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话】通往墨脱的秘境天路
2013-11-06 15:09 | 腾讯图话
2013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正式通车。相关媒体这样报道, 中国有一条路,它半年雨季,半年冰天雪地;因其“最美”与“最险”被称为“真正的天路”;这条路几十年间历经5次修建,却屡遭雪崩、泥石流这样的飞来横祸,因而马队当道、汽车禁行,一直是它长期以来存在的样子。这条路从西藏波密扎木出发,试图延至被人称为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地方——墨脱县。编辑:于鱼
“墨脱”在藏文中是“花”的意思,其形似莲花,是藏传佛教圣地,这里环境优美、雨量充沛、生态保存完好,也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的地方,被誉为“莲花秘境”。图为墨脱风光。新华社发(桑塔 摄)
墨脱县面积3.4万平方公里、人口11567人,西、北、东三面被喜马拉雅山和岗日嘎布山阻隔,南面毗邻印度,穿越境内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帕龙藏布峡谷难以逾越,之前进入墨脱必须翻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嘎隆拉、多雄拉等雪山。
“山顶在云间,山底在江边,说话听得见,走路得几天。”这首西藏南部的当地民谣勾勒的是以往墨脱交通的真实写照。在墨脱境内,雅鲁藏布江在两座山峰的夹峙中咆哮而出,于崇山峻岭间劈开一道深达五千多米的深壑,形成了世界上最深最长最险峻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图为墨脱县风光。新华社发(桑塔 摄)
高山险水环绕之下,墨脱似“井底”遗世独立。图为雅鲁藏布江在墨脱境内因为高山阻挡,形成著名的雅鲁藏布江蛇形大回环。(中新社西藏分社李林摄)
由于地处喜马拉雅断裂带和墨脱断裂带上,墨脱境内地质活动频繁,是地震、塌方、泥石流的多发地带。特殊的地质原因,使得进入墨脱的路被称为“生死墨脱路”。图为2012年9月24日,徒步入墨脱的驴友在山体滑坡路段坚难前行。(谭天仲)
墨脱公路开通之前,人们进出墨脱只能徒步,要么翻越4000多米的高山隘口,冰冻封雪,每年只能通行两三个月,要么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而行,虽无封山之碍,但一路攀悬崖、登峭壁,路途更为险峻。当地民众一般用马帮或自背的方法将土特产运出墨脱,换回盐巴等生活必须物资。图为2004年马帮在墨脱狭窄的马道上行进。(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因为交通的不便,当地群众长期以来只能食用马帮、骡帮驮来的土盐,碘缺乏病在墨脱县比较常见。送盐车队蛇形于高山之间,一路有雪崩、滑坡,凶险异常。图为2012年11月30日,送盐车队挺进墨脱。新华社发(杨秉发 摄)
在墨脱,溜索是一门上至80岁老人下至3岁儿童都必须掌握的技巧,这里有数百条江河从崇山峻岭中奔腾而下,将一个一个的村庄分开,除少数平原处溪流架有木桥外,绝大多数是藤索桥或藤溜索,舟船仅在下游使用。图为墨脱一位门巴族男子溜索穿越湍急的江水。(黄剑)
墨脱公路于2009年4月20日开工建设,由国家全额投资9.5亿元,在原墨脱简易道路的基础上整治改建,它位于西藏波密县和墨脱县两县境内,先后跨越波斗藏布江、金珠藏布江、西莫河等6条江河,经嘎隆寺,以隧道穿越嘎隆拉雪山,经米日和马迪村到达墨脱县城莲花广场,全长117.278公里,与原翻山路段相比缩短里程约24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