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都是热点爆点的时代,介绍一个太过清冷的名字需要许多东拉西扯的引子:
两个香港金牌作词人林夕和黄伟文都为她写过词,并在多年后收录在自己的精选集里。同此情形的另两个女歌手是王菲和杨千嬅。刚出道时,两颊颧骨突出,安静寡言的她曾被称为“小王菲”,或者用更青涩的“小王靖雯”更为贴切——虽然现在看来两人除了唱粤语歌都发音不够准外,似乎没有特别相同之处。九十年代中期,李安刚拍完家庭“三部曲”,尚未有后来《卧虎藏龙》的名气时,就选中了她的新歌作为《冰风暴》的主题曲。她的唱腔更常被拿来与林忆莲,和同样来自新加坡的陈洁仪作比较。在相同的年代里,她确实遇到过写歌红了林忆莲的李宗盛。1994年,李宗盛邀她加入“滚石”唱片,而她为了跟心中的才子陈佳明在一起,婉拒了李宗盛。

在陈佳明(左)的帮助之下,1994年,这位冷冽忧郁的都市女歌手出道了。
后来,她被这段纠缠不清的感情击溃,淡出歌坛,几年后因不明确的原因精神分裂。以至于现在已经恢复的她,在搜索框里只剩下这么一些陈年旧闻。她叫许美静。
哦,或许更直接一点的介绍是那首几乎每个人都听过的《阳光总在风雨后》——虽然这些洒在励志鸡汤里的歌词其实最不属于她。曾有一个听众写过,一次他与朋友们在山上出游,在那个只有通过收音机才能获知最新流行歌曲的九十年代,听到了那段无法忘却的旋律。那时只能靠歌词来找歌,他努力记住了“城市”“月光”等词,后来找到了《城里的月光》,买下来那一盒珍贵的卡带。另一则是一个朋友在认真打着游戏时,耳机里随机播放着豆瓣FM,播到《明知故犯》这一首,手里突然停了下来。这就是许美静唱歌的方式,如其艺名里的两个形容词,总能在某一个瞬间击中你。她是那种字字咬得清晰的歌手,情绪几乎没有大的起伏,连曲风都是相似的平静。没有“滚石”对歌手的宣传,许美静所在的上华唱片对歌手的包装简约得被称为音乐界的“环保主义”,这一点可以从那时包括许美静在内的“二王二后”的简约风格看出:齐秦、许茹芸、熊天平。许美静的人与歌一样冷僻,但又莫名地传递着温暖。如果你在某个恰当的时刻听《城里的月光》,你会发现,当那段萨克斯风吹起的时候,无论在故乡、在异乡,心里总有温柔的部分被叩响。
“心若知道灵犀的方向,哪怕不能够朝夕相伴。”在她36岁时,母亲离世,她也更懂得这首歌的含义。

与内心的迷惘与脆弱相反,镜头前的许美静常以独立坚韧的都市女子形象示人。
更耐人寻味的是她的粤语歌。在黄伟文作品展演唱会上,陈奕迅翻唱她的《倾城》,唱得更加自如洒脱了,但却很难说超越了原版。还有,在《明知故犯》里,许多不准确的粤语发音,她更努力地试图咬准音,却增加了一种隔离感。比如“得到”二字,她唱的是拖沓的/da:dəu/,而非粤语清脆的入声/dakdəu/。隐隐约约地,似乎与她后来牵牵绊绊的命运相呼应。在2000年之后隐退,她刚好错过了那个从磁带转向需要靠歌手形象演绎歌曲MV的VCD、DVD时代。以至于许多人只听过她的声音,却从不清楚许美静的模样。
多少年后仍有人觉得惋惜而追问她。她说,单纯地唱歌一直是她的理想,想休息所以选择过平淡的生活。她始终留在了九十年代最后盛行的那些盒带里。

2014年,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许美静作为嘉宾参加孙燕姿的演唱会,当时新闻不客气地评价道“明显发福”。
这对于她或许是更好的一种选择。如多年前她出生于那个普通的职工家庭,父母最初的愿望就是女儿有安稳的一生,平凡得如同她的原名,美凤。所以说那首成名曲其实最无法代表许美静。谁保证阳光总在风雨后,谁负责这之后定会有世俗意义的彩虹。许美静没有,那又如何。