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公益 Nov 24, 2016
第134期—拆迁区里的13岁辍学少年
本期编辑:anne
摄影报道/吉祥
拆迁村里的原住民前几年都陆续搬进了新家。如今,接替原住民栖息于此的是一些外乡人。他们大多来自云、贵、川等地。2012年,刚上三年级的罗贵平辍学在家,当时他和姐姐就读于嘉兴民丰蓝天学校(民工子弟学校),每学期每人学费分别是3000多元。孩子念书、老家父母需要赡养、村里人情往来,父母觉得经济压力大,就让姐弟俩停止上学。
小伙伴们上学去了,罗宝贵平又回到孤独时间,空旷的拆迁村落里,他坐在一处废弃的门柱上,瘦小的身影显得十分落寞。整个拆迁村只有他和王腊梅两个孩子辍学在家。
周末是罗贵平最充实的一天,能和同龄人玩在一起,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话题。王腊梅(左一)云南大关县人,11岁,只上过一年级如今也辍学在家。王腊梅辍学的原因与父母离异有关,母亲带着姐姐走了,她与父亲一起生活,最近由于父亲受伤,没办法工作,连房租都付不起,被房东请出门。
在月租130元的简易房内,罗贵平的妈妈李女士说,她和丈夫在工地上班,有活干的时候,每月能挣6000多元,没活时就没收入,除去阴雨雪天,一年攒不下钱,两个孩子加起来6000多元的学费,是家庭很大的一笔开支。
天气晴朗,父母都去上班了,罗贵平9点左右起床,花2块钱到街头买份炒面填肚子。拆迁村成长的小孩一般比同龄城市小孩懂事要早,同时也不那么惧怕陌生人,环境适应能力强。
简单早餐后,罗贵平在家一般都呆不住,要么找亲戚串门,要么在散乱的村落里骑车瞎逛。
罗宝贵平说,他最讨厌在路上碰到熟人,“逮”他着不放,问长问短,问他早上吃什么,为什么不上学,烦死人。”
每次,罗贵平经过散落地上的玻璃镜时,都要停留片刻,对着镜子,摆上几个酷酷的造型。
实在无趣时,攀爬墙头也让罗贵平很有成就感,瘦小的他,10米助跑后,噌噌几下就上了墙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