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新闻 2014年02月22日
中国人的一天:数九寒夜牧鸭人
图/文 田文强
他们的名字是牧鸭人。为了生存,他们不远万里,从江苏盐城来到塞北大地的宁夏平原,在贺兰县的稻茬地里,为他们的老乡老板打工——放鸭子。鸭子须按放养到春天,因此春节也无法回家。前几天的夜里,三四千只鸭子被盗。他们报了案,可案子至今还没破。他们说,如果案子破不了,他们所挣的工钱都不够赔的。(图/文 田文强)
2014年1月16日下午,路边水沟“饮”冰茬的庞大鸭群,让乡村小路上的过客叹为观止。
等鸭子饮完冰茬后,开始了下午的放牧。
鸭子被赶到稻茬地里放牧,陈大叔留守在“家”里看“家”。他们的灶旁只有半颗冻成冰块的大白菜和大半袋大米。
17日18点50分,月亮升起,大家分头看鸭子、睡觉去了。
陈大叔烧了一点热水敷了敷冻伤的耳朵,准备迎接这酷寒寂寞的长夜。
18日0时40分,寂静严寒的冬夜,只有陈大叔和狗狗在“家”职守。
后半夜,陈大叔不敌严寒的冷酷,钻进了被窝。
月亮落山时,陈大叔要起“床”了。
牧鸭人中唯一的女性邱大婶。落满厚厚霜挂的帽子,还有那数九寒天冻破的脸,描述着她的勤劳。
邱大婶帽子上和大衣左臂上厚重的落霜,说明她昨夜在露天睡觉时,被子没盖严实。脸上展现着前几天三九三夜间,在零下19度的酷寒中的冻疮还没有康复。
18日早晨8点30分,第一群鸭子回来聚会了。
第二群鸭子回来聚会了。
第三群鸭子回来聚会了。
把鸭子转移到有可食草木的放牧场去。
鸭子看上去很精神,其实只有干瘦的骨架和薄薄的羽毛,体重也只有一斤半到三斤。
受不了冻、挨不住饿的鸭子,已经跟不上队伍,无力行走了。
2014年1月18日9点30分,其他人出去放鸭子,陈大叔正在做早饭。他们的“家”,已经没有一点油腥和菜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