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7|回复: 0

[史地人物] 每日签 | 最后的岁月,他留下了“多余的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 07: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12-1 07:53 AM 编辑

最后的岁月,他留下了“多余的话” 

2016-06-18 每日签 每日签

在历史的缝隙和重合处,人性的复杂和暧昧端出了最灰色的真实。

瞿秋白出生于江南官宦世家,通古博今,面容倜傥,能够满足后世对民国男子的所有幻想。

在壮年时代,他因为一个接一个的“偶然”,被时代推挤到潮头。

在私领域,他行事单纯如赤子。为追求爱人——当时还是有夫之妇的杨之华,他直接去找杨的丈夫进行三人“谈判”,最后竟于同天报登三则启事——瞿杨结婚启事、沈杨离婚启事、瞿沈结为好友启事。

更不用说生命的最后时光,36岁的他在刑场上,饮白酒一斤,手持烟卷,唱俄文《国际歌》,一句“此地甚好”,为一个完美革命者的形象添上了最后一笔。

在被拘禁的最后岁月里,他写下相当于自白和遗书的《多余的话》。

在回视自己短暂生命经历的同时,他像是在自问也如在发问:我能不能,做一个,不那么勇敢和完美的革命者?

他每每幻想着:“我愿意到随便一个小市镇去当一个教员……在余的时候,读读自己所爱读的书、文艺、小说、诗词、歌曲之类,这不是很逍遥的吗?”

女儿瞿独伊曾这样评价父亲:“革命者是人,不是神。父亲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

81年后的今天,他的忌日,让我们来一起怀想这位“软弱”的、敏感的、不完美的革命者。

1935年6月17日夜,几番劝降未遂,蒋介石下令枪毙瞿秋白。

这是他的最后一夜了。于他而言,终于丢掉了“最后一层假面具”。他欣然于要“永久去休息了”。他想起中国的豆腐,好吃。曹雪芹的《红楼梦》,值得再读。

18日早晨醒来后,他脑海中浮现出许多唐人的绝句,遂披衣取笔,用唐诗凑成一阕:

夕阳明灭乱山中,(韦应物)  
落叶寒泉听不穷,(郎士元)  
已忍伶俜十年事,(杜 甫)  
心持半偈万缘空。(郎士元)  

敌人进来催促。他匆匆写下最后一行:“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多余的人。愿你得到真正的自在与逍遥。


文 / 安小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5 06:12 AM , Processed in 0.06359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