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该剧在马来西亚电视台播出后,并没有引起当地社会的关注,观众反应冷淡。有人说:“本地制作太粗糙,不能与国际接轨”;有人说:“外国的月亮总是圆的,还是比较喜欢韩剧”;也有人评论说:“剧本,开头是好的,但慢慢到后来,就粗淡无奇、草草收场了”。观众的看法,确实道出了马来西亚电视剧制作中各种存在的弊端。巫绍棋提到马来西亚电视剧制作现状时说: “我们为了省钱,三天拍一集;相比一般的国外制作,五六天一集,所以(我们的)制作特别粗糙。你想想,一天我们要拍是十几场戏,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挑选得很细,这也是马来西亚制作的一个难题。我们的制作经费真的很低很低,要租场地,请演员,所以到最后,几乎没有多少钱了。就像赶鸭子一样,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堆在一起拍。”“就拿《美丽新世界》来说,制作经费太少,尤其最后几个场景,我们就草草收尾了,这样来说吧,一个中国导演告诉我,他们用在一个主要演员着装上的花费,就相当于整部《美丽新世界》所有的制作经费。”
“马来西亚华人已经不看书、不进剧场、不去画廊、不去博物馆了,他们的文化修养就像沙漠。”
观众本身的欣赏品味也有差距。巫绍棋说:“现在的电视剧,都是速食,观众不喜欢思考,就喜欢娱乐,比如《乌鸦》,有些观众会说:‘哎,到底怎么了呢?到底他们去哪里了呢?到底结论是什么呢?什么鬼啊?为什么带到山上啊?怎么有这样的法律啊?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这样的法律,屁了!’ 然后就关掉了。在《丈夫》里,一些观众会问:‘什么一个女人可以娶两个丈夫,这是什么世界,是我们马来西亚吗?不在马来西亚,那它在哪里?不对吧!什么戏啊?’ 啪…又关掉了。马来西亚华人已经不看书、不进剧场、不去画廊、不去博物馆了,他们的文化修养就像沙漠。我们不希望社会变成这个样子。”《美丽新世界》在马来西亚收视冷淡,但在中国却很火,巫绍棋认为这也并不代表整体马来西亚人不喜欢思考而中国观众善于思考,但他自己也承认对该剧在中国的火爆存在疑问,想要询问中国朋友的看法。这部剧在中国网络火爆传播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文化认知上或语言上的误差。剧中演员的马来西亚华语口音常把“男人”说成“蓝人”;演员说的是“那一块油棕园”,中国观众听成了“那一块柳宗元”‘剧中女主角说要“封赏拿督(datu)”(马来西亚一个代表阶级荣誉的封赏),中国观众听成“封赏大豆”。虽然是华语剧,但中国观众感觉也很无奈地说:“中文字幕呢!我们需要翻译!”
“我们自己的文化,视野,态度在哪里呢?”
对此,巫绍棋大笑一番,认为这也马来西亚面对的问题,“很多演员,他们的母语并不是普通话,但是我们必须把我们的电视剧制作成普通话,所以语言一直是我们马来西亚演员一直在挣扎的一个点。”他又开玩笑说:“没事,就把它当成是看泰剧或韩剧,就看翻译吧。”
巫绍棋也说:“要不是在中国火了,我相信别人不会再让我写剧本了。其实这部剧我是冒了很大的风险,我要做的电视剧,需要观众有想象力,看后,可以去思考一些事情”。其实,这部剧不仅内容给人想象与思考,而且间接培养了观众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并且能够思维的动力。
巫绍棋提到:“(除了质量问题)观众不爱看本地剧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正在跟风拍偶像剧爱情剧。我们自己的文化,视野,态度在哪里呢?”
巫绍棋透露,在下一部剧中他要考量多元民族生活的马来西亚,“大家(将)操持着不同方言与语言,不应该是单一的纯华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