持续的晴好天气,考古队员发现填满79号墓室的是保存状况极为完好的成套的青铜器。考古人员初步判定,79号墓的级别与60号墓相当,79号墓的这批青铜器上很可能存有铭文。79号墓紧张清理的同时,88号墓的掘进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88号墓是整个墓区已经探明的开口尺寸最大的一座墓葬,它与79号墓位置相邻,规模相当。88号墓的发掘突然出现异常现象,考古队员发现了一个盗洞。考古人员从逐渐清理出的器物,79号墓的主人基本确定,而开口尺寸最大的88号墓,并不是预判中的级别最高的墓葬,而很有可能是79号墓墓主人的夫人墓。

赶在降水之前完成的60 号墓,给了考古人员极大的鼓舞。接下来,他们需要寻找合适的天气节点,继续展开79号墓和88号墓的发掘,它们对于判定这处古墓群的性质极为重要。持续的晴好天气,79号墓的推进速度异常惊人。填满79号墓室的是保存状况极为完好的成套的青铜器。5鼎4簋,考古人员初步判定,79号墓的级别与60号墓相当。但是,与60号墓不同的是,79号墓的这批青铜器上很可能存有铭文。这将为破解墓主人的身份提供重要的线索。就在79号墓紧张清理的同时,88号墓的掘进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88号墓是整个墓区已经探明的开口尺寸最大的一座墓葬,它与79号墓位置相邻,规模相当,二者之间会是什麽关係呢?考古发掘的魅力就在于,答桉永远出乎意料。考古人员从逐渐清理出的器物判断,开口尺寸最大的88号墓,并不是预判中的级别最高的墓葬,而很有可能是79号墓墓主人的夫人墓。考古人员发现,随着发掘工作的持续深入,苏家垄古墓群,这处扼守在随枣走廊东大门的曾国遗址,正在为人们更清楚的认识和判定这个西周时期的南方诸侯国提供最新鲜的材料。2016年底,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考古人员坚信,有关这处曾国古墓群的诸多谜题将很快找到答桉。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08: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7-2-11 01:33 PM 编辑

2017考古进行时——狼塔寻踪

「摇钱树」是没有人不爱的,在四川西昌青铜时代墓葬现场,却发掘出印记着斯基泰文化的一尊青铜摇钱树。而斯基泰文化是古时新疆的主流文化,千山万水之外的四川西昌怎麽会有这一文化印记呢?莫非是这西域的摇钱树更能带来祥瑞之意?在新疆呼图壁县的天山深处,当地牧民称作康家石门子之地,有一处石壁,褐色的身躯威严挺拔,高耸入云,如同欧洲中世纪的城堡。石壁上赫然印刻着一面巨幅岩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0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考古进行时——黑土下的无头桉

2016年5月10日上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在朝阳市的北侧的半拉山展开发掘。发掘工作首先是清理现场的表层积土。2016年5月14日,发掘工作紧张的进行着,在表层的积石层被清理之后,考古人员有了新的发现,在发掘现场北侧的几个探方中,积石层下的黑土层中散布着大量的红色陶器残片。
2016年6月14日,考古队员在一处无头墓中找到玉猪龙 玉璧 石钺等物,无头墓主人的身份变得扑朔迷离。由于无头墓的尸体属于男性,又有如此规格的随葬品,难道这个无头墓的主人是一位男性王者?可是遗迹已经被鉴定,属于红山文化遗迹类型。当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部落的王者应该是女性,那这个位于半拉山的红山文化遗址中,怎麽会有一个男性的王者,并且这个王者的头颅去了哪裡?
考古队员围绕红山文化类型特点,以及那个失踪的头颅展开剥丝抽茧般的发掘工作。
在这之后,考古队员们相继找到了马蹄桶 玉芯 男性石刻人头像等物,并在现场还找到了夫妻合葬墓。2016年9月,持续近半年的半拉山遗迹现场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眼前的证据表明,半拉山遗迹的红山文化遗址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价值,在这裡充分表明瞭当时的人们正处于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型的关键的历史时期,对于那个黑土下的无头桉考古队员们还在进一步探究。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考古进行时——古寺地宫发掘记

在上海青浦区,有这样一个小镇,它是上海最早的贸易港口,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也是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始发港之一,这裡就是青龙镇。据史书记载,北宋年间青龙镇有南北两寺。宋代高僧灵鉴在《隆平寺宝塔铭》有云:「若建是塔,中安舍利」。这座建于北宋的千年古塔究竟处于上海青龙镇哪个位置?是否真如灵鉴所说,安放着舍利?敬请收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2 1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考古进行时——海昏侯大墓考古发掘现场(六)

您知道江西南昌的西汉海昏侯大墓吗?躺在这裡的人,是第一代海昏侯、曾经的西汉皇帝刘贺。虽然骨骸朽毁严重,状如朽木,但牙齿却真真切切地存留了下来。更为奇怪的是,考古队员在刘贺的胃部採集到了许多瓜子一样的东西。 满口的帝王牙齿,是海昏侯大墓发掘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首先,通过牙齿我们可以鉴定刘贺的年龄,可以知道他平时喜欢吃什麽样的食物。其次,根据牙齿,我们还可以推测他患有什麽病症。对牙齿DNA的分析,揭露出刘贺怎样的身世?刘贺墓中的玉璧有哪些特殊之处?刘贺吞食的香瓜会不会被人下了毒?
  2016年3月,将海昏侯大墓中刘贺的棺柩整体打包运回1千米之外的考古实验室以后,全新的实验室考古发掘进入到了紧张的倒计时阶段。不同于大墓现场,实验室恆温、恆湿、恆定。实验室负责人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权威实验室考古专家李存信副研究员,发掘团队,一位博士后、三个硕士。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考古进行时」摄制组被特许做独家全程跟踪记录。
  打开棺柩,呈现在考古人员面前的是大大小小十几枚精美的玉璧,实验室考古发掘从揭取玉璧入手。揭取刘贺腹部的玉璧,露出了许多小巧的挂饰,有琥珀的小老虎、极品和田白玉的玉觹、玉管。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枚龙形带鈎竟然显现着春秋时期通行的印记,更让人惊诧的是,带鈎由不同质地的四部分拼凑而成。揭取刘贺裆部的玉璧,又现「意外」,剔去淤泥现出灰绿色的肛塞,以做工看这又是一件春秋时期的遗物,令人忍俊不禁的是,肛塞上密布着谷纹,这是一件春秋时期的挂饰,先辈的挂饰被刘贺用作了堵塞肛门。继续提取,考古人员惊诧不断,在刘贺的食道处、胃部和肛门部位分别现出了香瓜子,可以肯定的是,刘贺临死前一直在吃香瓜,刘贺临终为什麽要大嚼香瓜,香瓜会不会被人下了毒?千古之谜终将被揭开。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5 07: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考古进行时——海昏侯大墓考古发掘现场(七)

2016年6月,随葬在刘贺棺柩里的玉璧被提取完成,棺内现出了相互间有金箔连缀的长方形玉片,有学者推测,当过27天西汉皇帝的刘贺死时是穿着金缕玉衣下的葬,另有学者认为,刘贺死时仅为侯没资格穿玉衣入殓。接下来的发掘印证了后者的说法,玉片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如果是玉衣的话,玉片绝不会雷同,根据玉片的形制,考古人员认定,刘贺死时是躺在玉席上的。玉片的「身份」被确定了。接下来,清理内棺淤泥,揭取玉席,令考古队员始料不及的是,刘贺脚部的玉片朽毁得如同泥土,既然为玉,缘何朽毁呢?提取样品,就地检测,结果是铺在刘贺身下的并非玉席,而是琉璃席。琉璃朽毁严重,考古人员採用最新的科技手段---薄荷醇方式提取。提取琉璃席的过程中,考古人员在棺柩的边上「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深嵌于棺板的水晶挂珠,挂珠呈六稜形鸽蛋般大小,极其精美。提取完琉璃席,棺底板上惊现出整整一百枚金饼。在大墓发掘时,曾出现过写有「南藩海昏侯酎黄金一斤」墨书字迹的金饼,随葬在内棺的金饼会不会也有字迹呢?依次揭取金饼,考古人员当真发现了有字的金饼,不过,并非墨书,而是用利器刻上去的,令考古人员费解的是,多数字迹的涵义一时间难以读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5 07: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考古进行时——消失的车师牙帐

2016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牵头的,有多个学科专家组成的联合科考队进入天山,沿着车师古道寻找史籍记载的车师国牙帐所在地。2000多年前,车师国被天山分做了上国和下国两个部分,冬季,车师王居住在气候温和的南疆吐鲁番,夏季,车师王在比较凉爽的北疆吉木萨尔度夏,王庭来往于吐鲁番和吉木萨尔的道路被称为车师古道。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2: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考古进行时——戈壁寻古记

2016年10月末,寻找车师牙帐的科考队刚走出天山,马不停蹄,又踏上了吉木萨尔境内寻找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科考之路。第一天,科考队就发现了一处距今4000年的大型聚落遗址。此处遗址出土了许多显现着西来、东去文化特色的遗物,科考队员推测,早在汉武帝打通西域之前,东西方文化、贸易的交流便已然存在了。当晚,科考队露宿戈壁滩,令科考队员难堪的是,啥给养都带上了,唯独忘了带盐,结果呢?一天下来,唯一的一顿热饭却是澹澹的难以下嚥。当晚,为了祈愿明天的科考能再有大收穫,科考队员放飞了一隻孔明灯,灯随风去,见远不见高,科考队员说这是个好兆头。第二天,收穫也很大,科考队发现了一处唐代烽燧遗址,史记,唐时,曾在吉木萨尔设都护府,统辖西域广大地区,建筑烽燧,当然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因为当时常有来自漠北部族进犯,烽燧守护的是丝绸之路,守护的是东西文化、贸易的往来。第三天,科考队进入了一片五色的雅丹地貌带,这裡既无水也不可放牧,不会有古人居住。雅丹地貌带所有的山坡外形基本一样,内中道路崎岖,出于安全考虑,科考队撤了出来,就在雅丹地貌不远的戈壁滩上,又有了重大发现,科考队见到了已经石化了的恐龙骨头,这说明,数亿年前,这裡曾经是广袤的绿洲。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7 1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考古进行时——信阳楚国大墓(上)

  古墓中为何会出现「牛骨汤」?「牛骨汤」是怎样形成的?两千年前的「肉汤」如何「保留」至今?
  这鼎千年「牛骨汤」出土于城阳城遗址保护区内的M18墓,城阳城始建于春秋早期,战国后期曾作为楚国的临时国都,现保护区内已发现大小楚墓100余座。
  该墓葬距今已有2300年,是一座战国中晚期的楚国墓葬。
  2016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城阳城遗址区内编号为M18的被盗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在清理侧室时意外地发现了5只盛有牛骨的陶鼎,鼎内肉汤为地下渗水。由于18号楚墓邻近淮河河道,地下水位较高,墓室长期浸泡在水中,才造成了这种有趣的现象。
  这座还未开棺就引发巨大舆论关注的信阳楚墓中究竟还隐藏着多少秘密?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考古工作者还会有何重大发现?种种谜团的答桉,似乎都隐藏在这小小的内棺内,一切都在等待着开棺这一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7 07: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考古进行时——信阳楚国大墓(下)

一座覆盖在厚达35釐米盖板下的古墓,一座未曾被盗墓者染指过的古墓,如此完整的墓葬的主棺中会不会还有什麽重大发现?根据科技人员的检测,墓室内的水分酸硷度适中,比较适合尸骨和文物的保存,这无疑更加加重了在场所有工作人员对开棺的期待。2016年30日在万众瞩目下考古工作者终于开啓了沉睡了2000多年的棺椁……
  令考古工作者喜出望外的是,一把青铜剑的出土再一次带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惊喜。
  位于墓主人左手侧的是一把青铜剑,在厚厚的泥层掩盖之下只露出了剑鞘和剑柄的形状。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的将剑从木棺内清理至工作台,先将剑鞘表面上的淤泥和附着杂物清理完毕,然后在剑格处将剑鞘与剑身分开。青铜剑虽已在地下泥水中埋藏两千多年,但宝剑出鞘的一瞬间仍旧寒光四射,宝剑剑体呈银白色且表面有淬火的痕迹,锋利异常,犹如新铸一般。
  随着主棺文物被取出,18号墓的考古发掘工作也暂时告一段落,然而在这片土地之下还隐藏着众多未完待续的古老发现,M18号墓的发掘或许只是信阳庞大楚国墓葬群之中的冰山一角……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襄汾晋国大墓发掘记

  2014年,位于山西临汾襄汾县的一片麦田,屡屡出现盗墓现象,盗墓分子们的鬼祟身影,打破了这裡的宁静。
  这裡位于塔尔山西麓到汾河谷地过度的黄土塬上,地势开阔,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在它西南3公里处,就是着名的陶寺遗址,也是被很多专家们认定的「尧都」。
  大约五千年前,这裡植被茂密、气候适宜,曾出现过当时最繁华的都城,也是华夏民族文化经济的核心区域。在绿油油的麦田下,埋藏的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精华。能够在这裡营建如此大规模家族墓地的人,生前有过怎样的故事?在这沉睡了几千年的墓葬中,我们会发现什麽惊世奇宝呢?
  2014年到2015年,山西省考古所对这片墓地开始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出很多的青铜器和一些玉器。
  经过勘查,这裡确定为一处宗族墓地。墓葬时代为西周晚期到战国时期,时间绵延了500年。
  这个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妙龄女郎,她生前发生了什麽样的故事?她和她的晋国公卿家族,在春秋那段波澜壮阔的大历史中曾经上演了怎样的传奇?这些谜题,都等待着考古工作者的进一步研究。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中华文明的历史基因,不仅存在在我们的血脉中,也一直静静流淌在我们脚下的土地裡,等待着后人们的探索与发现。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7 05:16 PM , Processed in 0.05817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