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8|回复: 0

[人世间] 每日人物 | 口罩里的童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8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口罩里的童年 

 2016-12-18 韩逸 每日人物




12月16日20时,北京启动今年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单双号限行、学校停课。很多“自强不吸”的北京人带着自嘲的“铁肺”,乐呵呵地上街出门。


孩子可以去的地方变得非常有限:博物馆、市内游乐场、商场和超市。他们在没来得及享受多少蓝天白云的年纪里,早早地过上了“口罩里的童年”。


每日人物(ID:meirirenwu) 图文 / 韩 逸
编辑 / 陈 璇



雾霾又来了。




17日早晨,头一天还在朋友圈刷屏的“一大波黑云”攻城掠地,笼罩了整个北京。400米之上的高空,蓝天和雾霾的分界线清晰可见,没有能够幸免的楼层。




故宫笼罩在一片灰蒙蒙之中,“皇宫”变“黄宫”。




早晨起来,窗外又是白茫茫的一片,从2008年至今,不知道多少个雾霾袭城的日子,让很多人感觉“习惯了”。




大部分人能做的大概只有这些:按照日期限号、限行,把自己和孩子关进屋子,等风来。




小朋友们能去的地方变得十分有限:博物馆、图书馆、商场里的室内游乐场。他们尚未把蓝天白云种进童年的记忆,就早早迎来了“口罩里的童年”。




“各位乘客,本市于16日20时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请大家减少户外活动,戴好口罩。”17日晚20时,雾霾的威力初现,地铁里的行人渐少。



一位父亲抱起儿子乘坐电梯,在出口处给孩子小心翼翼地戴上口罩。




在地铁站出口,一位小朋友自己调整着口罩的角度。




戴口罩,戴手套,戴帽子,成了北京儿童出行的新“三件套”。




虽然款式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戴口罩已经从人们十年前“大惊小怪”、“多此一举”的认识变成了雾霾天出门必备的刚需。



因为国家博物馆安装有“新风系统”,可以有效过滤pm2.5,很多家长喜欢带着孩子到国博过周末。




18日,国家博物馆安检口的长队中,一位小朋友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等待安检。




即使坐得高一些,也不能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




17日,北京儿童医院爆满。家长们带着孩子来到医院就诊。之前的雾霾天,有位家长在朋友圈发状态:“昨晚孩子咳了一夜,两岁多的小朋友感觉要把肺咳出来了。前几晚鼻子不透气,也是憋醒之后哭着喊难受。今早看到这雾霾天,深深感到留在北京也许是个错误。“



12月16日,红色预警发布当天,有亲子公众号发起了“测霾大行动”,号召北京妈妈到所有能够给孩子提供玩耍场地的公共场所,检测雾霾浓度是否超标,“为孩子寻一片净土”。



还有很多母亲,周末不得不忙碌在带着孩子看病的路上。每个孩子都在口罩中被裹得严严实实。


12月18日早晨7:30,孩子们跟随父母来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




雾霾中,日出变成了红色。一位父亲抱起女儿,托住了今天的朝阳。小女孩没戴口罩,笑得很开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5 04:35 PM , Processed in 0.04656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