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8|回复: 1

俄驻土耳其大使遇刺,会不会成俄土战争导火索?(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0 0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俄驻土耳其大使遇刺,会不会成俄土战争导火索?

文章来源: 凤凰网
于 2016-12-20 09:10:53
a719.jpg

(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卡尔洛夫遇刺前几秒正在发表讲话)

a720.jpg

(行凶者是土耳其前防暴警察阿特林塔斯 视频截图拼图)

(视频监控画面)


12月19日,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卡尔洛夫在土首都安卡拉出席一个艺术展开幕式时遭枪击身亡。

行凶者是22岁的土耳其人阿特林塔斯,此前是安卡拉防暴警察部队的警官,今年7月参与针对埃尔多安政权的未遂政变后被解职。据报道,他开枪时高喊“不要忘记阿勒颇”等口号,因此据信此次暗杀跟叙利亚局势有关,土耳其方面还认为他是“居伦运动”的支持者。

居伦是流亡美国的土耳其宗教领袖,掌控着土耳其最具影响力的宗教团体,还打造出一个成功的商业帝国,西方国家认为他是温和派的宗教人士。埃尔多安政权认为,居伦是今年7月土耳其未遂军事政变的“幕后黑手”。

我们注意到,卡尔洛夫遇刺身亡后,很多人将此事对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也称“萨拉热窝事件”)。

还有很多人在问或猜测:俄驻土大使遇刺身亡,影响到底有多大?会不会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或者俄土战争的导火索?

毕竟,历史上(1676年-1917年),241年间,俄罗斯土耳其共爆发了12场较大规模的战争,平均约20年就有一次。

a721.jpg

(这幅画反映的是1877年第十次俄土战争 资料图片)

不过,从过往的暗杀历史来看,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血腥”规律:不是暗杀导致战争,而是本来就蠢蠢欲动的战争机器,需要类似暗杀一类事件来触发,来提供开战的契机。

简单地说,任何战争都不是“情绪冲动”的产物,而是经过冷静策划、盘算、推演的结果。

a722.jpg

(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 资料图片)


比如,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随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原因并非奥匈帝国的皇室或民众对他们有多么深厚的眷恋、对他们的遇刺深深感到悲痛或哀悼。相反,斐迪南大公在遇刺前并不是很受欢迎的人物。追根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真正动机,是奥匈帝国时任领导人正在等待一个“借口”或“理由”,来惩罚不断挑衅自己的塞尔维亚。

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起暗杀事件:1898年9月10日,奥地利的茜茜公主在瑞士日内瓦旅行时遇刺身亡,凶手是一个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当时,奥地利民众对茜茜公主非常爱戴,奥地利皇室、她的老公都很喜欢她,但茜茜公主遇刺身亡带来的悲痛、震惊等情绪,并未引发战争。

a723.jpg

(茜茜公主 资料图片)

为什么?这是因为,在1898年,奥地利并不愿意跟意大利发生冲突。因此,哪怕尊贵的茜茜公主遇刺身亡,最后也只是通过普通的法律程序来处理。

还有两个例子。

一个发生在1938年11月7日,一个年轻的犹太人赫舍为了报复纳粹分子对家人的驱逐和折磨,在德国驻法国巴黎大使馆求助无门后,枪杀了德国驻巴黎大使馆秘书恩斯特。随后,希特勒的纳粹德国政府启动“水晶之夜”,对犹太人开始有组织的屠杀。

a724.jpg

(希特勒的纳粹政府启动的“水晶之夜”,是有组织屠杀犹太人的开端。 资料图片)

另一个发生在1936年2月,一个来自克罗地亚的犹太学生刺杀了希特勒的挚友、德国纳粹党驻瑞士分部的领导人古斯特洛夫,但希特勒几乎未作任何反应。这是因为,希特勒政权当时的目标是确保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顺利举行(这是希特勒上台前就获得的举办机会),当时德国有很多人示威抗议纳粹分子的反犹太主义。希特勒只想保持内政稳定,所以挚友遇刺事件只能放一边去(行凶的犹太学生在瑞士监狱服刑,二战后获释)。

我们可以看到,连希特勒这种惨无人道之人,也会精心盘算什么时候遇到刺杀事件就值得大动干戈,而不是任由自己的冲动情绪来决定是否开战、屠杀。

回到俄驻土大使遇刺身亡事件,俄罗斯普京政权或土耳其埃尔多安政权想开战吗?

a725.jpg

(12月19日晚,俄总统普京召集高层开会应对大使遇刺事件。)

在大使遇刺后,我们可以看到俄土双方的表态,俄方定性为这是“恐怖袭击”;普京说“行凶者意图破坏俄土关系,破坏叙利亚和平进程,要尽快弄清背后黑手”;埃尔多安第一时间跟普京通了电话,并说“谴责杀害俄罗斯大使的行为,此次袭击行为旨在破坏土俄关系正常化进程,土俄将共同调查此案”;土耳其外交部说“土方将彻查此案并严惩罪犯,遇刺事件不会令俄土关系蒙上阴影”。

a726.jpg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 资料图片)

俄土都表示将继续加强安保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原定于12月20日在俄罗斯举行的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三国外长会议,也会按照计划举行。

因此,尽管俄土有过频繁的“大战”历史,但这次俄驻土大使遇刺身亡事件,不会成为俄土战争的导火索,也不会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这一点,从去年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埃尔多安随后道歉并称愿意赔偿,土俄随后又进行了一系列能源、安保等合作的系列动作中,也能管中窥豹。

a727.jpg

(普京和埃尔多安会晤 资料图片)

不过,我们也该看到,俄罗斯和土耳其依然存在巨大分歧,比如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支持阿萨德政权,土耳其则支持叙利亚反对派;再比如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

俄土战争什么时候会爆发,更多地取决于俄罗斯方面的构想和算盘,当它觉得继续跟土耳其“友好”并不划算,那么,“下一滴血”出现时,俄罗斯就会敏捷捕获这个开战契机。而这个契机,显然不是现在。

对土耳其来说,历史上12次俄土战争,几乎每次战争都让它“退缩一步”,让它蒙受巨大损失。就算土耳其再想加入欧盟亲近欧美,它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实力和勇气去主动对俄罗斯宣战。

埃尔多安政府,目前最头痛的还是土耳其国内越来越多出现的恐怖、暴力事件,比如反政府武装库尔德工人党问题,比如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人员回流土耳其问题,还有前述的“居伦运动”问题……任何问题解决不好,土耳其国内都会乱成一锅粥、血流成河。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06: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使遇刺为何急定性“恐袭”?枪手三重身份哪个是真?(图)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6-12-20 06:44 PM 编辑

大使遇刺为何急定性“恐袭”?枪手三重身份哪个是真?

文章来源: 长安街知事
于 2016-12-20 13:17:44

赢得阿勒颇,却失去一位大使,这是普京心里近半个月以来最大的反差。

随着昨晚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卡尔洛夫遇刺身亡,让阿勒颇之战的胜利蒙阴。混乱信息中,有人猜测枪手为北约特工,也有分析称其为极端组织成员,更多人相信他只是个土耳其“爱国警察”。无论哪一种都表明,俄土两国在领导人表面亲密的皮囊之下,民间的矛盾已然波涛汹涌。

凶手到底什么身份?

据俄罗斯纽带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19日晚,卡尔洛夫出席了在安卡拉举行的名为“土耳其人眼中的俄罗斯”的展览。在他致完欢迎辞时,身后一名身着正装的不明身份人士突然向其开枪数次。卡尔洛夫随即倒下,枪手向天花板开了几枪。

据土耳其媒体报道,行凶者梅夫吕特·阿尔滕塔什生于1994年,毕业于土耳其一间警察学院,在安卡拉特种部队服过役,曾因参与土耳其政变事件被警局开除。当天他疑似利用警察证进入现场,有现场记者误认为他是安保人员。

现场视频显示,案发时阿尔滕塔什身着黑色西装和白衬衫。卡尔洛夫发表讲话时,阿尔滕塔什绕到卡尔洛夫身后,近距离向卡尔洛夫开枪,后者立即倒下,眼镜掉落在距离他几英尺的地方。

a729.jpg


这起刺杀事件的凶手到底是何身份?在混乱信息中,知事先做一个梳理:

1.“爱国警察”说。土耳其内政部长苏莱曼·索伊卢在枪击事件发生后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行凶者梅夫吕特·阿尔滕塔什是一名22岁的土耳其警察,他已在安卡拉防暴警察部队服役两年半。阿尔滕塔什在安卡拉的公寓正受到警方的搜查,他的妹妹和母亲被拘留。

据知事观察,去年俄罗斯强势介入叙利亚内战,在中东一通狂轰乱炸。许多人相信,俄罗斯的导弹三分之一打IS,三分之二打了叙利亚反对派。这让自诩为突厥的老大哥的土耳其人倍感不爽。要知道,土耳其一直是西方国家力主推翻巴沙尔·阿萨德政权的排头兵。因此,土耳其没少控告俄罗斯反恐夹杂私心,埃尔多安还曾脑袋一热打下来一架俄罗斯苏-24战机。

时隔7个月后,借助普京点破土耳其政变逃过一劫的埃尔多安,随即跟美国决裂并倒向俄罗斯。不过,在叙利亚问题上,两国领导人表面的亲密难掩民意的分歧,加上一战后大量国土被吞并的历史因素,亢奋的土耳其人此去经年不断举行示威活动,冲击俄罗斯使馆,抗议俄对叙利亚的军事干预。随着俄叙联军在阿勒颇的节节胜利,民怨沸腾的土耳其冒出一两个极端的“爱国青年”做出行凶举动,其实并不意外。

a730.jpg


2.“恐怖分子”说。事件发生后,俄土双方迅速将枪击事件定性为恐袭。中国社科院俄欧亚所俄罗斯外交研究室副主任李勇慧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分析说,她听到这一消息第一反应就是与恐怖主义有关。

在李勇慧看来,卡尔洛夫遇刺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土耳其去年击落俄战机后,两国关系骤然恶化。在两国恢复和改善关系的过程中,卡尔洛夫作为大使做了很多努力,而行凶者此举意在破坏俄土关系。其二,俄土关系恢复后,双方加强了在反恐领域的合作。刺杀卡尔洛夫针对的是俄罗斯在叙利亚境内的军事行动。其三,这起袭击意在阻止俄土在反恐问题上的合作,也是想给即将举行的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三边会晤造成一定威胁。

在这个层面上,也不能完全排除22岁的凶手阿尔滕塔什有极端组织的背景。

a731.jpg


3.“北约特工”说。除了上面两种说法,更有一种细思极恐的猜测在外媒中流传。虽然卡尔洛夫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一名土耳其警察枪杀,但有俄罗斯政界中人怀疑,事件并非个别人士的行为,背后或涉重大阴谋,甚至可能涉及北约成员国的特工。

俄罗斯参议院防卫及保安委员会的代理主席、资深参议员克连斯韦奇认为,这是一宗有预谋的袭击。他说:“人人都知道他会出席那个摄影展,凶手可能是‘伊斯兰国’成员,也可能是想打击埃尔多安的库尔德分子,但更可能是北约成员国的特工。”他还称,这可能是对俄罗斯的挑衅,也是对该国的挑战。

俄罗斯资深参议员阿列克谢·普什科夫也强调,这起凶杀案是对声称俄罗斯犯下从未犯下罪恶的回应。他谴责西方媒体扭曲报道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所作所为,这才导致了眼下的恐怖主义行径。

“在西方世界和土耳其境内部分地区,反俄罗斯狂热症普遍盛行,而这次行凶就是反俄的后果。”他警告称。

为何急于定性“恐袭”?

“不要忘记阿勒颇,不要忘记叙利亚。”22岁的阿尔滕塔什在被击毙前留下了这样的两句话。

在官方版本中,俄罗斯和土耳其均把行刺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

普京称,行凶者的行为是在“企图阻断俄土关系正常化,阻断叙利亚和平进程”,他表示,对于此事的回应只有一个,就是继续加大对恐怖分子的打击力度。

在土耳其身上,强硬的普京已经连遭两次打击,愤怒的大帝撂下狠话,誓言弄清背后黑手。在他的表态中,给出两个核心定位:凶手企图阻断俄土关系正常化、企图阻断叙利亚和平进程。其中,第一句似乎很“玄妙”。

a732.jpg


近年来,俄土关系波折不断。去年年底,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一事让两国关系骤然降至冰点。通过近一年外交方面努力,埃尔多安与普京于今年9月终会面,俄罗斯方面也表态称,土耳其已不是敌人。然而,两国一直在阿萨德政权的存废问题上存在矛盾。

更为微妙的是,11月底,在俄土关系不断“缓和”之际,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却明确地称,土耳其军队进入叙利亚的目的是推翻俄罗斯支持的阿萨德政权。他直言不讳地说,进军叙利亚就是为了终结阿萨德当局的暴政和恐怖统治,恢复“正义”。

在叙利亚战场,普京的军队虽然节节胜利,但却一直被指责为“草菅人命”。而埃尔多安一面支持进军叙利亚,一面却谨慎地走在与普京正面“开撕”的红线一侧,政冷经热的双边关系维系在一线之间。

行刺事件发生后,埃尔多安颇为尴尬,他赶紧表态,凶手是在挑拨土耳其和俄罗斯关系。如果俄罗斯真对土耳其报复,似乎更落入了凶手设下的圈套。

如今,虽然民意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土耳其人对俄罗斯的愤怒无法掩饰,但普京与埃尔多安的私人关系成为了两国合作的强力纽带。

对于已经和欧盟决裂的土耳其来说,俄罗斯成为了新大腿,超过1千亿美元的贸易、阿克库玉核电站、天然气等大型工程以及俄制S-400防空导弹等等大单刚刚落地,同为政治强人的埃尔多安怎会不知轻重。而当行刺事件发生后,各种不利于土耳其的凶手身份接连曝光,埃尔多安能不背后一凉吗?

正如上文分析,行刺事件即便是“恐袭”,也更可能是出于“爱国主义”的激进行为,这也是埃尔多安急于把罪名丢给“独狼”的原因所在。

考验普京的时候到了

自“阿拉伯之春”等颜色革命之后,中东北非已成一块是非之地,任何袭击事件都有可能发生。回想起来,2012年9月11日晚上,在利比亚班加西美国领馆外发生了大规模的反美示威游行,时任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当天遇袭身亡。那也是33年来美国驻外大使首次死于武装袭击,这起事件还被拍成了电影搬上荧幕。

在我前驻外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刘宝莱看来,经过4年多的激战(视频),近日叙利亚政府军终于收复阿勒颇,叙利亚国旗又在城头上空飘扬。然而,阿勒颇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叙内战的结束。

接下来,考验普京和阿萨德的时候到了。

莫斯科大学外籍教授王晓伟认为,在长达5年的拉锯战之后,叙利亚政府军控制阿勒颇意味着叙利亚内战迎来重大转机,政治解决的条件逐步具备。但这绝不意味美欧国家对叙利亚局势的放弃。回顾过去5年形势发展,西方多种手段没有达成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俄罗斯果断出手,打击反政府武装毫不留情,尽管也遇到阻力,包括战机被土耳其击落,但是俄方的决心不动摇,这是战场出现目前压倒性局面的重要原因。至于后续的政治解决能否尽快进入正轨,恐怕还要看各方力量的消长和博弈。

a733.jpg


叙政府要结束内战,仍然路漫漫。当前政府正面临三大挑战:一是IS和反对派武装问题。他们实力犹存,依然占领大片土地。政府军要解决他们尚需时日;二是政治解决叙危机,未见曙光。大量事实证明,武力难以解决叙危机。鉴此,叙政府需认真践行政治解决之路,以赢得国内外的广泛支持;三是重建任务艰巨。据报道,叙重建需4000亿美元。这对于满目苍痍的叙利亚来说,无疑是一天文数字。

随着阿勒颇重回叙利亚政府,伊斯兰国的残余力量将来也很有可能向中亚、中东和欧洲等地区扩散。在这一背景下,未来反恐形势将相当严峻。而这次的刺杀事件只是掀开了恐怖主义猖獗活动的一角。李勇慧认为,中东乱局还将继续乱下去,对周边地区将形成相当大的发酵作用,中亚地区的反恐压力将会增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0-3 02:12 PM , Processed in 0.0814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